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同人>逸霄> 第627集:木框与剪纸的“纹路拉锯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7集:木框与剪纸的“纹路拉锯战”(2 / 2)

“没问题。”风痕把笔记本电脑打开,调出虚拟雕刻的程序,“我可以在系统里加个‘嵌缝适配’功能,先让用户上传剪纸的图片,系统自动识别豁口的位置、宽度和角度,还有剪纸的厚度,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在木框边缘自动刻出对应的嵌缝。”他指着屏幕上的虚拟木坯,“比如用户上传了赵奶奶的龙鳞剪纸,系统识别出豁口宽两毫米,剪纸厚零点一毫米,就会在木框上刻出两毫米宽、零点一毫米深的槽,纹路自动绕开豁口。”

张木匠凑过来看了看电脑屏幕,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好。虚拟的好处就是能精准算数据,不像我们实体雕刻,还得靠手感。但有一点要记住,不管是虚拟还是实体,都得跟着手艺的规矩来,不能瞎改。”他拍了拍小木的肩膀,“你们年轻人懂技术,能把老手艺装进手机里,是好事。但别丢了手艺的根,根在,手艺就活了。”

从小镇回来的路上,小木一直在看拍的嵌缝照片。风痕已经在电脑上开始写程序了,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屏幕上的代码一行行增加。“我先做个测试版,把张师傅说的数据输进去,然后你试试能不能雕出合适的嵌缝。”风痕把电脑递给小木,“你看这个参数设置,深度和宽度可以根据剪纸的类型调整,纹路绕开的角度也能自动计算。”

回到工作室,小木立刻打开虚拟雕刻板,风痕已经把测试版的“嵌缝适配”功能加上了。他上传了一张赵奶奶的龙鳞剪纸,系统很快就识别出了豁口的位置——屏幕上的剪纸边缘出现了红色的线条,线条旁标注着“豁口宽度:2,剪纸厚度:0.1”。

小木选了块紫檀木的虚拟坯子,开始雕龙纹框。刻刀刚碰到木坯,系统就自动在龙纹边缘标出了嵌缝的位置,一道浅蓝色的线跟着刻刀走,提示他“沿此线刻槽”。他深吸一口气,跟着浅蓝色的线慢慢下刀——刻刀划过虚拟木坯的声音和张木匠工作室里的声音很像,连木屑的样子都差不多。

很快,嵌缝就刻好了。小木把剪纸往槽里一放,屏幕突然传来“咔嗒”一声轻响——像真的木头和纸扣在了一起。他盯着屏幕,眼睛都不敢眨:紫檀木的龙纹绕着红纸走,每道豁口都刚好卡进槽里,阳光透过剪纸,在虚拟工作台上投下带金线的光斑,连李师傅绣在剪纸背面的缠枝莲都能看见,一点都没被木框挡住。

“成了!”小木兴奋地拍了下手,立刻把成品截图发给温如霜和张木匠,“张师傅,如霜姐,嵌缝成功了!剪纸的豁口没被压到,透光性也很好!”

温如霜很快回了消息,还附了个开心的表情:“太好了!赵奶奶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张木匠的消息也来了:“我就说你能行。记得把教程发在社群里,让大家都学学。”

小木立刻在专栏里写了教程,还配了段对比视频:左边是没嵌缝的木框,龙纹压着剪纸豁口,显得死板;右边是有嵌缝的木框,龙纹绕着剪纸走,剪纸的灵气一点都没丢。“没嵌缝的木框会‘压’剪纸,有嵌缝的木框像给剪纸‘让座位’~”他在视频里写道,“大家雕的时候,记得先上传剪纸图片,让系统识别豁口,再跟着提示刻嵌缝,很简单的!”

教程刚发出去半小时,社群里就热闹起来了。用户“绣绣”第一个晒出了成品:她雕了个梨花木框,嵌缝里卡着蝴蝶剪纸,蝴蝶的翅尖没被压到,阳光透过翅膀,在屏幕上投下彩色的光斑,配文:“终于不跟剪纸打架了!蝴蝶好像活过来了~”

还有个叫“木小匠”的用户,在嵌缝里雕了迷你缠枝莲:“我把李师傅的苏绣图案雕进槽里了,剪纸豁口卡进莲瓣间隙,木、纸、绣三样手艺缠在一起,太好看了!”他发的截图里,梨花木的缠枝莲绕着红纸的龙鳞,龙鳞后面还能看到苏绣的金线,三样东西凑在一起,像手拉手的好朋友,一点都不冲突。

小木看着社群里的截图,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张木匠说的“根在,手艺就活了”,原来这根,不仅是老匠人的手艺,还有年轻人的创新。虚拟技术不是要取代老手艺,而是要让老手艺以新的方式活下去,让更多人喜欢上这些老东西。

“风痕,我们能不能再加个功能?”小木突然转头看向风痕,“让用户可以自定义嵌缝的图案,比如雕莲瓣、雕云纹,这样大家的作品会更有特色。”

风痕正在调试系统,闻言点了点头:“可以。我把嵌缝的图案库加上,用户可以自己选,也可以上传自己画的图案,系统自动适配尺寸。”他指了指屏幕上的虚拟木框,“你看,现在已经能识别简单的图案了,下周就能更新。”

小木笑着点了点头,又拿起虚拟刻刀。这次,他想雕个更复杂的——把赵奶奶的剪纸、李师傅的苏绣和张木匠的木雕都融在一起,做个真正的“非遗共生框”。刻刀划过木坯的声音很轻,屏幕上的龙纹一点点成形,嵌缝里的莲瓣慢慢浮现,他仿佛能看到赵奶奶在灯下剪纸,李师傅在绣绷上穿针,张木匠在石桌前刻木,而他,正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老手艺连在一起,让它们在屏幕里,继续活下去。

傍晚的时候,温如霜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赵奶奶正拿着小木雕的虚拟木框截图,笑得很开心,手里还拿着张刚剪好的红纸,红纸上的龙鳞豁口,比之前更细、更灵动了。“赵奶奶说,要剪一批新的剪纸,专门配你的嵌缝木框。”温如霜的消息跟着进来,“她说,这是老手艺和新法子的好搭档。”

小木看着照片,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一个虚拟工具,而是一座桥——一边连着老匠人的手艺,一边连着年轻人的喜欢。这座桥,让木与纸不再打架,让老手艺不再孤单,让更多人知道,非遗从来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融进生活里,能在屏幕上活起来的宝贝。

他拿起手机,在社群里发了条消息:“下周更新嵌缝图案库,大家可以自己设计嵌缝花纹啦!期待看到你们的木、纸、绣融合作品~”

消息刚发出去,就收到了很多回复。“太好了!我要雕个梅花嵌缝!”“我想把竹编图案加进去!”“等更新!我已经准备好剪纸了!”

小木看着这些回复,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知道,木与纸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会有竹编、苏绣、泥塑……更多的老手艺会走进屏幕,更多的年轻人会爱上它们,而他,会一直在这里,做那个搭桥的人,让老手艺,在新世代里,绽放出新的光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