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穿越>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第31章 (第209章 )神秘存在的暗中点拨与驯服快子负物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第209章 )神秘存在的暗中点拨与驯服快子负物质(1 / 2)

31.1假设提出与神秘能量体的出现

按键一按,设备“嗡”地轻轻抖了下,十二组花瓣似的探测臂,跟刚醒的蜂群似的慢慢张开,还带着“咔嗒咔嗒”的细碎机械声。

没人看出来,这启动、张开这么顺,不全是设备本身靠谱。

其实,这时有一道不知啥时候出现的淡金色神秘能量体,正躲在实验舱的缝隙里,用看不见的力道,悄悄把机械运转时差点卡壳的地方捋顺了。

紧接着,设备就一个劲儿往外射淡蓝色的量子能量波,波特别均匀,在指挥舱里织了张看不见的“微观监测网”,连空气里飘着、闪着小金光的星核源晶碎渣,都能精准绕开。

淡金色能量体藏得无影无踪,不露半点痕迹,只静静蛰伏。

一旦设备或监测网出现丝毫纰漏,这神秘存在便会立刻在暗中帮衬,让那张监测网精准得仿佛提前知晓每一粒碎渣的位置。

没人能发现,这道淡金色的神秘能量体,和星核源晶的“频率”特别合。

全靠星核源晶的大把能量撑着,这道能量体在这片连“时间”“空间”都没个准数的核心区里,已经熬了不知道多少回“能量循环”。

它从不露脸,连自身的能量波动,都裹在星核源晶的光里,跟个藏起来的守护者似的。

外头那些乱晃的混沌能量想闯进来,刚碰到核心区的边,就被它悄悄挡回去了,连一点碰撞的痕迹都没有。

星核源晶偶尔要“乱了套”,它又赶紧凑过去,用特别细、特别隐蔽的劲儿,把星核源晶拉回正轨。

没人知道它是哪儿来的,也没人懂它为啥非要在这颗星球上守着,只要是没这道藏得极深的神秘能量体,核心区早被快子和负物质撞得塌成一团了。

不久,主控台的全息屏“唰”地一下就亮了,这可不是设备自己刚好响应,是那道淡金色的神秘能量体,悄悄把自己“看”到的微观画面,用一种没人能看懂的方式,传给了设备的监测系统。

以前那些只能靠数据瞎猜、怎么也看不懂的微观能量变化,这会儿全变成了清清楚楚的动态图。

亮银色的快子超光速跑过去,拖的淡尾巴哪怕偏了0.1毫米,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暗紫色的负物质,就算只跟周围能量轻轻碰了下,雾团变浓还是变淡,也没一点遗漏。

更厉害的是,快子和负物质撞一块儿的时候,屏幕上还能实时标出二者能量交互的数字,连快子超光速留下的影子,都看得真真切切。

这背后的门道,说穿了,就像给微观世界装了一台“精准放大镜”。

万象共鸣仪以四力大一统理论为底子,淡蓝色能量波射出去后,一旦接触到快子或负物质,就会产生特定的相位变化。

设备再将这些相位变化转化为电信号,“翻译”成看得见的动态图谱,那些以往藏在密密麻麻数据里、摸不着看不见的微观现象,就这么明晃晃地呈现在眼前。

林轩凑到全息屏前,指尖跟着屏上一道快子的轨迹轻轻划了划,眼里亮得像落了星光:“成了!这下总算能看清它俩到底在搞什么鬼了!”

四力大一统理论他早已烂熟于心,眼下只需聚焦快子与负物质的专属特性。

盯着屏上快子和负物质“和平共处”的画面,林轩赶紧压下兴奋,手指头敲着操作台边儿,琢磨着:“这俩搁外头碰一下就坍缩,在这儿却能搭伙儿,指定是核心区有啥特殊约束条件。先把猜想摆明白,再一步一步验证,不然这实验就是瞎撞大运!”

他转身在实验日志上写下第一个核心假设:“假设一:核心区星核源晶释放的能量,与快子、负物质的微观特性形成了专属约束,并非单纯依赖四力共振,而是通过特定能量频率,适配了快子的超光速运动属性与负物质的负能量特性,才让二者摆脱对抗。”

紧接着,第二个针对应用的假设也随之浮现,他笔尖一顿,补充道:“假设二:快子超光速不‘跑偏’,是核心区能量场对其‘轨迹锚定’,而非自身稳定,只要测出这一能量场的适配频率,哪怕不依赖星核源晶,也能人为校正快子轨迹;负物质不‘炸毛’,则是核心区能量中和了其负能量的‘不稳定因子’,找到这个中和临界点,就能让它与常规能量稳定交互。”

写下假设的瞬间,林轩忽然顿了顿,刚才调万象共鸣仪时,念力无意间触到舱壁,竟隐约感受到一丝极淡的、和自己量子态意识流频率相近的能量波动,可再细探,又没了踪迹。

“合着我太钻进去了,意识都跟我这儿闹幺蛾子,出幻觉了?”

他摇了摇头,眼下科研要紧,暂时把这念头压了下去,立刻让一旁待命的Rob1号调取关键基础数据:“把之前测的星核源晶能量频率、快子超光速的参数、负物质那负能量峰值都调出来,这可是验证假设的底子,没这参照数据,后头实验全是瞎掰!”

Rob1号很快调出数据:“星核源晶能量频率稳定在1.7x101?hz,快子超光速运动时的轨迹波动阈值为0.5,负物质负能量峰值在无约束时为3.2x10?1?J,有核心区能量作用时降至0.1x10?1?J以下。”

“好,第一步验证假设一:先切断星核源晶对实验区的能量供给,看快子与负物质是否会恢复对抗,排除‘四力大一统理论下常规约束’的干扰,确认是专属能量约束在起作用。”

林轩当即敲定第一个验证方案,重点要锁定快子与负物质的专属规律。

他让Rob1号将实验舱的“能量隔离罩”调至最大功率,再把一小块星核源晶移出实验区,隔离罩仅阻断星核源晶的专属能量,不干扰基础四力场,正好能验证核心约束条件。

随着星核源晶被移出,全息屏上的画面瞬间变了:原本温顺的亮银色快子,立刻脱离原有轨迹,超光速运动时的波动阈值飙升至0.8,撞向舱壁时激起细碎银芒;暗紫色负物质雾团也开始膨胀,与周边微量常规能量接触时,瞬间引发小范围能量爆冲,负能量峰值跳回3.0x10?1?J,屏幕上“能量波动超阈值”的红色提示立刻弹出。

“把之前测好的星核源晶能量频率、快子超光速的参数,还有负物质负能量的最高值,都调出来。这是验证咱们想法的根本,没有这些参考数据,后面的实验就是白忙活!”

“果然!只撤去星核源晶专属能量,基础四力场还在,二者却恢复对抗,说明假设一成立,核心是星核源晶与它俩适配的专属能量约束,不是常规四力作用。”

接下来验证假设二,他让Rob1号重新将星核源晶放回实验区,待快子与负物质恢复平稳后,才缓缓开口:“第二步,先验证快子轨迹的‘能量锚定’。Rob1号,控制实验舱的能量发生器,从低于星核源晶能量频率50%的参数开始,逐步上调至同等频率,记录快子轨迹波动阈值。”

能量发生器缓缓启动,初始频率设为8.5x101?hz,全息屏上,快子轨迹波动阈值约0.7;当频率上调至1.3x101?hz时,波动阈值缩小到0.3;直到频率达到1.7x101?hz,与星核源晶能量频率同等时,快子轨迹波动阈值归零,超光速运行时尾迹笔直无偏移。

“波动归零!假设二前半段成立!”林轩兴奋地在日志上划了个勾,“能量频率对了,就能锚定快子轨迹,后续不用依赖星核源晶,也能人为校正它‘跑偏’。”

紧接着验证假设二后半段,他让Rob1号调整实验舱的“负能量中和器”,从低于星核源晶能量强度30%的参数开始,逐步试探中和临界点:“先设70%强度,看看负物质负能量是否能降下来。”

初始参数下,负物质雾团虽未爆冲,但与常规能量接触时仍有轻微收缩,负能量峰值为0.8x10?1?J。

当中和器强度上调至90%时,雾团收缩幅度消失,负能量峰值降至0.3x10?1?J。

直到强度与星核源晶能量强度一致时,负物质与常规能量接触时毫无异常,负能量峰值稳定在0.1x10?1?J以下,完全达到安全交互标准。

“临界点找到了!假设二后半段也成立!”林轩重重按了下日志保存键,屏幕上的实验数据与假设验证结果清晰对应,“这下不用再围着四力理论绕,直接盯着快子和负物质的专属规律调参数,就能让它俩真正‘听话’。”

他满心都是眼下的观测数据与验证结果,哪里知道,自己对快子和负物质展开的第一次具体科研,这场“提出假设、验证逻辑、明确方向”的成功,早已超出了常规科研的意义。

它不仅印证了万象共鸣仪的核心价值,更标志着林轩成功踏入快子与负物质文明的科研领域。

这一领域,正是宇宙文明等级划分中五级文明才得以触及的核心技术边界,更是文明从“利用常规能量”迈向“掌控时空微观能量”的关键一步。

换句话说,至此,华夏文明将有可能在宇航技术上真正迈入超光速时代。

短暂的兴奋过后,他很快冷静下来,给自己定了个更严苛的目标:让快子在超光速运行时,不再像没头苍蝇似的“跑偏”,能精准循着预设轨迹移动;让负物质与常规能量交互时,也别动不动就“炸毛”掀桌子,不再引发能量爆冲,而是能稳定释放能量。

林轩接下来的核心研究目标清晰而具体。

其一,解析核心区内快子超光速运行的轨迹约束机制,建立可调控的轨迹模型,实现对快子运动路径的精准预判与主动校正。

其二,探明负物质与常规能量在此地“温和共处”的底层逻辑,找到抑制其能量爆冲的关键参数,构建稳定的能量交互通道。

其三,最终实现快子与负物质的协同控制,将二者的能量特性结合,转化为舰队可安全利用的新型科技,同时为突破能量逆冲乱流带、探索更深处空间奠定技术基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立刻调动两台科研机器人,将万象共鸣仪拆解后,与中央实验舱的高能观测台、能量缓冲舱串联,又把刚开采的星核源晶接入实验供电系统,确保实验过程中能量稳定。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在实验日志上写下标题,正式开启了关键的“快子-负物质协同平衡及能量兼容性实验”。

全息屏上,实验倒计时从10慢慢跳至0,淡蓝色的能量波再次亮起,这一次,它要探寻的,是这片核心区最深层的微观奥秘,而那道淡金色能量体,依旧隐匿在舱内缝隙,静静注视着实验的推进。

31.2双物质失控与思路困境

可这事儿,他足足死磕了半个万象年,结果却越磕越懵。

全息屏上的快子轨迹,亮银色光点乱得比早晚高峰的菜市场还离谱。

前一秒还聚成一小团,像撒在黑布上的碎银,下一秒就“哗”地散成满天星,转个眼又缠成解不开的死结,光痕在屏上拖出密密麻麻的银线,看得人眼晕。

他攥着泛热的操作杆,先把万象共鸣仪的淡蓝色能量波强度往上调,光点反倒炸得更散,银线直接戳满整个屏。

往下压到最低,光点又像没了牵线的风筝,慢悠悠飘着,连半点聚拢的意思都没有。

来来回回试了几十次,操作台上的按钮被按得发亮,别说稳定轨迹了,连半条能看的直线都没抓着。

最后一次调试时,快子还撞在虚拟实验舱壁上,激起一片细碎银芒,屏上直接弹出“轨迹监测失效”的红色提示。

其实,林轩反复调试却无果,核心问题藏在快子的本质特性里。

快子作为超光速微观粒子,其运动状态对能量场强度的敏感度,是常规粒子的120倍以上,能量场过强,会打破它自身的动量平衡,导致轨迹“炸开”。

能量场过弱,又无法提供足够的锚定牵引力,让它沦为“无向漂流”。

而他此前仅靠“单一调强度”的方式,根本无法适配快子超光速下的动态平衡需求,就像用蛮力拽着高速行驶的飞船变向,只会让其彻底失控。

负物质就更让人头大,简直是个裹着暗紫色雾团的“不定时炸弹”。

林轩盯着操作屏,指尖慢慢滑动,先把微型能量屏障的透明度调到最高,这样能清晰看见屏障里的负物质雾团,像冻住的紫烟,安安静静缩在角落,连浓度都没怎么变。

可刚按下“屏障收缩”键,雾团刚露出针尖大的缝隙,还没等他操控快子凑过去,就听见“嗡”的一声闷响,实验舱内瞬间泛起暗紫波纹,小范围空间坍缩像无形的手,狠狠攥了实验台一把,台面上的样本盒“哗啦啦”倒了一片,里面的星核源晶碎屑撒出来,刚碰到坍缩余波,就化作了一缕青烟。

几次下来,原本堆得满满当当的样本盒空了大半,碎掉的实验残渣装了三四个金属筐,筐沿还沾着没清理干净的暗紫痕迹,连实验舱壁都被坍缩震出了几道细微划痕,每次启动设备,都能看见划痕旁的指示灯闪两下,像在提醒他“再炸就扛不住了”。

林轩往操作椅上一瘫,后背抵着冰凉的椅面,苦笑着自嘲:“这俩货比我练归一阶时的四力还难哄!强压着就反抗,快子炸屏、负物质坍缩,轻轻引着又不听,跟没长耳朵似的,再这么耗下去,我这精神头先扛不住,得比样本盒先空了!”

负物质的“暴脾气”,根源在于它与常规空间的能量属性对立。

常规空间以正能为主,负物质自带的负能量一旦脱离屏障约束,会瞬间与周围正能形成“能量差对冲”,就像高温铁块突然扔进冰水,进而引发空间结构的短暂坍缩。

而林轩每次打开屏障的方式,都是“突然暴露”,没有缓冲过程,相当于直接把负物质推进了“正能包围圈”,坍缩自然成了必然结果,样本损耗也因此难以控制。

其实这段时间,他满脑子都在琢磨“调强度”这一个法子,操作台上贴满了黄色便签,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能量波强度数值。

从8.5x101?hz到1.9x101?hz,每个数字旁边都画着叉,有的还被圈了两三圈,旁边写着“快子散”“负物质炸”。

他总觉得把能量波的力道找对了,就能管住快子的乱跑,也能按住负物质的暴脾气,既不让空间坍缩,也能省点实验样本。

可现实偏偏泼了他一盆冷水,林轩把强度定在1.7x101?hz,正好是星核源晶的能量频率,本以为能成,结果快子刚碰到能量波,就像被烫到似的,瞬间散成几十颗光点,绕着实验舱转圈圈。

负物质更过分,直接撞破微型屏障,“嘭”的一声引发坍缩,把台面上刚换的新样本盒都掀飞了,暗紫雾团还在舱内飘了半分钟才消散。

这法子根本不管用,实验彻底卡了壳,快子该乱还乱,负物质该炸还炸,样本损耗得越来越快,怎么让它俩好好互动,连个突破口的影子都没见着。

这次看似“贴合星核源晶频率”的尝试失败,实则忽略了“单一频率无法适配双物质”的关键。

星核源晶的1.7x101?hz频率,虽能单独稳定快子或负物质,但二者对该频率的“响应方式”完全不同,快子会因频率适配过度,进入“超活跃状态”;负物质则会因频率刺激,加速负能量释放,反而加剧坍缩。

林轩用同一套参数应对两种特性迥异的物质,就像用同一件衣服套在两个体型完全不同的人身上,自然无法兼顾。

后来他静下心,把实验舱的灯光调暗,只留全息屏的光映在脸上,手里捏着块没碎的星核源晶,指尖蹭过晶体表面的冰凉,一点点捋这段时间的实验记录。

全息屏上回放着快子轨迹,每次能量波强度变动,光点都会先顿一下,再往相反方向跑,像个跟人较劲的孩子。

再看负物质的监测视频,它每次炸,都是先感知到周围能量强度突变,雾团才开始膨胀,最后引发坍缩。

他忽然琢磨出点门道,快子跑太快,每秒能超光速掠过几百次,稍微有点能量场干扰就偏了方向,他之前调的那些强度,要么太硬、要么太软,根本没摸准快子“吃软不吃硬”的性子,自然管不住。

而负物质本身就带着反常规的能量,一离开屏障,周围能量强度骤变,它就像被惊到的野兽,直接把能量平衡搅得稀烂,空间不坍缩才怪,那破坏力,比修炼念力归一阶时没控住的强核力还猛。

林轩此刻的判断,正贴合微观物质的“应激规律”。

快子超光速运动时,其动量惯性极强,“硬调强度”相当于强行改变惯性,只会引发它的“反向抵触”。

而负物质对能量变化的“感知阈值”极低,常规的“屏障骤开”会让它瞬间触发“自我保护机制”,通过释放负能量打破周围平衡,进而引发坍缩。

这也意味着,此前“强控”的思路完全错误,想要让二者稳定,必须摒弃“蛮力”,转向“适配性引导”。

这时他忽然想起修炼念力四级归一阶的那头几年,当初硬绑四力,强核力一压就炸,弱核力刚聚就散,实验台炸坏了七八台。

后来放弃硬绑,顺着四力自身的“共振节律”,用微弱能量引着四力慢慢转,反倒看着它们自己缠成了闭环,当时全息屏上四力的光带慢慢交织,最后凝成银白光圈的画面,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他猛地坐直身子,手里的星核源晶差点掉在地上,盯着屏上快子的银痕和负物质的紫雾眼睛一亮:“或许……快子和负物质也吃‘顺势’这套?”

“可这‘顺’的底子到底是啥啊?”他抄起块星核源晶凑到屏幕跟前,晶体那股子金光直接糊在脸上,眉头拧得跟个疙瘩似的,“总不能跟引四力似的,空着手瞎引吧?得有个玩意儿拽着它们的劲儿才成。既不能逼得太狠,不然又炸又散,白忙活一场;也不能太松垮,回头让它们跑没影了,找都找不回来!”

话落,他又摇了摇头,把晶体放回去,之前想了十几种可能,没一个找着头绪。

“罢了,想不通就接着死磕,总能摸出点门道。”说着,他伸手在操作屏上划动,先把实验舱的淡蓝色能量波调成淡金色,和星核源晶的光凑成了一个色,又把快子的投放量往下调,最后定在三粒。

负物质也没敢多放,只取了指甲盖大的一团,小心翼翼关进微型屏障。

调完参数,他把全息屏分成两半,左边盯快子的轨迹偏移,右边看负物质的雾团浓度,连眨眼都格外留意。

操作台旁的咖啡杯已经堆了一排,最上面那杯早就凉透,他随手换了杯热的,幻形体抿了一口又接着盯屏,嘴里还碎碎念:“慢慢来,这次再不成,就再调,总能让这俩货听话……”

就这么盯着、调着、琢磨着,窗外的光线暗了又亮,亮了又暗,这一磕,又是无数个万象日。

林轩转向“顺势引导”的思路,本质是借鉴了“四力共振引导”的过往经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