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5章 又一年(2 / 2)

何凝雪看着他,忽然问:“顾知行,你觉得我们算朋友了吗?”

顾知行微怔,随即认真点头:“算。”

“那以后别叫何姐了,叫凝雪吧。”

“好的,凝雪!”

看着她坐进车里离开,顾知行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才转身走向地铁站。

何凝雪待了几天就走了,因为南边还有事情等着她做,走的时候是顾知行来送的。

战略发展部送来了最新的集团产业汇总报告。

何雨柱翻开报告,黄河系庞大的产业版图清晰呈现:

通讯领域,以黄河通讯为主体,旗下“NeoCo”在欧洲、北美与老牌厂商周旋,主打GSM系统与“NeoLk”系列手机;国内方面,“大麦”手机与邮电系统合作建设的GSM网络稳步推进,占据先发优势。

2G研发进入关键阶段,现在就是抢时间争取多注册一部分专利,这对以后商战非常重要。

电子制造,特区工业园规模不断扩大,程控交换机、手机组装线满负荷运转;津门的电子产品物流与组装基地已初具雏形。

半导体与精密制造,微电子研究所的“龙芯”系列已获军方认可,开始量产供货,双方正探讨成立专用操作系统的项目;“Elbr”项目也进入关键阶段。

精工与重工板块,分别为通讯、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提供精密零部件与特种材料,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盾构机何雨柱给的存货已经卖空,出货订单已经排满了下一年。

541那边给广州交付了装甲车后,又接到了其他地方的订单,另外他们已经开始制造武装巡逻车和防弹押运车了。

计算机与软件,基于“Vision”系统的个人电脑在国内外市场销售良好,微软被压的抬不起头;北美“Lk”公司开始涉足网络接入服务,探索互联网应用。

ADM已经超过了英特尔一个版本,提前进入486时代,IBM不得不加大ADM芯片的采购量。

半岛泰山已经研发出1024*768的液晶显示,碾压同行。

特区的根服务器建成,正在和邮电系统商谈接入问题。

地产板块,由何凝雪主导,在南方几个重点城市及四九城均有大型项目地,开始尝试商业地产与高品质住宅开发。

君悦酒店现在已经开遍发达城市,开始布局省会城市。

此外,集团在港口物流、酒店管理等领域也有布局,并通过香江的黄河投资进行海外资金运作与战略性投资。

对比国内的蓬勃发展,香江只有地产、港口和通讯业务比较出彩,其他汽车、直升机、钢铁厂的项目已经在开会讨论是否移到国内,把厂房腾出来做别的项目。

何雨柱仔细审阅着报告,手指在“香江产业”一栏轻轻敲击。

他拿起桌上电话,接通了香江何耀祖的手机。

“爸!”何耀祖的声音传来。

“耀祖,报告我看了。关于汽车、直升机和钢铁厂转移的讨论,你们拿出具体方案了吗?”

“初步方案有了。考虑到国内的土地、人工成本优势,以及未来主要市场都在内地,转移是明智的。我们计划分三到五年,将生产线逐步迁至津门和特区的工业园。香江原厂区,打算转型做高端精密加工和研发中心,同时依托港口优势,发展跨境物流仓储。”

“思路可以,做好资产评估和人员安置方案,尤其是跟了集团多年的老员工,要妥善处理。愿意北上的,待遇从优;想留下的,尽量安排到新岗位。”

“明白,爸,我会亲自跟进。”

挂了电话,何雨柱又翻到地产板块。女儿凝雪在南方和四九城的几个项目都运作良好,资金回流很快。

他想了想,喊来了满:“凝雪那边,资金上不要卡她。只要项目论证充分,该投就投。”

“知道,我刚批了她申城那个项目的二期款。柱子哥,那丫头和顾你看能成么?”满话题一转。

“这个我可不好,年轻人的事,让他们自己发展,你别插手太多。”

“我这不是着急嘛”

“急了你让慧珍去侧面了解下,他们姑嫂俩聊的多一些,估计也少一些。”

“嗯,我怎么就想到呢,等等我就就慧珍给她打电话。”

“你有空也关心下书怡。”

“忘不了。”

两天后,满接打了两通电话后,脸上带着压不住的笑意对何雨柱道:“慧珍来电话了,凝雪那丫头,跟顾处得挺好。”

何雨柱转过身,嘴角微扬:“那就好。感情的事,水到渠成最好。”

“还有一桩喜事,书怡有了。”

何雨柱怔了一下,随即笑容绽开:“真的?多久了?”

“刚查出来,两个多月。耀宗高兴坏了,这会儿正围着书怡打转呢。”

“好,好啊!”何雨柱连连点头,“这可是咱家的大事。你跟娘一声,让她也高兴高兴。还有,嘱咐书怡,工作先放放,身体要紧。”

“放心吧,书怡那边我都安排好了。”

这消息就在家里传开后。

所有人都高兴了一把,陈兰香还提议让陆书怡回四九城,满月份大点再。

何雨柱根据精工、重工、微电子、雷达、航电这些零散的信息拼凑起来,确认了一个信号。

他之前带回来的那些“资料”和“样品”,正在被快速消化、吸收,并结出果实。

大船的建造恐怕已近尾声,而天空中的翅膀,想必也已跃过了一个时代,正向着更遥远的目标振翅。

半导体产业升级的方案,经过数月的研讨与博弈,终于有了初步定论。

满拿着份刚收到的文件进来,脸上带着几分郑重:“柱子哥,正式通知下来了。我们被列为‘九零三工程’民用技术转化试点单位,重点扶持方向是高纯度硅材料提纯和微米级光刻工艺。”

何雨柱接过文件,快速浏览。

条件比预想的要好,不仅有政策倾斜和低息贷款,还允许黄河牵头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吸纳国内有条件的院所和企业参与。

“另一个试点呢?”他问。

“定了,是跟一家欧洲公司合作,引进他们的生产线和技术。”满顿了顿,“听条件很苛刻,对方要求控股,而且核心工艺环节不允许中方人员接触。”

何雨柱并不意外。

这本就是预料中的局面,两条腿走路,一条自主攻坚,一条引进消化。

“知道了,通知微电子研究所和精工那边,全力实施。”

“行,你是不是要过去讲一讲,鼓鼓劲?”

“不用了,之前该的都过了,做出成果该给的不会少给他们。”

“好吧,那我也不过去了。”

“你看着处理,要相信

“你这几年是越来越懒了。”

“难道还让我亲力亲为,做不来咯。”何雨柱笑道。

何凝雪再次回到四九城,是受母亲所托,跟进四合院博物馆项目的阶段性汇报。

她抵达时,顾知行正带着工人在后院做木结构的防虫处理。

“这部分完成,主体结构的修缮就基本告一段了。”顾知行见到她,放下手中的工具走了过来。

他穿着工装,袖口沾了些木屑,额角有薄汗,眼神却清亮有神。

何凝雪点点头,环视着修缮一新的梁柱:“效果比我想象的还好。”

两人沿着抄手游廊慢慢走着,顾知行详细讲解着已完成的工序和后续计划。

阳光透过廊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走到垂花门旁,何凝雪停下脚步,状似随意地问道:“知行,听最近有设计院想挖你过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