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穿越>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第10章 测试事故——信任与坚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测试事故——信任与坚持(2 / 2)

他顿了顿,看向叶启,笑了笑:“当时我坐在仓库里,看着满地的烂土豆,觉得这生意没法做了,甚至想过回老家种地。是叶启找到我,拉着我去山东找新的货源,又帮我改了土豆糕的配方,把冻烂的土豆做成馅料,没想到反而成了招牌产品。”

叶云天抬起头,看着林福贵,眼神里的自责淡了些。

“搞技术和做生意一样,哪有不摔跟头的?”林福贵的手还放在叶云天的肩膀上,轻轻捏了捏,“这次事故不是坏事,反而把隐藏的问题揪出来了——冷凝金属的耐温性、湿度对散热的影响,这些都是模拟测试没考虑到的。现在改还来得及,总比到了1998年,在时空通道里出问题强。”

叶云天抹了把脸上的泥水,泥水顺着他的下颌线流下来,滴在农田里。他点了点头,握紧了手里的检测笔:“林叔说得对,我刚才查了芯片的参数,现在的问题就是耐温范围不够——现在用的芯片只能承受-35℃到50℃,只要换一批能适应极端温度的芯片,把耐温范围扩展到-60℃到120℃,再优化冷凝系统的散热控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来联系厂家!”林月瞳突然开口,从口袋里掏出个人终端——那是一块巴掌大的银色平板,她用指纹解锁,点开“云端档案库”,调出一个标注着“2022合作项目”的文件夹。文件夹里是她刚毕业时和月球省“星核电子”合作的记录:全息屏上弹出当时的项目照片,年轻的林月瞳和星核电子的负责人张总站在无尘车间里,手里拿着一块智能门禁芯片,照片下方标注着“项目名称:校园智能门禁系统V2.0,芯片耐温范围:-20℃至80℃,合作评价:A级”。

“星核电子的耐温芯片技术在月球省是顶尖的,当年他们的芯片在零下20℃还能稳定工作,现在肯定能做-60℃的。”林月瞳说着,拨通了张总的量子通讯——通讯接通的瞬间,平板上弹出张总的全息影像,背景是星核电子的无尘车间,机械臂正在组装芯片,灯光是冷白色的,照亮了车间里的“恒温恒湿”标识。

“张总,我是林月瞳,还记得2022年咱们一起做的智能门禁芯片吗?”林月瞳的声音清亮又坚定,没有丝毫慌乱,“现在有个紧急需求,需要定制一批‘耐高温-耐低温双适应’的时空坐标芯片,参数要求:最高耐温120℃,最低-60℃,信号传输强度≥99.5%,能加急生产吗?”

全息影像里的张总笑了,眼角的皱纹皱起来:“小林啊,我怎么会不记得你?当年你帮我们解决了芯片兼容性的难题,让那批门禁芯片的故障率从5%降到了0.1%,帮了我们大忙。”他顿了顿,看向旁边的助理,说了句“把下周的生产计划调整一下,优先安排林小姐的订单”,然后转头对林月瞳说:“三天,三天后我让无人货运艇把芯片送到M27星球科技基地,保证符合你的参数要求。”

“太感谢您了,张总!”林月瞳的眼睛亮了起来。

挂了通讯,林月瞳把平板揣回兜里,看着眼前的三人,笑了笑:“搞定了,三天后新芯片就到。”

叶启弯腰捡起地上的糖糕,用随身带的纸巾擦了擦上面的泥和椰蓉,然后递给叶云天:“先吃点垫垫,别饿着肚子。芯片没到之前,咱们先优化冷凝系统的散热程序,一步步来,不急。”

叶云天接过糖糕,咬了一口——甜丝丝的,椰蓉的香味在嘴里散开,驱散了刚才的疲惫。他点了点头,把糖糕递给林月瞳,两人分着吃,泥水沾在嘴角,却笑得很开心。

接下来的三天,“云月号”被拖回了基地的维修车间,车间里的灯光是暖黄色的,照亮了墙上的“时空飞车维修流程”海报。叶云天和林月瞳几乎没怎么合眼:白天,他们在实验室里设计新芯片的安装接口——叶云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接口模型,林月瞳用检测笔测试模型的信号传输效率,两人偶尔会因为“接口的导热性”争论,最后总是以“做两个模型对比测试”收尾;晚上,他们对着全息图纸反复模拟测试,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和信号曲线被他们标注得密密麻麻,红色的是问题点,绿色的是解决方案。

叶启和林福贵也没闲着:每天早上,叶启都会去基地食堂打包早餐——热乎的肉包、豆浆,还有林月瞳爱吃的茶叶蛋,然后送到实验室,看着两人吃完才离开;傍晚,林福贵会带着整理好的“冷凝系统历史数据”来车间,数据是他从基地的数据库里调出来的,标注了过去半年测试场的温度、湿度变化,帮叶云天分析“如何优化散热控制”。

第三天下午两点十分,一架银色的无人货运艇降落在基地的停机坪上。货运艇的舱门打开,弹出一个真空包装的芯片盒——盒子是黑色的,表面有“星核电子”的logo,里面装着二十片新芯片。叶云天戴着无尘手套,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拿出一片芯片:芯片是银色的,比之前的芯片薄了一半,表面刻着细密的耐温纹路——那是纳米级的导热涂层,在灯光下泛着虹彩,像给芯片镀了一层极光。他用检测笔扫过芯片,屏幕上弹出参数:“耐温范围:-60℃至120℃,信号传输强度99.8%,符合要求。”

当天晚上,维修车间的灯亮到了凌晨。叶云天钻进“云月号”的机腹,里面空间狭小,他只能半蹲着,手里拿着一把微型自动螺丝刀——螺丝刀的头部有扭矩传感器,能精准控制力度,防止拧坏芯片接口。林月瞳举着一盏量子照明灯站在旁边,灯光是可调节的,她把光线调成细束,刚好照亮芯片的安装位置,光线穿透机身的金属外壳,能看到内部线路的反光。

“旧芯片拆下来了,接口清理干净。”叶云天的声音有些闷,因为头埋在机腹里,“新芯片准备安装。”

林月瞳递过新芯片,指尖不小心碰到了叶云天的手套,两人都愣了一下,然后相视一笑。

安装的过程很顺利:叶云天把新芯片对准接口,轻轻按下,芯片与接口贴合的瞬间,发出“咔嗒”一声轻响;然后他用自动螺丝刀拧上固定螺丝,每拧一圈,全息屏上就会弹出“螺丝扭矩值”,确保力度刚好;最后,他连接线路,用检测笔测试信号——屏幕上的连接强度瞬间跳到99.8%,稳定不动。

“搞定,开始调试。”叶云天直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肩膀,额头上满是汗水,他随手用袖子擦了擦。

林月瞳关掉照明灯,打开“云月号”的主控系统。全息主屏幕亮起,时间轴重新显示,这次没有乱码,没有故障代码:“冷凝舱温度-50℃,芯片信号强度99.8%,时空坐标误差值0.3米,时空稳定性指数98.5%,推进器能量转化率89%……所有参数正常。”

“成了!”叶云天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眼里满是笑意。

林月瞳看着屏幕上的参数,也笑了——她转头看向窗外,天已经蒙蒙亮,第一缕晨光透过维修车间的窗户照进来,落在新芯片上,芯片表面的耐温纹路反射着光线,形成微小的时空光斑,像星星落在了机腹里。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脚步声——转头一看,叶启和林福贵站在车间门口,手里拿着两个保温杯。“猜你们差不多好了,煮了点热牛奶,加了点蜂蜜,补充点能量。”叶启说着,把保温杯递给他们。

林福贵看着屏幕上的参数,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那笑容和很多年前一样,当年他和叶启重新打开食品厂的大门,看到第一炉糖糕出炉时,也是这样的笑容,带着希望,带着笃定。

叶云天接过保温杯,喝了一口热牛奶,暖意从喉咙流到胃里,驱散了熬夜的疲惫。他看向“云月号”——机身的蓝紫色光晕再次亮起,这次没有震动,没有警报,光晕稳定而柔和,像在呼吸。

“云月号”的引擎重新发出低沉的嗡鸣,这一次,声音里满是力量。

晨光透过窗户,洒在车间里,照亮了四个人的身影,也照亮了“云月号”机身上的“时空坐标”——那坐标指向1998年,此刻,他们离那个目标,又近了一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