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宋朝的脊梁> 第413章 赔完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3章 赔完了(1 / 2)

天佑三年,七月初,流求,基隆港,总督府书房。

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透过半开的轩窗,吹动了书案上堆积如山的账册页角。染墨独自坐在宽大的花梨木书案后,面前摊开的不是海图或军报,而是一本墨迹犹新的总账。窗外,港口特有的喧嚣——号子声、铁链声、帆缆摩擦声——隐约传来,但书房内却异常安静,只有染墨指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以及他偶尔发出的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他的眉头紧锁,目光在“岁入”与“岁出”两栏巨大的数字间反复逡巡,最终停留在那个触目惊心的“亏空”数额上。两百三十万贯。这个数字,像一块冰冷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这便是赔付左渡白玉娘船队巨额损失后,流求总督府账面上出现的窟窿。

染墨的思绪不由得飘回数年之前。当年秦王殿下决意建立这套覆盖主要航线的有偿护航体系时,阻力何其之大。诸多海商认为这是变相加税,朝廷旧党斥其为“与民争利”。初始费率定得极低,庞大的舰队维持、港口建设、人员饷银,如同无底洞,每年都是巨额亏损,全靠秦王从四海商社其他利润中暗中补贴,才勉强支撑。直到天佑元年,随着航线日益繁忙,投保船只几何级数增长,规模效应初显,加上几次成功剿灭小股海匪带来的威慑效应降低了赔付率,账目才终于艰难地实现了收支平衡。及至天佑二年,甚至有了些许盈余。那两年,是他和流求上下最为扬眉吐气的时光,仿佛看到了这条以商养防、以防护商的新路,已然铺就金光。

然而,左渡这一次惨重的损失,如同一记闷棍,将刚刚积累起来的家底几乎掏空,更是对这套体系信誉的沉重打击。染墨仿佛能看到,那些原本就对护航制度心存疑虑的海商们,此刻正如何议论纷纷,甚至可能开始动摇。

“大人,”门外传来书记官小心翼翼的声音,“这是本月各港口的护航费收入简报,还有……几大商号询问赔付进度的函件。”

染墨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沉声道:“进来。”

书记官将一叠文书放在案头,偷眼觑了下总督阴沉的脸色,不敢多言,悄声退下。染墨拿起那份简报,数字依旧可观,但与那笔巨大的赔付相比,仍是杯水车薪。他苦笑一下,殿下说得对,若流求仅靠护航收费度日,那这总督府与寻常的关卡税吏有何区别?风吹草动,便有倾覆之危。

他起身走到墙边那幅巨大的南洋海域图前。目光越过流求,投向更南方的吕宋群岛,以及那片星罗棋布、被称为“千岛海域”的广袤区域。据逃回的船员描述,那伙神秘海盗的巢穴,可能就隐匿在那片迷宫般的岛屿之中。数千个岛屿,大小不一,植被茂密,水道错综复杂,别说藏几艘船,就是藏一支军队也绰绰有余。在那片广阔而陌生的海域搜寻一股精于隐藏、来去如风的海盗,无异于大海捞针。染墨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此刻,他才愈发体会到,当年秦王殿下在流求时,为何一再强调“内修政理,固本强基”远胜于“外逐寇盗”。自身不够强大,即便知道敌人在哪,也可能徒呼奈何。

与此同时,开德府秦王府。

陈太初也收到了染墨的详细报告以及琉球财政吃紧的呈文。他并未显露出过多焦虑,反而在回信中给予了明确指示和坚定支持:

“染墨吾弟:账目已知,毋庸过虑。赔付之事,关乎信诺,关乎体系存续,必须足额、及时,分文不可省!短绌之数,可由四海总号先行调拨垫付,务必稳住海商之心。流求之重,不在岁入几何,而在其为海上枢纽、技术尖锋、新制试验之田。护航收费,仅为手段,绝非目的。汝当聚焦于船厂新舰之研发,火炮射程精度之提升,海图测绘之精进,乃至探寻吕宋以东未知之地、新种作物。此等方为立身之本,长久之利。海盗虽猖獗,然彼在暗,我在明,不可浪战。当以巩固航线、升级武备、广布耳目为先,静待其再现踪迹,谋定而后动。”

陈太初的冷静与远见,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稳住了染墨有些慌乱的心神。是的,不能自乱阵脚,必须按照殿下指引的方向,先夯实自身。

而在广阔的航线上,劫案之后的影响也在悄然显现。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遭受重创的主要是白玉娘那样装载高价值、大宗货物(如白银)的专运船队。而另一种更为常见的散货船,即那些往来于各港口之间、承运零散商品、规模较小的私人或合伙商船,此次却大多安然无恙。这些散货船为了最大化利润,通常将货舱空间利用到极致,自身也配备了一定的武装,虽然多是流求海军淘汰下来的旧式笨重火铳和碗口炮,自卫能力有限,但胜在数量众多、目标分散、航行灵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