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穿越>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第32章 (第210章 )贵人出现自有天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 (第210章 )贵人出现自有天意(1 / 2)

32.1从原理初探到整体适配

还好这阵子没白忙活,总算搞明白星核源晶才是让俩玩意儿平衡的关键,它内部的晶格能管住快子,不让它瞎跑,还能往外放能量,刚好补负物质消耗的劲儿,这三样凑一块儿能形成稳定的循环,快子和负物质总算不打架、能好好配合了,实验也总算往前迈了一大步,进入新阶段了。

但这平衡也太不禁折腾了,稍微调点参数、把星核源晶挪个一丁点儿,快子立马跑偏,负物质也立刻炸毛,根本没法装到实际设备上用,所以接下来首要的事,就是搞清楚这平衡到底能承受多大变动,再想辙把它弄结实点。

背后的逻辑很清晰,星核源晶“微型棱镜”晶格会通过折射效应,为快子提供稳定运动通道,就像给狂奔的快子铺了条精准的“水晶轨道”,哪怕它超光速运行时惯性极大,也没法脱离轨道偏移。

同时释放的能量能精准匹配负物质的吸收消耗,避免其失衡消散,最终让快子与负物质从对抗转为协同,达成动态平衡。

林轩盯着全息屏上闪着的“平衡稳定”那抹绿,长出一口气,这几天绷着的弦总算松快了点:“可算从‘瞎摸关键点’熬到‘门儿清原理’了!往后不用再瞎试瞎撞,省老鼻子功夫了!”

之后的日子,林轩不再盲目试错,而是一门心思围着这节星核源晶钻研,耐心寻找破解平衡脆弱性的关键。

他让Rob1号调出此前一周的实验数据,按“晶格位置-频率-快子轨迹偏差-负物质能量值”分类排序,逐行对比关联,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平衡也太不禁折腾了吧?稍微动一丁点儿就乱套,往后没法往战舰上安、没法真刀真枪用,那咱这研究不白忙活了吗?还有啥劲儿啊!”

他试着让Rob1号用高精度机械臂挪动星核源晶,特意叮嘱:“移动精度0.001毫米\/步,每动一步停3秒,同步监测快子与负物质状态。”

“收到,机械臂精度校准完毕,移动开始。”Rob1号的机械臂轻轻夹住晶源边缘,刚挪动0.01毫米,全息屏上的画面就变了。

原本笔直的快子轨迹瞬间歪了0.3毫米,尾迹变得像被拉扯的银线,紊乱不堪;而负物质雾团也开始微微膨胀,边缘泛起暗紫色的躁动光纹,像随时要“炸毛”。

“好家伙,才0.01毫米就不行了?”林轩咋舌,赶紧下令:“立刻挪回原位,偏差控制在0.001毫米内!”

待晶源归位,他又让Rob1号调整晶格频率,同样按极小幅度微调:“从1.7x101?hz开始,每次上调0.001赫兹,实时监测负物质状态。”

结果刚偏差0.x10?1?J\/微秒,手动操控探针补能无法精准匹配这一速率,要么补能过快引发能量过剩膨胀,要么补能滞后导致能量失衡消散。

而淡金色能量体的暗中干预,虽未直接解决问题,却通过优化握探针的力道,为林轩后续转变思路埋下了伏笔。

日子不断翻篇,林轩还是没跳出死胡同,实验舱里的星核源晶换了一批又一批,操作台上的参数记录写满了三本,体系稳定率依旧没起色。

这天,科研舱里只剩全息屏的冷光和万象共鸣仪的细微嗡鸣,他对着快子乱晃的轨迹发呆,指尖无意识地转着念力凝成的小光球。

光球里,四力正顺着“软裹”的念力慢慢流转,强核力偶尔冒点“脾气”往外冲,也能顺着念力的节奏自己归位,不用他刻意拉扯,光球始终保持着规整的圆形。

就在这时,那道淡金色能量体又动了,它悄悄分出一缕细丝,轻轻碰了碰念力光球,让四力“顺性流转”的轨迹更清晰了些,又顺着光球的光痕,往实验舱里的星核源晶指了指,随后便隐去了踪迹。

这一下点拨,像道惊雷劈在林轩脑子里,他猛地顿悟,拍着大腿差点站起来,声音都忍不住拔高:“对啊!我怎么这么钻牛角尖!当初练归一阶时,硬拽强核力只会炸实验台,‘软裹’着顺着力道引导才稳;快子不也一样?现在靠念力硬拉轨迹,跟当初硬拽强核力有啥区别?反而干扰了它的自旋频率,不如改改星核源晶的晶格通道,让快子自己‘顺’着走,不用我瞎操心!”

他凑到全息屏前,手指划过星核源晶的晶格投影,越想越通透:“还有那负物质,手动补能也太死性了!不如让星核源晶的能量跟着它的吸收节奏走,它吸多少咱就补多少,这不就不会失衡了?之前净琢磨‘我该怎么管着它们’,压根儿忘了‘它们得怎么活’,难怪折腾半天都不成,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淡金色能量体的间接点拨,本质是唤醒林轩对过往经验的关联认知。

它未直接提供解决方案,而是通过强化“四力顺性流转”的具象化轨迹,引导林轩将念力修炼中“顺性引导”的核心逻辑,迁移到快子与负物质的平衡实验中,打破了“外力强控”的思维定式,为后续优化指明了方向。

想到这儿,他立马坐直身子,着手优化星核源晶的晶格排列,先让Rob1号用高精度扫描,测出当前快子在晶格通道中运动时,自旋频率与通道方向的夹角为15度,这正是导致跑偏的核心夹角。

随后,他操控量子微调旋钮,配合机械臂,将原本笔直、像“硬管子”似的晶格通道,改成贴合晶格能量流动方向的微曲形态,曲度刚好与快子自旋频率的夹角匹配,就像给快子铺了条“顺着脾气走的道儿”。

调整完启动设备的瞬间,那道淡金色能量体又悄悄帮了把手,它轻轻注入一丝能量,稳住了微曲晶格的共振频率,避免晶格因形态改变出现频率偏移。

林轩没察觉这份助力,只盯着全息屏眼睛一亮,忍不住嘀咕:“成了?这快子怎么不跑偏了?之前得一直拧着旋钮修正,这会儿居然自己就进去了,也太省心了!”

屏幕上,亮银色的快子不再需要旋钮强行修正,撞向微曲通道时,顺着晶格能量节奏就滑了进去,其自旋频率始终稳定在2.3x101?hz的标准值;即便偶尔闹点“小脾气”,跑偏幅度达到0.x10?1?J,晶源就同步释放0.x10?1?J\/微秒的吸收速率,再加上淡金色能量体将响应时间缩短至0.05微秒,彻底解决了“补能过快或滞后”的问题,避免负物质能量失衡。

而淡金色能量体的两次暗中助力,分别保障了微曲晶格的频率稳定与能量释放的响应精度,让优化效果远超林轩的初始预期。

林轩看着屏上稳稳跳动的绿色参数,长长舒了口气,伸手摸了摸实验舱里的星核源晶,语气里满是释然:“可算成了!闹了半天,不是这俩小祖宗难哄,是我之前的法子压根儿不对路!”

林轩拍了下大腿,咧嘴笑了,“你看现在多好,它们顺着劲儿走,我也省得瞎折腾,这才叫真格的‘协同平衡’,早这么来不就完了!”

他没多想这份顺利背后的蹊跷,只当是自己终于摸透了实验的门道,转身在实验日志上写下“顺性引导为核心,晶格与能量适配为关键”的结论,又开始琢磨下一步的优化方向。

解决了快子的问题,负物质“易消散”的漏洞又成了难题。

林轩盯着培养舱里那团暗紫色雾团,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操作台,嘴里碎碎念:“补晚了会散,补多了又乱,这负物质咋跟个娇贵的瓷娃娃似的,碰不得、差不得?”

林轩啧了一声,盯着屏幕犯愁,“手动补能跟卡着秒表喂饭似的,多一口少一口都翻车,就没个不用我盯着、能自己靠谱干活的法子?”

他试着第三次手动注入能量,指尖念力刚触碰到能量导管,暗紫色雾团就晃了晃,边缘已经开始变得透明,还是慢了半拍。

雾团化作一缕青烟消散时,操作台下方的阴影里,一道几乎看不见的淡金色能量体轻轻闪了闪,像极了有人悄悄递来的提示,可林轩正皱着眉复盘,压根没察觉。

“等等,之前裹护弱核力的时候,我没一直盯着补能啊。”他突然顿住,手掌撑着额头反复琢磨,“当时是用念力编了层缓冲层,让能量慢慢渗,相当于给弱核力搭了个‘保温层’,负物质要是也能这样,不用我手动喂,自己就能补能量,不就解决了?”

这话刚落,那道淡金色能量体又动了动,悄悄往主星核源晶的方向飘了飘,在晶面留下一道转瞬即逝的光影,那光影的形状,恰好是一层交错的晶格。

林轩看见光影后,莫名觉得思路清晰了些,又拍了拍脑袋自言自语:“我咋没想到往源晶上动手?负物质的能量全靠源晶供,要是给源晶加个‘辅助网’,负物质缺多少,网就补多少,不就跟随身带了个自动充电宝似的?总比我在这儿跟盯贼似的强!”

他立刻起身调试仪器,指尖念力牵引着能量丝线,在主星核源晶周围编织辅助晶格。

这时,淡金色能量体悄悄融入了能量丝线里,让晶格的频率精准地和主晶对齐。

原本林轩还在纠结“同频误差怎么控制”,可编织时却异常顺利,仿佛有股力量在帮他校准参数。

“奇了怪了,这次怎么这么顺?”他疑惑地抬了抬眼,扫了圈科研舱没发现异常,也就没再多想,专注完成了最后一处晶格拼接。

这里的辅助晶格,本质是“能量协同反馈装置”,其核心科学原理,是通过与主星核源晶的同频共振,实时捕捉负物质吸收快子能量时的消耗波动。

当负物质能量缺口出现时,晶格会依据波动数据,自动释放对应剂量的能量,既避免了“补给断层”导致的负物质消散,也防止了“过量补给”打破能量平衡,相当于给负物质的能量代谢加了一层“智能缓冲阀”。

实验启动的瞬间,暗紫色负物质雾团缓缓飘向源晶,吸收快子能量时,辅助晶格立刻响应,释放出微量能量填补缺口。

林轩紧盯着数据屏,眼睛越睁越亮:“没散!真没散!”直到十分钟过去,雾团依旧稳定,数据屏上的吸收效率数字,从之前的80%慢慢跳到了92%。

“成了!这下再也不用手动守着了!”他兴奋地攥了攥拳,完全没注意到,淡金色能量体在数据屏亮起来时,悄悄往后退了退,重新藏回了阴影里。

当然,优化路上也没少踩坑。

有次他算错了主星核源晶的晶格耐受度,注入能量时多了0.3个单位,刚按下启动键,辅助晶格就发出一声脆响,当场崩裂。

快子失去了晶格的“引导通道”,瞬间像脱缰的野马般四处冲撞,一下撞碎了三块备用星核源晶,科研舱的防护盾也被震出几道裂纹。

“糟了!”林轩脸色一变,立刻催动四级九阶念力,想筑屏障拦住快子,可快子速度太快,他的念力屏障刚成型,就被撞得晃了晃。

这时,淡金色能量体突然冲了出来,在念力屏障外侧补了一层薄如蝉翼的能量膜。

正是这层膜,硬生生挡住了快子的余波,让林轩有时间调整念力,彻底稳住了局面。

“呼……吓死我了,怎么刚才屏障突然就稳了?”林轩擦了擦幻形体额头上的汗,看着完好的屏障,又一次觉得奇怪,却还是归结为“念力爆发没控制好”。

还有次更惊险,他组装辅助晶格时,不小心把其中一处节点摆偏了,导致晶格无法及时传递能量。

负物质刚吸收了一点快子能量,边缘就开始透明,眼看就要消散,还往冷冻舱的能源管线飘去,一旦负物质残留能量侵蚀管线,整个科研舱的制冷系统都会瘫痪。

“别飘过去!”林轩立刻伸手去扳量子稳频阀,想把负物质拉回来。

这阀门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微调输出的量子脉冲频率,与负物质自身0.002x10?1?J\/微秒的能量吸收速率形成“频率牵引”,像用无形的“能量绳”拽住负物质,可负物质此时已经开始溃散,能量碎片四处飞溅。

阴影里的淡金色能量体见状,悄悄绕到负物质和管线之间,筑起一道隐形的能量墙,暂时挡住了碎片。

也正是这短短几秒的缓冲,让林轩的操作及时跟上,他飞快调准稳频阀档位,借着精准匹配的量子脉冲频率,硬生生裹住了负物质的残留能量,筑了层临时屏障。

而淡金色能量体搭建的隐形墙,本质是“低熵能量缓冲层”,其作用是延缓负物质碎片的扩散速度,为念力屏障的构建争取关键时间,二者的间接配合,才避免了管线被侵蚀。

危机解除后,林轩幻形体那层因高强度操作凝出的淡光也黯淡得像快没电的灯泡。

他撑着操作台边缘站在一旁,盯着全息屏上渐渐平稳的能量曲线,自嘲道:“嘿,这负物质比毁灭者那破巨球还邪乎,下次可真不能再马大哈了!还好刚才反应快,及时把量子稳频阀的档位扳到了3.7档,不然实验数据全歇菜,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

他没看见,在自己因短时间高频扳动量子稳频阀,导致阀门输出的脉冲频率出现细微波动时,淡金色能量体悄悄向他靠近,溢出一丝微弱却温和的能量,精准融入量子稳频阀的核心模块。

那是帮他稳定量子稳频阀脉冲频率、修正输出偏差的能量,让后续再操控设备时,供能传导更顺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