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同人>逸霄> 第601集:成长初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1集:成长初显(2 / 2)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风痕走了进来。他穿着一件简单的黑色T恤,头发有些凌乱,眼下带着淡淡的黑眼圈,显然是昨晚熬夜盯着系统上线了。“温姐,数据出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上面是实时的用户行为数据,“从凌晨上线到现在,藏家的互动率比上周同期提升了47%,其中‘改造灵感区’的投稿量翻了一倍,‘非遗知识区’的访问量也涨了35%,公益捐赠通道刚才还有人主动问什么时候再开放——看来这个系统确实触动到大家了。”

“太好了。”温如霜松了口气,她之前还担心,现在的年轻人会不会觉得“用心养龙”太麻烦,没想到反馈会这么好。

“对了,陈老刚才给我打了电话。”风痕想起什么,补充道,“他说早上看了社群里的讨论,特别高兴,还说要下午来平台一趟,想看看系统的具体功能,说是以后可以在直播里跟藏家讲讲怎么‘养龙’。”

陈老,也就是陈守义,是国内仅剩的几位老糖艺匠人之一,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也是“逸霄糖龙”平台的顾问。平台的很多糖龙纹样,都是陈老根据自己年轻时的作品复原的,他还经常开直播,教藏家们辨认糖龙纹样的真假,讲老辈匠人的故事,在藏家里威望很高。

“陈老愿意来就太好了。”温如霜眼睛一亮,“他的话比我们说十句都管用,有他帮着解读‘成长系统’,藏家们肯定更能理解我们的初衷。”

风痕点点头,又看了眼平板电脑上的数据:“对了,刚才‘青灯’那位藏家又来咨询了,说想知道怎么让糖龙恢复光泽,还问能不能捐赠非遗书籍来获得成长印记。客服已经跟他说了,捐赠书籍也是正向行为,我们正在对接图书馆,后续会开通书籍捐赠通道。”

“这个想法好。”温如霜立刻说,“可以把‘捐赠书籍’也加入成长行为里,不仅能帮到乡村工坊的孩子,还能让藏家更有参与感。你跟技术部说一声,尽快把这个功能加上,我这边同步写一篇关于‘书籍捐赠’的小故事,就写陈老年轻时在乡下教书,用糖龙纹样教孩子认字的事。”

“没问题。”风痕应下,又叮嘱了几句服务器维护的注意事项,才转身离开。

办公室里重新安静下来,温如霜看着屏幕上那篇快写完的《糖龙的“心”》,指尖轻轻拂过键盘上的“Enter”键。她想起去年第一次见到陈老时的场景,老人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小盒子,里面是他年轻时做的一只实体糖龙——虽然糖已经有些融化变形,但龙角的纹路依然清晰,老人说:“这只糖龙,我带了三十年,每次看它,都能想起当年跟师父学手艺的日子。现在做数字糖龙,也是想让更多人记得,不管是实体还是数字,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心’。”

是啊,最重要的是“心”。温如霜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发布”键。

几乎是同一时间,林舟的手机收到了平台推送的短文通知。他点开一看,正是温如霜写的《糖龙的“心”》。短文里,她写了陈老和那只实体糖龙的故事,写了老匠人“养龙用心”的道理,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你的每一次公益,是糖龙的善意印记;你的每一次原创,是糖龙的创意光芒;你的每一次珍视,是糖龙的温暖光泽。糖龙的成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你与非遗文化、与匠心精神的双向奔赴。”

林舟反复读了两遍,心里忽然暖暖的。他再次点开自己的糖龙界面,这一次,他没有只是看,而是点开了“改造区”——之前他总觉得自己没什么设计天赋,从没尝试过改造糖龙,可现在,他想试试。他选了“龙鳞”的改造选项,想着自己上周捐赠时看到的乡村工坊照片,试着把龙鳞的纹路改成了类似竹编的样式——那是乡村孩子们常用的手工材料,朴素却温暖。

提交改造方案后,他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会不会通过。没过几分钟,屏幕上突然弹出一条提示:“恭喜!您的“竹编纹龙鳞”改造方案,因融入乡村非遗元素,原创度达85%,触发“匠心初显”成长进度+10%,龙鳞将逐步呈现竹编纹理特效!”

与此同时,他看到自己的糖龙身上,青蓝色的龙鳞正慢慢发生变化,原本光滑的鳞片表面,渐渐浮现出细密的竹编纹路,和他设计的一模一样。而那只带着淡金色纹路的龙角,似乎也比刚才更亮了一点。

林舟忍不住笑了,他拿起手机,对着糖龙拍了张照片,发在了社群里,配文:“第一次尝试改造,没想到真的有变化!原来用心对待,糖龙真的会回应你~”

没过多久,他的留言竹编纹,还有人说自己也要去尝试改造。林舟看着那些热情的回复,忽然明白,这个“成长系统”真正的意义,不只是糖龙的成长,更是藏家们对非遗文化、对匠心精神的重新认识与热爱——就像温如霜写的那样,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

而此刻,平台后台的数据还在不断更新:正向互动的藏家数量持续增加,公益捐赠通道的咨询量不断上升,改造区的投稿量每小时都在刷新纪录。风痕看着那些跳动的数据,对身边的技术同事说:“你看,温姐说得对,只要有‘心’,技术就能长出温度。”

技术同事点点头,目光落在屏幕上那行不断增长的“公益行为数”上,轻声说:“是啊,这才是‘成长系统’最好的样子。”

窗外的太阳渐渐升高,透过玻璃洒在办公区的地板上,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斑。就像那些正在成长的糖龙身上的印记,明亮而充满希望。林舟看着手机里那只带着金纹和竹编鳞的糖龙,心里默默想着:明天,他要再去看看非遗知识区,还要跟陈默分享自己的改造心得——他的糖龙成长之旅,才刚刚开始。而在平台的另一端,温如霜已经开始构思下一篇短文,风痕团队正在优化“书籍捐赠”的功能,陈老正收拾着自己的工具包,准备下午去平台跟藏家们聊聊“养龙”的故事。

所有的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就像那些在阳光下慢慢绽放的糖龙印记,带着匠心,带着温度,带着对文化的热爱,一步步走向更远的未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