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都市>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 第189章 贾家孩子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9章 贾家孩子们(2 / 2)

薛小凤笑着应着,伸手把桌上的黄豆往孩子们那边推了推,

声音里带着点嗔怪:“行了行了,别光吃黄豆,一会儿红薯该煮好了,

甜得很,到时看你们还吃得下不!”

屋外的风声还在“呼呼”吹,刮得窗户纸都有点发颤,可西厢房里却暖烘烘的——

铝锅的锅盖“咕嘟”往外冒着热气,把旁边的窗户玻璃都熏出了一层雾。

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贾晨还跟贾当闹着玩,伸手去抢她手里的铅笔,

贾槐花抱着布老虎跟着傻笑。

薛小凤看着眼前的儿女,眼里满是柔劲儿,手里的针线又动了起来,

棉线穿过布面的“嗤啦”声,混着屋里的热闹,衬得这孤儿寡母的家,

过得比谁都踏实,比谁都暖。

转眼日子就滑到了68年十二月五号,天还没亮透,

95号院的胡同里就飘着股子寒气,风刮在脸上跟小刀子似的。

今儿是下乡知青出发的日子,东厢房刘清儒家最先热闹起来,

秦淮茹起得早,正往屋里的铁炉子烧的热气腾腾。

“春燕,把红燕的棉袄再裹紧点,外头风大。”秦淮茹转头叮嘱着自家大闺女。

刘清儒今天起的也早,一边整理着衣襟,一边瞅着孩子们。

他看着眼前这几个本该在校园里读书的孩子,心里泛起一阵复杂——

作为穿越过来的人,他比谁都清楚这年月的艰难。

他暗自叹了口气,现在是1968年12月,往后这近十年,日子怕是都不会太好过。

稳定?还得等多久啊?

怕是要等到七十年代中后期,那时候政策才会慢慢有松动的迹象,

知青返城的苗头才会出现,工厂生产也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秩序。

十五岁的刘春燕正给五岁的刘红燕穿衣服。

七岁的刘庆国跟着他二哥刘爱国跟在后面,刘爱国往他爸跟前凑了凑:

“爸,学校还是没信儿,听说隔壁院的小芳都跟着去贴标语了。”

刘清儒皱了皱眉,刚要开口,心里却先盘算起来:学校停课这种情况,还得持续好几年。

接下来几年,“上山下乡”的浪潮会越来越汹涌,

更多像春燕这么大的孩子,都得离开城市去往农村。

他甚至能想到,未来几年里,院里说不定还会有更多家庭的孩子要踏上知青下乡的路,

到时候又是一场场离别。

这时刘继祖两口子就掀帘进来了,何雨水大着个肚子,棉袄都快快裹不住了。

何雨水进屋就喊:“嫂子,今儿咱家早饭吃啥?”

两个女人凑到火炉子边,嘀嘀咕咕讨论起早饭的事儿了。

刘继祖凑到刘清儒跟前说:“继业昨儿跟我说,他们电子元件厂也停了两条线,

他跟敬国今儿得去厂里值班,他俩没跟您唠唠?”

刘清儒拍了拍刘继祖的肩膀:“没啥可唠的,我还能不清楚这会儿的光景?

厂里要是闹得厉害,就都先躲着点,别往前凑。咱们普通人家,安稳最重要。”

他这话里藏着现代思维的谨慎,心里却在想着:电子元件厂停线只是开始,

接下来这几年,各行各业的工厂都会受到冲击,生产时断时续是常有的事。

像轧钢厂,后续还会因为“革委会”的闹腾,生产秩序混乱好一阵子,

想要恢复到正常的生产水平,没个七八年根本不可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