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第490章 人才争夺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0章 人才争夺战(1 / 2)

资金瓶颈的突破,如同为江泉的发展引擎注入了高压燃油,重大项目建设得以全速推进。然而,秦风和他的团队很快发现,比资金更稀缺、更关键的资源,是人才。尤其是随着绿色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布局和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深入,对高端技术人才、创新管理人才和熟练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江泉这座传统的工业城市,在人才储备上先天不足,骤然面对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人才短板日益凸显,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瓶颈。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才争夺战,悄然在江泉与周边经济更发达、吸引力更强的城市之间打响。优秀的毕业生、资深的技术专家、富有经验的管理者,他们的选择众多。江泉靠什么吸引他们、留住他们?这不仅是政策的比拼,更是城市综合软实力的较量。

问题最先从一线暴露出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伟带着一份名单,忧心忡忡地走进秦风办公室。

“秦市长,这是为我们新引进的旭日光伏、还有几家重点培育的智能制造企业梳理的急需人才清单,主要是高端研发工程师、项目总监和关键工艺技师,缺口将近两百人。”张伟将名单递给秦风,语气沉重,“我们组织了几次招聘,效果很不理想。开出比沿海城市低不少的薪资,几乎没有顶尖人才问津。本地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大部分流向了省城和长三角、珠三角。几家企业的老总都很着急,担心‘庙’建好了,却请不来‘真神’,会影响项目投产和技术迭代。”

几乎同时,刘玉凤也在调研中发现,随着民生事业投入加大,新建的医院、学校急需高水平的医师、教师;推动农业现代化,亟需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技人才;就连社区治理升级,也面临专业社工短缺的困境。

人才危机,已经从经济领域蔓延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一份份报告摆在秦风案头,清晰地表明:人才问题,已经成为江泉转型升级道路上必须逾越的一道鸿沟。

面对严峻形势,秦风迅速行动。他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吸引不来人才,留不住人才,我们所有的规划都是空中楼阁。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拿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打赢这场人才争夺战!”

会议决定,由秦风亲自主抓,组织部长吴兵、常务副市长刘玉凤、常委副市长张伟具体负责,立即研究制定具有突破性和吸引力的人才新政。

一场密集的调研和论证迅速展开。政策研究小组仔细分析了周边城市的人才政策,走访了重点企业了解具体需求,听取了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的意见。秦风强调:“政策不能搞‘大水漫灌’,要精准滴灌。既要瞄准顶尖人才‘筑巢引凤’,也要关注青年人才‘育苗培土’,还要重视技能人才‘深耕沃土’。”

一个月后,《江泉市关于加快人才集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江泉人才新政20条”)正式出台。新政力度空前,引起了广泛关注:

“顶尖人才领航计划”:对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千万元的综合资助,并提供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或相应购房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全程无忧。

“青年英才汇聚计划”:对博士、硕士及紧缺专业本科毕业生,给予数万至数十万元不等的安家补贴和生活津贴。建立“人才驿站”,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和就业指导。

“技能工匠培育计划”: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获得高级技师、技师资格的,给予重奖。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的,给予补贴。

“柔性引才机制”:鼓励“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支持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短期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端智力。

“人才服务绿卡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保健、交通出行、文旅休闲等一揽子专属服务,营造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