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光了所有城池,藤原库之助率领着仅存的数万残兵败将,如同丧家之犬,仓皇逃到了属于承和天皇势力范围的一丽水城下。
此时的藤原库之助,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枭雄气概,甲胄蒙尘,头发散乱。
望着丽水城紧闭的城门和城头严阵以待的守军,藤原库之助心中五味杂陈,自己曾与承和天皇势同水火,互相攻伐,如今却要像乞讨一样,哀求对方放自己一条生路。
藤原库之助打马来到城下,仰头嘶声高喊:“城上的守将听着!我乃藤原库之助!请开门容我等入城暂避!楚军就在后面!唇亡齿寒啊!”
“只要天皇陛下肯施以援手,我藤原库之助愿奉上所有……愿听从天皇陛下调遣,共抗楚军!”
城头上的守将冷漠地看着藤原库之助,没有任何回应。
早在周勃大军追击藤原残部之时,承和天皇和大臣们就已经看清了形势。
与大楚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藤原库之助已是必死之局,沾染上关系,只会引火烧身。
承和天皇做出决断,派出使者与周勃联络,表达了愿意归顺投降的意向,只求能保全宗室性命。
周勃给出了明确的回应,交出藤原库之助,承和朝廷投降,可保体面。
丽水城守将得到的命令是,紧闭城门,绝不放藤原库之助入城,协助大楚军队,解决掉这个祸害。
藤原库之助见苦苦哀求无效,彻底疯狂了。
“八嘎牙路!你们这些见死不救的小人!”
藤原库之助拔出佩刀,指向丽水城,对身后的军队下达了命令:“攻城!给我攻下此城!城内的一切,任尔等取用!”
士卒们在统帅的疯狂驱使下,对丽水城发起了进攻,守军凭借城防工事,用弓箭和滚木擂石进行反击,战斗一时间陷入僵持,藤原军死伤惨重,却毫无进展。
就在攻城战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刻,大地传来了沉闷而整齐的震动声,如同滚雷由远及近!
地平线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色旗帜和如林般的身影,周勃的大楚火器营,经过连日行军,终于赶到了!
大楚军队立刻展开了攻击,火炮被推上前列,对准了正在攻城的藤原军侧翼和后方!
“开火!”
炮弹呼啸着落入混乱的藤原军阵中,再次上演了金海城下的恐怖场景。
本就毫无斗志的藤原军瞬间崩溃,士卒们丢盔弃甲,四散奔逃,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的抵抗。
“投降不杀!”大楚士兵们高喊着,如同虎入羊群,分割、包围、迫降。
藤原库之助在乱军之中,看着士卒一个接一个倒下,大楚士卒越来越近,环顾四周,真正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呵呵……哈哈哈……”
藤原库之助发出一阵凄厉而绝望的惨笑,“想我藤原库之助,纵横半生,竟落得如此下场!”
藤原库之助整理了一下破碎的衣甲,面向东方扶桑本岛的方向跪坐而下。
几名忠心的家臣也知无法幸免,默默地跪在身后。
藤原库之助拔出肋差,按照扶桑武士的传统,毅然进行了剖腹。
剧烈的疼痛让藤原面目扭曲,不停的嘶吼,最后由身后的介错人挥刀斩下了头颅。
战斗很快结束,藤原库之助的大部分军队投降,丽水城门打开,守军放下武器,列队出城。
周勃命人找到藤原库之助的尸体,确认其身份后,下令割下首级,用石灰仔细处理后,放入一个木盒中。
“将此枭首,送往京师,呈献陛下御前!”周勃沉声吩咐。
祸乱大楚东南沿海多年的倭寇元凶之首,终于伏诛。
数日后,承和天皇身着素服,带着后妃、皇子皇女以及所有公卿大臣,离开了栖身的城池,前往周勃的大营,正式献上降表,表示愿意归顺大楚。
周勃并按照之前的约定,给予了天皇一行相对体面的待遇。
承和天皇一家、以及所有扶桑流亡朝廷的重要成员、被俘的将领,全部登记造册。
随后所有扶桑君臣被一支部队,押送往大楚京城,听候建武帝的发落。
这些人的命运,将与之前的高丽王室类似,离开故土,软禁中原,再无翻盘可能。
对于数量庞大的普通扶桑士卒俘虏,考虑到扶桑士卒与高丽百姓语言、习俗差异,直接遣散容易滋生事端。
周勃下令将所有俘虏的扶桑士卒,全部打散编制,押送往高丽半岛各地,参与修建公路和铁路网,以及港口、仓库等基础设施。
以工代赈,严加看管,等这些工程完工之后,再视情况考虑释放俘虏进行安置。
大楚的官员和驻军,接管了高丽半岛上所有的城池、港口、关隘,从北端的山地到南端的海岛,大楚的龙旗高高飘扬。
在北高丽的旧都开城,正式设立了大楚高丽道行军总管府和观察使衙门,作为临时最高权力机构,统筹半岛的军政、民政事务。
各州、府、县的行政衙门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委派官员治理,推行大楚律法、税制、户籍制度。
高丽道衙门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促进融合的政令:
首先,晓谕所有因战乱逃离家园的高丽百姓,返回原籍。
官府将根据户籍登记,核实身份后,分配土地,发放土豆、红薯、玉米种子,提供必要的农具和口粮援助,帮助恢复生产。
其次,对于半岛上的扶桑百姓,高丽道衙门采取了分散安置,逐步同化的策略。
扶桑百姓从原有的聚居区迁出,打散安置到半岛各地的村镇中,与高丽百姓杂居。
强制要求所有百姓学习大楚官话,改易大楚衣冠,遵循大楚礼仪,接受以大楚文化为核心的教育。
来自大楚本土的移民,在官府的组织和鼓励下,涌入高丽半岛。
这些移民主要是无地的农民、官府给予移民优惠政策,分配土地、减免初期税负、提供安家费等,鼓励移民与当地高丽、扶桑百姓通婚。
战争带来的创伤是巨大的,无论是高丽百姓还是扶桑平民,都饱受饥寒交迫之苦。
大楚官府一方面以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持秩序,另一方面是持续性的粮食赈济、以工代赈、分配土地种子等措施,赢得了所有百姓的认可。
百姓和对比之前高丽王朝和扶桑势力统治下朝不保夕、备受盘剥的苦日子。
如今换了统治者,似乎能活得更好,有地种,有粮吃,有工做,孩子还能上学,所谓的故国情怀,在生存和温饱面前,迅速淡化、消散。
半岛大势已定,各项军政、民政事务均已步入正轨,由高丽道衙门及下属州县、驻军系统接手处理。
建武帝的召还圣旨送达,周勃下令,五万火器营,拔营启程,班师回朝!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