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线的墨家机关城秘典库中,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陈年竹简特有的霉味与陨铁粉末的冷香。姜绾跪在铺着兽皮的地面上,面前摊开一卷泛着暗黄色的战国竹简,竹简边缘因年代久远而卷曲,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唯有中央几枚用朱砂书写的篆字,在烛火下泛着诡异的红光,像是在抗拒岁月的侵蚀。
“之前用清水擦拭过三次,都没发现异常。”墨家弟子捧着陶盆上前,盆中盛着过滤后的晨露,“巨子说这卷竹简是‘镇库之宝’,先祖留下遗言,需‘重瞳者以晨露为引’才能显真,否则看到的只是普通典籍。”
姜绾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当她再次睁开时,瞳孔已变为淡紫色的重瞳,瞳孔中央浮现出与青铜鼎星纹相同的螺旋纹路。她伸手蘸取晨露,指尖划过竹简模糊的字迹,晨露接触竹简的刹那,原本黯淡的朱砂字突然亮起,像被点燃的火星,沿着字迹蔓延,在竹简表面形成一层淡金色的光晕。
更惊人的是,那些模糊的字迹在光晕中逐渐清晰,竟自动重组为现代简体字:“不死之术即基因改造,取陨铁末三钱,和人血饮之,可延端粒”。姜绾的指尖骤然停住——“基因改造”“端粒”,这些现代生物学的术语,竟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竹简上,仿佛是未来人穿越时空留下的记录。
她凑近竹简,重瞳的扫描功能自动开启,竹简表面的分子结构在她眼中清晰展开:朱砂中混合了陨铁粉末,这些粉末的颗粒直径恰好是0.1微米,与现代基因编辑工具“CRISPR”的载体颗粒大小完全一致;而竹简的竹纤维中,还残留着微量的人血成分,经重瞳分析,血液中的端粒长度比普通成年人长30%,证实“延端粒”的记载并非虚言。
“陨铁末三钱……晨露为引……”姜绾喃喃自语,突然想起现代实验室的干细胞培养液配方。她让弟子取来墨家珍藏的陨铁粉末,用青铜秤精确称量三钱,再混入新鲜的A型血(取自萧决族人),最后加入晨露搅拌。当混合物呈现出淡金色时,她将一滴液体滴在竹简的“延端粒”三字上,液体竟像活物般顺着字迹流动,在竹简表面形成一道微型的DNA双螺旋图案,与现代显微镜下的端粒结构分毫不差。
“这不是‘降神’,是基因改造技术!”姜绾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重瞳仍锁定着竹简上的双螺旋图案,“夏朝人用陨铁粉末作为基因载体,用人血中的活性物质作为‘编辑工具’,通过口服的方式改造人体基因,延长端粒长度——所谓的‘不死之术’,其实是最原始的基因治疗!”
她立刻让弟子记录配方细节:陨铁末三钱(约15克)、人血(需A型血,且含特定基因标记)、晨露(需农历初一的晨露,含特殊矿物质)。当这些数据与现代实验室的干细胞培养液对比时,姜绾的心脏猛地一缩——现代培养液中陨铁粉末的浓度是0.3克/毫升,换算后恰好是“三钱陨铁末配五两晨露”的比例,连溶剂指定“晨露”的要求都完全一致,仿佛现代科学家复制了古代配方。
更关键的是,竹简中还记载着“饮后需静卧于星图下,待星月同辉则功成”。姜绾抬头看向秘典库的穹顶,那里刻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图中“参宿四”的位置恰好对着竹简摆放的方向,与现代实验室“基因改造需在特定磁场环境下进行”的要求不谋而合——星图下的磁场能稳定陨铁粉末的活性,确保基因改造效果,这与现代的“磁控基因递送技术”原理惊人地相似。
与此同时,现代实验室的信息安全区,蓝光笼罩着屏幕。林教授盯着破解成功的九鼎生物泄露文件,文件的加密等级达到军用级别,若不是姜绾之前获取了蛊虫RNA的编码规则作为密钥,恐怕再过十年也无法解开。文件开头的标题让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昆仑墟基因改造项目第98次实验报告》。
“九鼎生物果然在研究夏朝的基因技术!”林教授的手指划过屏幕,文件中的配方清晰显示:“陨铁粉末浓度0.3g/L,溶剂:农历初一晨露(含镁、锌离子),活性成分:A型血血清(需含萧决基因标记)”,与古代线竹简记载的配方完全吻合,连“晨露需初一采集”的细节都分毫不差。
文件末尾的署名是“第98代守陵人”,下方附着一枚清晰的指纹。林教授立刻调取萧决的指纹档案,将两者在屏幕上重叠——23个指纹特征位点完全吻合,尤其是拇指根部的三道“三角纹”,连分叉角度都一模一样,证实萧决就是九鼎生物文件中提到的“第98代守陵人”,而九鼎生物的基因项目,正是对夏朝“不死之术”的现代延续。
“看这里!”助手小陈突然指向文件中的插图,图中绘制着三星堆青铜面具的侧面轮廓,面具鼻梁处的凹槽旁标注着“指纹识别区”。林教授立刻调出三星堆青铜面具的三维模型,将萧决的指纹投影到凹槽处——指纹恰好填满凹槽,凹槽内壁的纹路与指纹的特征纹完全咬合,像为萧决的指纹量身打造的“锁孔”。
更惊人的是,面具鼻梁凹槽的纹路中,有3个特殊的“星纹位点”,这3个位点的特征纹与萧决指纹的3个三角纹完全一致,同时也与实验室保存的三星堆青铜面具实物纹路完全重合。“这不是普通的面具,是‘守陵人身份验证器’!”林教授的声音带着震撼,“只有第98代守陵人(萧决)的指纹,才能通过验证,启动面具背后的机关——这与古代线血脉石的密钥原理完全相同,都是‘生物特征绑定’的解锁系统。”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