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8章 何家嫁女(2 / 2)

模仿黄河新闻网的资讯站点也陆续出现,尽管内容多是转载。

何雨柱看着战略发展部整理的竞品报告,并不意外。

“让人盯着点,只要不侵权,不用管他们。”

九月底的四九城,何耀宗就接到了部委的电话,让他去参加网络安全的专题会议。

何耀宗回先跟何雨柱汇报了一下情况。

“是关于根服务器的事?”何雨柱问。

“额,国外那边施压了,咱们的根服务器‘自成体系’,不兼容国际标准,还限制了几家元器件供应商给咱们供货。”何耀宗声音透着无奈。

“那就见招拆招吧。”

第二天开会,会议室坐得满当当。

前排是部委领导,后排是国内几家通讯和电子企业的负责人。

“北美那边的行业协会发了函,咱们的广域网‘封闭’,要求开放访问权限,否则就要联合限制芯片和调制解调器供应。”领导开门见山,“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意见,怎么应对。”

有人立刻发言:“不能开放!万一进来恶意攻击,咱们的网络扛不住。”

也有人犹豫:“不开放的话,元器件断供,拨号上网的业务就得停,高校和企业都得受影响。”

争论了半个钟头,领导看向何雨柱:“老何,黄河是国内最早做根服务器的,你。”

何耀宗放下手里的水杯,开了口:“我的意思是,分步走。先开放学术和商务领域的访问,比如高校查国外文献,企业对接海外订单,其他领域暂时关着。另外,开放前得把安全底筑牢,不然就是引狼入室。”

“怎么筑牢?”领导追问。

“一是建访问白名单,只允许特定IP接入;二是得有自己的人盯着网络,一旦有异常能及时拦下来;三是进口的网络相关的元器件和设备,得重点查,别让人留了后门。”

会议最后定了调:明年开年,先对高校和重点企业开放海外学术网站和商务平台的访问,同时成立网络安全组,由部委牵头,黄河等企业配合。

这几个月的时间算是准备期。

散会后,何耀宗直接回了四合院,何雨柱给他布置了新任务。

“耀宗,抽调国内和香江软硬件的精英组成一个团队,把实验室建在特区。”

“做网络安全防护么?”

“对,就是网络安全,先试着模拟攻击咱们的根服务器,找漏洞,然后作相应的对策。”

“我一会就去安排。”

何耀宗的动作很快,一周后,一支由国内和香江抽调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在特区集结完毕。实验室就设在黄河通讯大楼内,划出了一片独立的区域。

团队很年轻,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

负责人是来自香江分公司的一位软件工程师,叫李文杰,曾在北美参与过早期的网络项目。

他对何耀宗坦言:“何总,我们这些人,搞建设还行,主动去找漏洞、模拟攻击,经验确实不多。”

何耀宗看着这些略显青涩的面孔,点了点头:“经验都是摸索出来的。我们的根服务器就是最好的试验场。放开手脚去试,出了问题,我来负责。”

最初的测试显得有些笨拙,因为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才算攻击,他们又不敢直接把根服务器搞死掉。

何雨柱听完何耀宗关于团队进展的汇报,在心里叹了口气,缺乏创造性啊这是,他搜肠刮肚的想了半天,给了几点建议。

何耀宗将父亲的几点建议带回特区实验室。

李文杰和团队成员仔细研究后,眼睛都亮了起来。

“老板的思路很特别,但很有道理!”李文杰有些兴奋,又有些忐忑,“可这么干,风险不,万一”

“按方案执行,做好备份和应急措施。”何耀宗拍了板。

实验室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而又充满探索欲。

他们开始尝试一些此前不敢想、更不敢做的测试——模拟数据洪流冲击、试探系统权限边界、甚至尝试构造特定的错误指令序列。

有几次,警戒阈值被触发,核心服务的响应速度明显下降,把值班人员吓出一身冷汗,差点就要启动紧急预案。

但也正是在这种近乎“破坏性”的测试中,一个个隐藏颇深的漏洞和脆弱点被暴露出来。

“这里!认证环节有逻辑缺陷,理论上可以被绕过!”

“还有这里,服务请求队列没有上限,容易被堵死!”

问题清单越来越长,修补和加固的工作量也随之暴增。

原有的团队人手很快捉襟见肘。

李文杰拿着厚厚一迭问题报告和加固方案找到何耀宗,面露难色:“何总,光是修补已知漏洞,我们就得不眠不休。还要根据这些漏洞设计通用的防护规则,搭建更外层的拦截和过滤体系.我们这点人,实在扛不住了。这已经超出了企业实验室的范畴,需要.需要更强大的支援。”

何耀宗看着报告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漏洞描述,神色凝重。

他立刻部委的电话,想让那边把之前组建的团队给黄河用,当然了,只要精英和审查过关的人。

部委方面很快给予了回复,同意抽调部分技术骨干加入黄河的实验室,共同进行网络安全技术攻关,但人员选拔和政治审查需要时间。

何耀宗将这个情况反馈给父亲。

何雨柱在电话里沉默片刻,道:“等。在这期间,你们把已经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整理成技术规范草案。等他们的人到了,可以直接上手。”

特区实验室的工作重心,暂时从激进的攻击测试转向了细致的漏洞分析和防御体系建设。

李文杰带着团队,将每一个被发现的漏洞都详细记录,分析其成因、可能被利用的方式,并编写修补方案和检测规则。

这个过程枯燥且繁琐,但成效显著。

一份名为《广域网络初级安全防护指南(内部草案)》的文件逐渐成形。

与此同时,国际上的压力并未消减。

关于元器件供应的限制开始产生实际影响,特区电子厂负责采购的经理向何耀宗汇报,有几款用于调制解调器的专用芯片,之前的供应商表示“需要重新评估供货资格”,交付周期变得不确定。

何耀宗召集通讯公司和电子厂的高层开会。

“能不能找到替代供应商?或者我们自己设计,找国内的厂子流片?”何耀宗问。

技术总监面露难色:“替代供应商有,但价格要高出一大截,而且也要重新做兼容性测试。自己设计周期太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就先谈,尽量稳住现有渠道,同时启动替代方案的评估和测试。价格方面,只要不是太离谱,可以接受。”何耀宗做出决断,“另外,通知研究院,加快相关芯片的逆向分析和自主设计预研。”

会后,何耀宗自己联系了一下陈胜,陈胜告诉他那都不事,转运就好了,用别的公司渠道,就是要多倒腾几手,这个黄河早就在用了,不然很多工厂之前就停产了。

何耀宗当即给陈胜那边发了传真,让他备货。

陈胜很痛快的答应了。

部委派过来的人入团后,原来的团队负责人李文杰直接过来诉苦来了,这都是什么人啊,知识后,技术后,思维后,这不是成了让黄河培养人才来了。

何耀宗听完李文杰的汇报,也有些无奈。

他理解李文杰的苦衷,部委派来的这批人,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确实与黄河内部培养的技术人员存在差距。

“文杰,你的感受我明白。”何耀宗示意他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水,“但这件事,不能只看眼前。部里把人交给我们,一方面是协助,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希望借助我们的平台,为国内培养一批懂网络安全的种子?眼光要放长远些。”

李文杰接过水杯,叹了口气:“何总,我不是不愿意带。只是现在任务这么紧,又要排查漏洞,又要构建防御体系,还要分心从头教起,进度实在拖不起。”

“进度要抓,人才培养也要做。”何耀宗沉吟道,“这样,你把现有团队重新分组,采取‘老带新’模式,一个我们的骨干带两个部里来的同志,明确任务和考核。具体的技术难点,由骨干牵头攻克,新人参与过程和辅助工作,在实践中学习。每周固定时间组织内部技术分享,你来主讲,就从我们已发现的这些漏洞案例讲起。”

“不能从集团再调点人过来了?”

“软件应该可以,硬件够呛,别的项目研发任务也很紧。”

李文杰思索片刻,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希望他们能尽快跟上吧。”

“压力不要太大,安全体系建设本身就是长期工作。先把框架搭起来,细节逐步完善。”何耀宗安抚道,“除了人,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我提。”

送走李文杰,何耀宗揉了揉眉心。

他何尝不知道这是给自家加了担子,但父亲过,黄河发展到今天,有些责任必须承担。

他拿起电话,向何雨柱汇报了这边的情况和应对措施。

电话那头,何雨柱的声音很平静:“按你的想法大胆去做。我们现在也就是个茅草屋,就算是倒了再建就是了,但是我希望建起来的是木屋、石屋、甚至是青砖屋子。”

“我明白了,爸。”

“部里那边,你再去沟通,争取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不能光让我们出力。”

“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