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都市>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第443章 化为尘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3章 化为尘埃(1 / 2)

大明联邦六十年,秋。和林城的草原上落了一层薄霜,枯黄的草叶裹着白霜,像蒙了一层旧纱。

朱昭熙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呼吸已经很轻了。窗外,几个牧民代表捧着刚剪的新羊毛站在走廊里,眼神里满是焦灼——他们从百公里外的部落赶来,只想再看看那个让草原变样的人。

李怡坐在病床边,握着朱昭熙的手。那双手曾经有力地挥动画笔改图纸、握紧拳头对抗制裁,如今只剩下干枯的纹路。朱昭熙睁开眼,声音细得像丝线:“别难过……草原的根在百姓心里,只要他们记得……日子要怎么过,就不会走偏。”

话没说完,呼吸便停了。

葬礼那天,整个和林城的人都来了。工人放下了机床,牧民牵回了牛羊,学生走出了学堂,队伍从医院一直排到草原深处。

没有繁复的仪式,只有哈达堆成的小山,和牧民们低声唱的草原古歌——那首歌原本是唱给英雄的,如今他们唱给了一个“不恋皇位的同志”。

李怡站在墓前,手里攥着朱昭熙当年写的《草原十年规划》,纸页已经泛黄。她对着人群说:“朱同志走了,但她留下的不是头衔,是‘为百姓做事’的规矩。我们要接着走,让草原的孩子能上更好的学,让牧民的日子能更安稳。”

这之后的三十年,李怡真的守住了这份承诺。

她推动虞国和虞元国建起了第一批计算机研究所,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门槛踩在了脚下,熙洲上的合作社开始用电脑统计牛羊数量,学堂里的孩子第一次摸到了键盘。

她扩建了炼油厂和钢铁厂,让虞国的机械不仅能满足国内,还能出口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她没忘朱昭熙的嘱托,每年都派专家去草原,教牧民们用新能源设备,减少对传统放牧的依赖。

虞元国的钢铁厂旁,当年跟着张建国学技术的年轻工人王磊,已经成了厂长。他在厂里立了一块石碑,刻着“不忘初心”四个大字——那是朱昭熙当年教他的第一句话。

和林大学的校园里,刘志远编的草原文化教材还在沿用,只是多了“计算机基础”“生态保护”的新章节,学生们毕业时,都会去朱昭熙的墓前献一束野花。

大明联邦九十年,李怡在坤泽城去世。临终前,她把权力交给了林晚,一个从纺织厂女工做起的干部,和她当年一样,出身不高,却踏实肯干。李怡握着林晚的手,反复叮嘱:“记住,权力是百姓给的,不是用来换什么的……别丢了朱同志的规矩。”

林晚当时哭着点头,可谁也没料到,一年后,一切都变了。

变化的起因是她爱上了虞国当时的皇帝朱佑杔——朱见泽的孙子。朱佑杔生得俊朗,嘴甜,总能把林晚哄得团团转。他常说:“晚晚,你看明国的资本家,住大房子,开豪车,百姓也能当老板。咱们守着老规矩,什么时候才能富起来?”

林晚起初还反驳:“朱同志说过,资本主义的富是少数人的富。”可朱佑杔总会带她去看明国的宣传片——画面里全是西装革履的商人、灯火辉煌的商场,绝口不提那些在工厂里加班到深夜的工人。

时间久了,林晚也动了心:“要是能让大家都当老板,是不是也挺好?”

她开始主动放权。先是把国企的管理权交给朱佑杔信任的人,再是修改法律,允许私人资本进入医疗、教育领域,最后干脆在朝堂上宣布:“以后国家大事,听皇帝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