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晚晴富有感染力的演讲结束后,礼堂里并未出现一呼百应的热烈场面,取而代之的是愈发嘈杂、充满各种声音的议论。
这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老工人们,他们的思维如同这老旧的礼堂一样,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和惯性。
离开熟悉的环境,投身一个完全陌生、听起来过于“美好”的领域,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警惕、是怀疑、是深深的不安。
“说得是挺好听,可哪有那么好的事?又轻松,钱又多,还环境好?天上掉馅饼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钳工嘟囔着,摇了摇头。
“就是,我在玻璃厂干了三十年,就知道炉子热,活儿累,但踏实。这手机……听着就玄乎,咱们这粗手粗脚的,别把人家的精贵玩意儿给弄坏了,赔都赔不起!”旁边一个老师傅附和道,脸上写满了不自信。
“光速科技……明总人是厉害,可这隔行如隔山啊。咱们去了,能适应吗?别干两天就被嫌弃,那脸可就丢大了。”
“工资按时发倒是实在,可要是活太累,或者干不了被辞退,那不还是白搭?”
“再看看,再看看……”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疑虑如同厚重的阴云,笼罩在整个礼堂上空。
许晚晴站在台上,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观望和抗拒的氛围,她微微蹙眉,正准备再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一直站在幕后阴影处的明朗,动了。
他没有丝毫犹豫,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径直走到了台前,走到了许晚晴的身边,与她并肩而立。
他的出现,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这位年轻的老板,在接手玻璃厂后展现出的雷霆手段和深不可测的背景,早已在这些老工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亲自出场,本身就代表了一种非同寻常的重视。
明朗没有拿话筒,但他清朗的声音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清晰地传遍了礼堂的每个角落,他甚至刻意放缓了语速,确保每一位老师傅都能听清:
“各位老师傅……”
他的开场白简单而直接,目光平和地扫过台下每一张犹疑的脸:“我知道,许总刚才说的,可能听起来有点……像画大饼。你们在厂里干了一辈子,相信的是自己眼睛看到的,手里摸到的东西。空口白话,谁都会说。”
他这话一说出来,台下顿时安静了不少。
工人们没想到这位年轻的老板说话这么直接,一下子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所以……”
明朗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具行动力:“我不在这里跟大家空谈理想,也不讲太多大道理。咱们就来点实际的!”
他伸手指了指礼堂外面:“今天下午,现在!我就安排车,带着所有有兴趣的老师傅,去你们未来可能要工作的地方——光速科技的生产车间,亲眼看一看!”
他开始抛出极具冲击力的对比,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真实:
“你们可以好好看看,那里的工作环境,跟咱们江州玻璃器皿厂比起来,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熔炉车间那种高温、高热,让人待一会儿就浑身湿透?有没有压制车间那种震耳欲聋的噪音污染?有没有原料车间那种弥漫不散的粉尘污染?”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记重锤,敲打在老工人们的心上。
这些都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切身忍受的艰苦,是他们生活中习以为常却又深恶痛绝的一部分。
紧接着,明朗又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关乎切身利益的方面——吃。
“还有!”
他继续说道:“玻璃厂的食堂,我也去看过。说句不好听的,扣扣搜搜,饭菜里面也没什么油水儿,清汤寡水,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这话引起了台下不少人的共鸣,纷纷低声附和。
“等下,我再带你们去看看隔壁江州国际联合化工的食堂!”
明朗抛出了一个更具诱惑力的参照物:“他们那边一千多号工人,每天吃的是什么?看看人家的伙食标准!我们光速科技和化工厂吃的是一个锅的东西,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证,绝对会比玻璃厂原来的标准,有质的提升!起码,让大家干活有力气!”
“眼见为实!”
明朗最后用这四个字作为总结,声音铿锵有力:“我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你们自己亲自去看一眼!看完了,比较过了,你们再做决定!到时候,是留在玻璃厂等待不确定的安排,还是去光速科技尝试一个新的机会,选择权,百分之百在你们自己手里!”
这番话说出来,效果立竿见影!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