林福贵没说话,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是叶云天发表的《时空锚点坐标计算初步研究》,上面有很多红色的批注,是他昨天晚上看的时候写的。“你早就想好了,是吧?”他看着女儿,突然笑了,“从你去年跟我要‘星际金属’的提纯数据,我就知道,你肯定要跟叶云天一起搞这个。”
“爸,”林月瞳走到他身边,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方案,纸是月球区特有的“月岩纸”,比普通纸更厚,表面有细微的颗粒感,“这是《云月联合研发计划》,我已经算好了能源核心的初步参数,就等云天的时空锚点理论完善——我需要你帮忙协调实验室,还有初期的研发资金。”
林福贵接过方案,标题里的“云月”两个字用的是加粗的字体,是林月瞳用激光打印机打的,边缘泛着淡淡的金光。他翻到第二页,看到里面写着“研发目标:2025年前完成‘云月号’时空飞车的原型机”,突然想起1998年的那个雨天——叶启用肩膀顶着变形的悬浮车门,把他从快要坠崖的车里拉出来,当时叶启的手臂被玻璃划了个大口子,却还笑着说“没事,皮外伤”。
“实验室的事,我明天就去对接水球-月球联合科技基地,”林福贵拿起笔,在方案的最后一页签上自己的名字,字迹有力,墨色是月球区特有的“星墨”,在纸上泛着微光,“给你们申请L-07实验室,里面的全息建模系统是最新的‘星云-2022’款,能同步水球区的时空数据;资金方面,林氏实业先拨50万星币,不够再补——对了,我已经跟月球省的稀有金属矿场打过招呼,下周送过来的‘星际金属-Ω’,纯度能到99.99%。”
林月瞳没想到父亲这么爽快,她伸手抱了抱父亲的胳膊,实验服的袖口蹭到了林福贵的西装,留下一点淡蓝色的痕迹——是刚才不小心沾到的液态金属。“爸,谢谢你!”
“谢我干啥?”林福贵拍了拍她的手,手指碰到她发间的银色发卡,“当年你叶叔救了我,现在你们年轻人想做正事,我怎么能不支持?再说,要是真能搞出穿越技术,以后水球区的农民,就不用再怕暴雨滑坡了。”
那天晚上,林月瞳留在实验室里,把输送管的材质参数又优化了一遍。全息投影的能量流越来越稳,淡蓝色的液态金属在“星钢-304”材质的输送管里流动,几乎没有摩擦,屏幕上的“能源转化率”慢慢跳到了88%、89%,最后停在了92%。
“成了!”她兴奋地拍手,指尖的淡蓝色痕迹蹭到了脸颊,像一道小小的胎记。她拿出终端,给叶云天发消息,屏幕上跳出叶云天的头像——是去年在农民大学实验田拍的,他手里拿着一把稻子,笑得露出了牙齿,背景里的智能稻草人正播放着老鹰的画面。
“云天,能源核心转化率到92%了,”她打字时,指尖因为激动有点发抖,“联合科技基地的L-07实验室我申请好了,下周就能用——你的时空锚点理论,什么时候能完善?”
几秒钟后,叶云天的消息回了过来,只有两个字:“明天到。”
林月瞳看着消息,突然笑了,她把终端放在实验台上,抬头看向实验室的窗户——窗外是月球的环形山,太阳的光落在环形山上,形成了长长的阴影,像水球区傍晚的梯田。她想起叶云天说过,等“云月号”造好,要先带她回猴头省,看农民大学的实验田,看老槐树下的月亮。
(三)水球-月球联合科技基地·实验室:击掌为誓的三年之约
2022年7月15日,水球区的夏天到了最热的时候,联合科技基地的L-07实验室里,空调的风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液态星际金属的微甜气息——那是“星际金属-Ω”特有的味道,像水球区的槐花蜜,却更清冽。
叶云天早上七点就到了实验室。他是坐最早一班的跨星球悬浮列车来的,帆布包里装着完善好的时空锚点理论稿,还有叶启塞给他的一袋新米——是用今年刚收的稻子磨的,装在粗布袋子里,能闻到淡淡的稻香。
推实验室门的时候,他听到里面传来轻微的“嗡”声,是全息投影的低鸣。门缓缓打开,他看到林月瞳蹲在地上,正给一个银色的能源核心模型接线。她的头发扎成了马尾,发梢的碎发用银色发卡固定住,实验服的袖口卷到小臂,露出里面浅蓝色高领衫的袖口——绣着的月球图案在白光下很显眼。
“你来啦?”林月瞳听到声音,抬头笑着看他,手里还拿着一把小小的螺丝刀,刀头是银色的,沾着点淡蓝色的液态金属,“我刚把液态金属的输送管接好,你看——”她指着模型的侧面,“这是‘星钢-304’的接口,比之前的材质稳多了。”
叶云天走近,看到那个能源核心模型——银色外壳是月球合金做的,表面有细微的磨砂纹理,摸起来像月球表面的岩石。输送管是透明的聚碳酸酯,里面能看到淡蓝色的液态金属在缓慢流动,像水球区的小溪。模型的表面贴着一张荧光绿的便签纸,用月球区的速干笔写着“云月号能源原型V1.0”,字迹干了之后有轻微的凸起,摸起来能感觉到笔锋的力度。
“我的时空锚点理论完善好了。”叶云天把帆布包里的稿子拿出来,是用稻浆纸打印的,装订处用棉线缝着,避免像之前那样散页。他走到实验室的全息投影前,把稿子放在扫描区,屏幕亮起来,淡蓝色的公式瞬间布满了整个墙面——“时空锚点坐标计算”“乱流规避算法”“历史线保护机制”,每一个公式后面都跟着详细的推导过程,最新的一条修改记录是“2022.07.14,修正第17组误差值,误差率降至0.03%”。
林月瞳立刻把能源核心模型的参数同步到投影上,两条数据流在半空交汇——左边是淡蓝色的时空锚点理论,右边是银白色的能源核心参数,当“时空锚点需求能源:90%转化率”和“能源核心输出:92%转化率”的字样在屏幕中央重合时,投影突然发出一声清脆的“叮”声,是参数匹配成功的提示音。
“成了!”林月瞳猛地站起来,差点碰到身后的实验台,她指着屏幕,眼睛亮得像星星,“你看,刚好匹配——误差率只有0.03%,完全在安全范围内!”
叶云天看着屏幕上重合的参数,又看了看身边的林月瞳——她的脸颊上沾着一点淡蓝色的液态金属,是刚才接线时不小心蹭到的,像一道小小的标记。他突然想起四年前,他们第一次在农民大学的实验室见面,林月瞳也是这样,拿着一份能源参数稿,兴奋地跟他说“你的理论能行”。
“三年,”叶云天开口,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咱们用三年时间,造出能穿梭时空的飞车——就叫‘云月号’,怎么样?”
“好!”林月瞳立刻伸出右手,手掌向上,“击掌为誓,三年为期!”
叶云天也伸出手,他的手掌因为常年握笔,虎口处有淡淡的钢笔压痕,指腹有薄茧;林月瞳的手掌因为拧螺丝、接线,指腹也有一层细茧,指尖还沾着点淡蓝色的金属粉。两人的手掌在空中相击,发出清脆的“啪”声,在实验室里有轻微的回声——墙面的吸音材料没完全吸收这声脆响,反而让它更清晰,像一颗种子落在了土里。
那天下午,他们在实验室里待了整整六个小时,连午饭都是叫的基地食堂的外卖——是“星际炒饭”,加了月球培育的胡萝卜,是淡紫色的,吃起来带着点甜味。
叶云天坐在全息投影前,完善着时空锚点的算法,手指在界面上滑动,每调整一个参数,投影就发出轻微的“嗡”声。林月瞳坐在他旁边,手里拿着一个透明的试管,里面装着淡蓝色的液态金属,正对着灯光观察纯度——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窗照进来,试管里的金属泛起彩虹般的光泽,像水球区雨后的彩虹。
“‘云月号’的车身要流线型的,”林月瞳突然说,拿起一支马克笔,在实验室的白板上画起来,“侧面要印上‘云月号’三个发光的字,用月球合金做字体,晚上能亮。”
叶云天凑过去,在她画的车身旁边加了个小小的时空锚点接收器:“顶部要装这个,能接收跨时空的信号——对了,实验室靠窗的位置要放一张桌子,早上能看水球的日出,晚上能看月球的星空。”
他们一起定了“研发日志”的规矩: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把当天的进展写在专用的本子上——本子是水球区的稻浆纸做的,封面印着“云月号研发日志”,是林月瞳用毛笔写的,墨色是“星墨”,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夕阳西下时,实验室的全息投影还亮着,上面是“云月号”的初步设计图:流线型的银色车身,底部装着三个能源喷射口,能喷出淡蓝色的能量流;顶部的时空锚点接收器像一颗小小的星星;车身侧面的“云月号”三个字用荧光材质,在设计图上泛着淡淡的金光。
叶云天坐在椅子上,看着设计图,突然想起早上叶启的电话:“家里的稻子都晒好了,我给你装了袋新米,你在基地要是想吃米饭,就用那个智能电饭煲煮——记得多放水,新米吸水。”
林月瞳靠在实验台上,手里拿着那个月球模型,是叶云天挂在帆布包上的那个,她轻轻转着模型,“云月同程”四个字在夕阳下闪着光。“走吧,”她看着叶云天,笑着说,“基地食堂的晚饭时间快过了,今天有你爱吃的‘稻香排骨’——用的是水球区的新稻,炖得很烂。”
叶云天点点头,跟着她往外走。他拿起帆布包,里面的新米袋子轻轻晃了晃,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水球区稻田里的风声。实验室的门缓缓关上,全息投影自动保存了设计图,屏幕右下角跳出一行小字:“云月号研发日志·第一天:时空锚点与能源核心参数匹配成功,三年之约正式启动。”
走廊里的灯光是暖黄色的,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并排走在一起,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远处的悬浮列车驶过,车身上的广告屏正在播放“27星球科技展”的宣传语——“探索无界,未来可期”,声音透过走廊的窗户传进来,很轻,却很清晰。
叶云天和林月瞳相视一笑,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一场关于时空、科技与梦想的旅程,已经正式出发。而三年后的2025年,当“云月号”的淡蓝色能量流划破天际时,所有的等待与坚持,都将在那时绽放——像水球区的稻子,在春天播种,在夏天生长,最终在秋天结出满穗的金黄。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