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同人>逸霄> 第600集第三代预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0集第三代预告(2 / 2)

“小姑娘,谢谢你做公益。我年轻时,村里的学校漏雨,我跟师父做了二十个小糖龙,在集市上卖,凑钱修了屋顶。那时我才知道,手艺能帮人,比什么都强。”

陈姐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她想起去年改造糖龙时,只是觉得鎏金好看,现在看着龙身上的暖金色,突然觉得这颜色有了意义——不是单纯的装饰,是她和糖龙一起做的“好事”留下的印记。她赶紧把截图发到社群里,配文:“公益触发的暖金色!还有苏伯的语音,太好哭了!”

消息刚发出去,小宇就秒回了:“陈姐!我刚才分享了我用糖龙纹样给奶奶画寿桃的故事,龙背上多了个小桃子纹样!你看!”

陈姐点开小宇的截图,果然,他的星空糖龙背上,多了个粉嫩嫩的桃子纹样,旁边还有一行小字:“藏家小宇为奶奶绘制寿桃,以糖龙纹样寄孝心——苏伯说,手艺的根,在人情里。”

社群里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有人分享自己参加匠人课堂解锁的“传承纹”,有人问接下来会不会有新的互动方式。风痕看着后台数据,参与公益的藏家数量比上周涨了40%,分享故事的帖子已经超过两千条,最让他意外的是,有位退休教师还分享了自己用糖龙纹样教学生画传统文化手抄报的故事,

“温老师,你看这个。”风痕把手机递给温如霜,“这位老师的故事,要不要加进下周的匠人故事里?”

温如霜接过手机,仔细读了一遍,眼睛亮了:“当然要加!苏伯昨天还说,希望‘成长系统’能让更多人把糖龙和自己的生活连起来,这位老师的故事正好符合。我下午去采访她,再让苏伯录一段语音,讲讲他年轻时教徒弟的事,搭配起来肯定好。”

正说着,技术部的小张跑了进来:“风哥!有位藏家反馈,说想给糖龙加‘地域纹样’——他是蜀绣传承人,想把蜀绣的针法融进去,问行不行。”

风痕愣了一下,随即想起之前597集里,他和温如霜计划推出“地域限定款”,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你让他把蜀绣纹样的设计稿发过来,我和苏伯、温老师一起看看。”他说,“如果合适,咱们可以在成长系统里加个‘地域联动’的触发项——和当地非遗传承人合作的藏家,能解锁专属地域纹样。”

小张刚走,温如霜就笑着说:“你看,藏家比咱们想得还远。这就是苏伯说的‘一起成长’吧?咱们设计系统,藏家反过来给咱们新灵感。”

风痕点头,看向窗外。楼下的非遗文化展还没结束,“糖龙数字展区”前依然排着长队,有人举着手机,用AR技术和自己的糖龙合影,脸上的笑容格外真切。他突然觉得,“成长系统”不止是数字藏品的升级,更是他们团队、藏家、老匠人之间的一场“共养”——苏伯用匠心养手艺,他们用技术养产品,藏家用真心养糖龙,最后,所有人都跟着糖龙一起,慢慢长大。

一周后的匠人课堂上,苏伯第一次在直播里演示了“地域纹样”的绘制。他手里拿着毛笔,在宣纸上画着蜀绣特有的“缠枝纹”,一边画一边说:“以前我总觉得,糖龙的纹样不能改,后来发现,只要根还在,加什么都好。就像这蜀绣,和糖龙不一样,但都是老祖宗的手艺,凑在一起,就是新的传承。”

屏幕里,苏伯的笔尖落下,宣纸上的缠枝纹慢慢变成金色,融入旁边的糖龙纹样里。屏幕外,那位蜀绣传承人藏家的手机突然亮了——他的糖龙身上,多了一道细腻的蜀绣缠枝纹,旁边弹出一行字:“以蜀绣之巧,养糖龙之魂——传承,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直播结束后,小宇私信陈姐:“陈姐,我下个月要去参加非遗夏令营,到时候带着糖龙去,会不会解锁新的纹样啊?”

陈姐回了个笑脸:“肯定会!苏伯不是说吗,真正的传承,是让它和你一起成长。你去经历,它就会跟着变。”

深夜的工作室里,风痕、温如霜和苏伯还在讨论第三代糖龙的细节。苏伯的面前摆着一张新的手稿,上面是一条正在“成长”的糖龙——龙身一半是青蓝色的雏形,一半已经晕开了暖金色,背上还缀着小小的地域纹样。

“我想在第三代里,加个‘匠心值’。”苏伯突然说,“不是看互动次数,是看用心程度。比如有人分享的故事很敷衍,糖龙的纹样就淡;有人真的去学非遗知识,纹样就亮。”

风痕点头:“我们已经在做了。技术团队在开发情感分析算法,能通过藏家分享的文字、图片,判断故事的真实度和用心程度,再对应调整纹样的亮度。”

温如霜笑着补充:“我还想为每个藏家的糖龙做‘成长手札’,记录它每次变化的时间和原因,就像苏伯您的匠人手札一样。等藏家回头看,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带糖龙做了公益,什么时候解锁了地域纹样,就像记日记一样。”

苏伯拿起手稿,轻轻摸了摸上面的糖龙:“好啊,好啊。这样一来,每条糖龙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故事,就像每个匠人手里的活计一样。”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手稿上,青蓝色的糖龙雏形仿佛活了过来,在暖黄的灯光下,慢慢舒展着龙身。风痕看着手稿,突然想起周年庆那天,苏伯在短片里说的话——“真正的传承,是让它和你一起成长。”

他知道,第三代糖龙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多藏家带着自己的糖龙参与公益、分享故事、学习非遗,而他们的糖龙,会跟着这些经历慢慢“长大”,长出暖金色的边缘,缀上地域的纹样,刻下匠心的印记。

就像苏伯说的,手艺不是锁在玻璃柜里的标本,是能跟着人一起呼吸、一起生长的生命。而他们要做的,就是给这条数字糖龙,一个能和所有人一起成长的未来。

直播厅的聚光灯还亮着,主屏上的糖龙雏形依旧悬浮在那里,等着每一个藏家,用真心和行动,陪它慢慢长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