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号”穿越十八号支线的能量环时,飞船的传感器突然捕捉到股异常的引力波。姜绾盯着屏幕上扭曲的波形,发现其频率虽与432hz的基础共振不同,却存在精确的数学倍数关系,就像齿轮传动时的变奏。飞船核心齿轮的转速随之调整,齿牙间迸发出的星砂粒子不再是红色,而是转化为深邃的紫色,在舷窗外组成与黑洞吸积盘相同的螺旋结构,第七圈螺旋的切线方向,正好指向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
“是黑洞的引力密码。”林教授将波形数据与《周髀算经》的“周天历度”比对,发现两者的周期参数存在17处吻合,“先民不仅记录了宜居星球,还把黑洞的引力规律刻进了星图,这些紫色星砂能响应黑洞的特殊引力场。”他突然注意到螺旋结构的每个节点都对应着组质数,第七个节点的数值“37”,与古代线通天柱的齿轮齿数完全相同,“是宇宙级的质数加密,只有同时掌握星砂能量与数学规律的文明才能破解。”
飞船接近黑洞引力范围时,星砂防护罩自动展开成十九边形,每个边对应着不同的引力梯度。当第七边与黑洞的事件视界相切,防护罩突然变得透明,能清晰看到黑洞周围的时空扭曲,扭曲的角度与璇玑阴阳镜的反射角度存在函数关系,“是时空透镜。”姜绾看着镜中折射出的影像,十八号支线终点的星球正在黑洞的引力弹弓作用下,沿着勾股定理的轨迹绕转,“先民设计的防护罩不仅是防御,更是观测黑洞的工具,让我们能安全地研究这种极端天体。”
古代线的昆仑墟,萧决的后裔正将新铸造的十九号支线青铜模型嵌入通天柱。模型接触柱身齿轮的瞬间,整个山谷的星砂粉末都悬浮起来,组成与“传承号”舷窗外相同的紫色螺旋,螺旋的第十九圈突然断裂,化作指向地心的箭头。墨家弟子按箭头指示挖掘,在地下十七丈处发现块巨大的星砂晶体,晶体中封存的影像显示先民正在观测黑洞,他们使用的青铜矩尺上,刻着与“传承号”相同的质数序列,“是地球的黑洞实验室。”萧决的后裔抚摸着晶体上的齿轮纹,“先民早就知道,研究黑洞的钥匙藏在地球的星砂矿脉里。”
“传承号”的探测器穿越黑洞事件视界时,传回的最后组数据让所有人震惊:黑洞内部的星砂能量呈现出完美的十七重对称结构,与超级宜居星球的液态青铜湖投影完全相同,只是尺度放大了1700倍。姜绾将数据输入能量模型,发现黑洞的奇点温度正好是432开尔文,与星砂的基础共振频率形成奇妙的呼应,“是能量的终极形态。”她看着模型中自动生成的公式,左边是黑洞的引力常数,右边是星砂的能量参数,等号两边的数值完全相等,“先民说的‘周行不殆’,可能指的是能量在黑洞与星砂间的循环转化。”
超级宜居星球的能量塔突然发出急促的嗡鸣,塔基的星砂组成与黑洞内部相同的对称结构。当地的先民后裔取出青铜爵,将其中的星砂溶液洒在结构中心,溶液瞬间沸腾,在塔顶投射出黑洞的演化历程:从恒星坍缩到星砂形成,每个阶段的时间都与《周髀算经》的“上元积年”存在换算关系,第七个阶段的星砂生成过程,与地球三星堆神树的铸造工艺完全相同,“是物质的轮回。”为首的老者指着影像中星砂从黑洞喷射而出的画面,“我们脚下的星砂,或许都来自远古的黑洞爆发,这才是先民探索黑洞的真正目的。”
古代线的坐标树第十九根主枝突然疯长,枝丫上的叶片组成与黑洞吸积盘相同的螺旋,叶脉的数量正好是十九个质数的总和。萧决的后裔将“天工秘录”的续卷挂在枝头,书页自动翻开,上面用星砂书写的文字开始流动,组成与“传承号”探测器传回的相同公式,只是用夏朝的“量”作为单位。当风吹过书页,文字化作星砂粉末,在地面组成与黑洞内部相同的十七重对称结构,“是跨时空的公式传递。”他看着结构中心浮现的飞船设计图,与“传承号”的升级方案完全一致,“先民通过树木的生长,将黑洞知识传递给不同时代。”
“传承号”的能量系统突然出现异常,星砂核心的温度急剧上升,与黑洞的奇点温度同步。姜绾启动应急方案,将璇玑阴阳镜的反向频率注入核心,镜面上的齿轮纹开始反向转动,形成与黑洞吸积盘相反的螺旋,核心温度瞬间回落,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飞船提供额外的推进力,“是能量转化引擎。”林教授计算能量转化率,发现正好是17%,与星砂中镓元素的含量比例相同,“我们能利用黑洞的引力场加速,这才是十九号支线的真正用途——不是到达黑洞,而是借助它的能量进行星际跳跃。”
第三行星的营地收到“传承号”的升级数据,“天工坊”立刻开始改造飞船部件。用黑洞星砂(模拟黑洞环境生成的星砂)铸造的齿轮刚出炉,就自动与普通星砂齿轮产生共振,形成与黑洞吸积盘相同的旋转磁场。姜绾测试新齿轮的性能,发现其能在极端引力下保持432hz的基础频率,齿牙的磨损方式呈现与黑洞蒸发相同的规律,“是终极材料。”她将齿轮安装在测试飞船上,飞船的速度瞬间提升十七倍,却没有引发相对论效应,“星砂齿轮能抵消黑洞的时间膨胀,这才是跨星系航行的关键。”
古代线的昆仑墟星砂矿脉突然喷发,喷出的星砂在空中组成与黑洞相同的对称结构。萧决的后裔用青铜矩尺测量结构的尺寸,换算成能量单位后,与“传承号”的升级参数完全相同。当他将矩尺的直角边对准结构中心,结构突然收缩,化作块纯黑的星砂晶体,晶体中封存的影像显示先民正在用黑洞能量驱动青铜方舟,船身上的齿轮纹与“传承号”的新齿轮完全咬合,“是远古的验证。”他捧着晶体说,“先民早就成功过,我们只是在重复他们的道路。”
“传承号”借助黑洞的引力弹弓完成星际跳跃后,出现在十九号支线的终点——个被星砂星云包裹的星系。星云中的星砂粒子组成与黑洞内部相同的对称结构,只是尺度更大,其中第七个结构的中心,存在颗与地球相似的行星,行星上的液态青铜海正沿着螺旋轨迹流动,与黑洞的吸积盘形成完美的镜像,“是黑洞的对偶星系。”姜绾看着行星上的能量塔,塔尖的璇玑阴阳镜正朝着黑洞的方向,“这里的星砂能量与黑洞完全相反,共同组成宇宙的平衡。”
该行星的先民后裔早已等候在能量塔下,他们手中的青铜护腕与萧决的护腕完全相同,只是表面的齿轮纹是反向的。当姜绾的护腕与他们的接触,护腕突然展开成十九边形,每个边都对应着不同的黑洞参数,第七边的数值与“传承号”的跳跃距离完全一致,“我们是‘守衡者’。”为首的女子解释道,“每个世代都有人记录黑洞与星砂的平衡参数,这些护腕就是平衡的钥匙,防止任何方的能量过强。”
现代营地的通讯系统接收到来自对偶星系的星砂数据,其中包含黑洞与星砂能量转化的完整公式。林教授将公式输入农业系统,发现能大幅提升水稻的产量,稻穗的颗粒数呈现与质数序列相同的分布,第七个稻穗的颗粒正好是37粒,与黑洞的某个参数相同,“是宇宙规律的普适性。”他看着稻田中自动形成的螺旋轨迹,与黑洞吸积盘和液态青铜海完全相同,“从微观的稻穗到宏观的黑洞,都遵循相同的数学规律,这才是先民想告诉我们的。”
古代线的通天柱突然投射出黑洞与对偶星系的全息影像,影像中两者的能量流动形成闭合的环,环上的十七个节点都标注着星砂矿的位置,与地球已发现的矿脉完全对应。萧决的后裔按影像指示开采新矿,矿石在熔炉中熔化后,自动凝结成与对偶星系能量塔相同的璇玑阴阳镜,镜面反射的光芒能在夜晚投射出黑洞的演化历程,“是资源的闭环。”他看着镜中的影像,“地球的星砂来自黑洞,最终又会通过能量转化回归,我们只是这个循环中的守护者。”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