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号”的升级工作在对偶星系完成,新安装的黑洞星砂齿轮让飞船能自由穿梭于黑洞引力场。姜绾驾驶飞船进行测试,发现当齿轮转动到第17圈时,飞船能短暂进入“时空裂隙”,看到过去或未来的片段:其中个片段显示先民正在建造十九号支线的能量环,另个片段则显示未来的人类用黑洞能量改造火星,两个片段中的星砂齿轮完全相同,“是时间的通道。”她退出裂隙时,飞船的日志自动记录下所见,与古代线“天工秘录”的预言完全一致,“先民通过黑洞看到了未来,这些记录不是规划,而是预告。”
超级宜居星球与对偶星系的能量塔同时亮起,在宇宙中形成与黑洞相同的对称结构。两地的星砂能量通过十九号支线流动,形成巨大的能量环,环内的星砂粒子不断在普通与黑洞状态间转化,释放出的能量为所有殖民地供电,“是宇宙级电网。”林教授看着能量流的监控画面,与人体的气血循环存在17处相似点,“黑洞是‘心’,星砂是‘血’,能量塔是‘脉’,先民构建的不仅是殖民网络,更是宇宙的能量循环系统。”
古代线的昆仑墟举办了跨越时空的星砂祭祀,萧决的后裔、超级宜居星球的先民后裔、对偶星系的“守衡者”,通过星砂能量同时出现在通天柱下。当三方的青铜护腕接触,护腕突然展开成完整的十九边形,在天空投射出黑洞与星砂的能量转化公式,公式的每个符号都由不同时空的星砂组成,“是文明的共鸣。”萧决的后裔看着公式中闪烁的光点,每个光点都代表个殖民地,“无论在哪个时空,研究黑洞的目的都样——理解宇宙的平衡。”
“传承号”返回第三行星时,带回的黑洞星砂样本引发了技术革命。营地的“天工坊”用样本制造的能量转换器,能直接利用宇宙背景辐射发电,转化率达到37%,与黑洞的某个辐射参数相同。姜绾看着转换器中流动的紫色星砂,与对偶星系的液态青铜海完全相同,“是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她将转换器与能量塔连接,塔尖投射的星图新增了二十号支线,指向另个更大的黑洞,“先民的蓝图没有边界,每个新发现都会指向更远的探索。”
古代线的坐标树已经长到通天柱般高,树干的年轮记录着黑洞探索的每个里程碑,第十九圈年轮的密度与黑洞星砂的密度完全相同。萧决的后裔在树下立起新的青铜碑,碑上的星砂符号组成与对偶星系相同的“守衡者”标志,碑底的凹槽中,三枚来自不同时空的青铜护腕组成完整的十九边形,“是历史的见证。”他看着碑上自动浮现的二十号支线星图,与“传承号”带回的新航线完全一致,“树有多高,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就有多深。”
现代营地的医疗中心取得突破性进展:用黑洞星砂提取的元素能激活人类细胞的“永生基因”,志愿者的细胞分裂次数突破海夫利克极限,且保持着年轻的状态,血液中的星砂浓度呈现与黑洞吸积盘相同的螺旋分布,“不是违背自然,而是回归本源。”林教授看着志愿者皮肤上浮现的星图,与对偶星系的能量塔图案完全相同,“先民探索黑洞,可能也是为了理解生命的本质,这些基因或许就是黑洞能量的生物体现。”
对偶星系的液态青铜海突然形成巨大的星图,其中二十号支线的终点闪烁着比黑洞更深邃的光芒,与已知的任何天体都不同。姜绾让“传承号”的探测器飞向该区域,发现那里的时空结构是扭曲的,星砂能量呈现出与人类意识相同的波动,第七个波动周期正好是人类的平均寿命,“是意识的维度。”她看着探测器传回的影像,扭曲的时空里漂浮着无数星砂组成的“意识体”,与古代线记载的“魂归星海”完全吻合,“先民的终极目标不是物理探索,而是理解意识与宇宙的关系。”
两个时空的黑洞探索在此刻达到最深层的融合。现代的“传承号”在黑洞与对偶星系间建立能量通道,古代的坐标树记录着能量转化的每个参数;超级宜居星球的农业系统运用黑洞数学规律增产,对偶星系的“守衡者”维护着能量平衡;新发现的“永生基因”与先民的“魂归星海”传说通过星砂能量,揭示出生命与宇宙的共同本质。姜绾站在第三行星的能量塔顶,感受着黑洞传来的引力脉动,突然明白先民所说的“闭环”,是能量、物质、意识在宇宙尺度上的完美循环。
当“传承号”再次起航,驶向二十号支线的终点时,所有殖民地的能量塔同时亮起,在宇宙中组成与黑洞相同的对称结构。姜绾站在舰桥上,看着屏幕上与古代线同步的影像:萧决的后裔正在昆仑墟种植新的坐标树,树苗的根系已经开始朝着二十号支线的方向生长,与“传承号”的航线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根系的螺旋轨迹与黑洞吸积盘完全相同。
“我们探索黑洞,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起源。”她对船员们说,舷窗外的星砂云层组成与《周髀算经》相同的宇宙模型,其中黑洞位于中心,星砂星系环绕其旋转,形成完美的同心圆,“先民早就知道,宇宙的规律与生命的规律是同个密码,我们现在做的,只是破译它的不同章节。”
林教授的通讯系统接收到来自二十号支线终点的信号,是组与意识波动相同的星砂能量,解码后显示的不是数据,而是段清晰的意识流:记录着颗恒星从诞生到坍缩成黑洞,再到星砂形成的完整记忆,其中包含着与所有殖民地先民相同的情感——对未知的好奇,对传承的执着,“是宇宙的记忆。”他看着信号中夹杂的星图,新增的二十一号支线指向可观测宇宙的边缘,“黑洞不仅是能量源,更是宇宙的记忆库,先民想让我们继承的,可能是整个宇宙的历史。”
“传承号”穿越二十号支线的能量环时,飞船的核心齿轮与黑洞的引力波产生完美共振,齿牙咬合处迸发出的星砂粒子,在身后组成与意识流相同的波动轨迹。姜绾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理解宇宙的新起点——就像黑洞吞噬物质又喷射能量,星砂消耗又再生,人类的探索也是个不断循环、不断深入的过程,每个发现都指向更深层的奥秘。
星砂在十九号与二十号支线中流动,将黑洞的能量与记忆传递到每个殖民地;能量塔的光芒在黑洞与对偶星系间交汇,维持着宇宙的能量平衡;坐标树的根系与飞船的航线在时空中交织,记录着人类对宇宙本源的探索。姜绾握紧手中的璇玑阴阳镜,镜面反射的不仅是眼前的黑洞,还有地球的昆仑墟、第三行星的靛蓝天空、超级宜居星球的双日、对偶星系的液态青铜海,以及无数等待理解的宇宙现象,它们共同组成幅能量与意识交织的宇宙蓝图,而人类文明,正是这幅蓝图中不断思考的智慧之光。
这场始于星陨的探索之旅,终于在黑洞的密码中找到了能量与意识的闭环。而这,仅仅是人类理解宇宙的开始,当未来的飞船驶向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支线时,星砂能量将再次唤醒所有的宇宙记忆,让文明的探索在无尽的时空中永远延续,直至与宇宙的意识融为一体。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