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他撤回,虚拟木坯上突然“裂”开一道细缝,是浅褐色的,像真木头的裂纹。屏幕的震动也变了,从之前的轻震变成了断断续续的“咯噔”声,还弹出个红色的提示框:“木裂预警!逆纹雕刻1次,超过3次木坯将损坏。”
“后生仔,别慌!”张木匠的声音立刻传了过来,“木头裂了不可怕,就怕你慌了神,越补越糟。你看看那道裂纹,它是不是朝着云纹的卷边方向?顺着裂纹的方向补一刀,说不定能雕出‘云卷’的劲来。”
林舟定了定神,仔细看了看虚拟木坯上的裂纹——还真像张木匠说的,裂纹刚好顺着云纹卷边的弧度。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刻刀方向,顺着裂纹的方向补了一刀。
刀刃落下的瞬间,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道裂纹没有扩大,反而慢慢变成了云纹卷边的纹路,边缘还多了点毛糙的木茬,像真的雕出来的那样。屏幕的震动也恢复了轻柔,弹出个绿色的“木语提示”:“张木匠说,这是木头在‘教你劲’呢,要把这份较劲的本事传下去哦~”
“好!这刀补得好!”张木匠的声音里满是高兴,“当年我雕祠堂里的木龙,雕到龙爪时也裂了道缝,师父就让我顺着缝雕,最后那龙爪反而像抓着块裂木,更有劲了。木头的脾气就是这样,它不是要跟你对着干,是要你懂它,跟它‘搭伙’做事。”
林舟看着屏幕上的云纹,心里突然有了种不一样的感觉——之前雕虚拟摆件,他总想着“精准”,要雕得跟样板一模一样;可这次,他雕错了,却因为这道裂纹,雕出了独一无二的云纹。这大概就是张木匠说的“木脾气”吧,不是死板的规则,是带着点灵活的“活气”。
接下来的雕刻顺利多了。林舟雕到木座中间的龙纹时,遇到了个小小的木节——虚拟木坯上凸起一小块,屏幕的震动变重了,像真的碰到了硬疙瘩。他想起张木匠说的“加点劲,别让刀退回来”,于是稍微加大了点力度,慢慢推着刻刀走。
刻刀划过木节时,传来“沙沙”的声响,是“木纹契合音”的变化。屏幕上的木节慢慢被雕成了龙纹的眼睛,凸起的部分刚好成了眼珠,透着股灵气。“不错,懂得跟木节‘较劲’了。”张木匠的声音适时响起,“木节是木头的‘硬骨头’,你得顺着它的硬,把它变成亮点,而不是躲着它。”
小木也在旁边凑趣:“爷爷,他比我上次雕木勺厉害多了!我上次碰到木节,直接把刀扔了。”张木匠笑骂:“你那是没耐心。雕木就像跟老朋友聊天,得慢慢说,慢慢听,它才会跟你说实话。”
林舟听着祖孙俩的对话,手里的刻刀也慢了下来。他开始留意虚拟木坯的每一处细节——木纹的走向、木节的位置、甚至刻刀划过不同部位时震动的细微差别。有时候,他会故意放慢速度,感受屏幕传来的震动,像在摸一块真的樟木坯。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林舟终于雕完了最后一刀——给木座的底部雕了圈浅纹,让糖龙的爪子能刚好“踩”在上面。他放下虚拟刻刀,看着屏幕上的木座:浅褐色的木身,边缘雕着云纹,中间是龙纹底座,木纹里还能看到他之前补刀的痕迹,透着股自然的劲。
突然,虚拟木座的表面泛起了淡淡的褐色光,像被手摸了几十年的真木头,带着点温润的温度。屏幕弹出个“木座完成”的提示框,,等着你来传哦~”
林舟正看着木座发呆,手机突然响了,是温如霜发来的消息:“怎么样?感受到‘木脾气’了吗?张师傅说,你是今天第一个顺着裂纹雕出云纹的学员,他很满意。”
林舟回了句“谢谢”,又看了看屏幕上的木座。他突然想起张木匠刚来时说的话:“虚拟的木座要是没这股‘顶’和‘让’的劲,那就是块死木头。”现在他终于懂了,这“木脾气”不是技术模拟出来的震动和声音,是老匠人对木头的敬畏,是“跟木头搭伙做事”的用心,是哪怕在虚拟世界里,也不想丢的“手艺魂”。
这时,课堂的聊天区突然热闹起来——不少用户晒出了自己的木座,有的雕了莲花纹,有的雕了竹篾纹,还有个用户跟林舟一样,雕错了却顺着裂纹雕出了不一样的纹路。张木匠看着这些作品,笑着说:“你们看,每个木座都不一样,因为每个木头的脾气都不一样,每个人跟木头‘较劲’的劲也不一样。这就是木雕的好,没有一模一样的,只有独一无二的。”
小木凑到镜头前,对着屏幕挥了挥手:“我也要学!下次我要雕个跟爷爷一样的龙纹木座,让糖龙站得稳稳的!”
张木匠拍了拍小木的头,又看向镜头:“手艺这东西,就是一代传一代。我教你们,你们再教别人,就像木头的纹,一节连一节,不断头。以后你们雕木座时,多想想木头的‘脾气’,别跟它对着干,要跟它做朋友。”
林舟退出课堂时,特意保存了自己的木座。他看着屏幕上的木座,突然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所有的手艺,最终都是跟材料的对话。”而张木匠教给他们的,不只是雕木座的技巧,更是跟木头对话的本事——听懂它的“脾气”,尊重它的“个性”,在较劲中找到共生的劲。
那天晚上,林舟在社群里发了条帖子,晒出了自己的木座,配文:“第一次懂了‘木脾气’,原来雕木不是征服木头,是跟木头一起,雕出最好的样子。”户说想跟着他学雕木座。
林舟看着这些回复,突然明白为什么温如霜和风痕要做“非遗小课堂”——手艺不只是老匠人的本事,更是要让更多人懂它、爱它、传它。就像张木匠的刻刀,雕了几十年,还在继续;就像那块樟木坯,放了五年,还在等着被雕出更多的故事。
而他手里的虚拟木座,不过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脾气”要懂,更多的手艺要学,更多的故事要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