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武侠>鹿鼎记之四十二章经秘闻> 第558章 芝麻官断民生案,清风气暖平阳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8章 芝麻官断民生案,清风气暖平阳城(1 / 2)

平阳府的仲秋总裹着干爽的凉意,通和集市的青石板路被晨露润得发亮,万宝楼的飞檐下挂着新换的红灯笼,连护民所外老槐树的枝叶间,都漏下细碎的金色阳光。陈文瀚刚在同心坊的茶馆敲定与波斯商队的香料贸易,便见周文斌带着一名身着青布官袍的中年男子匆匆走来——男子面白无须,腰间挂着块不起眼的铜印,袖口磨得发亮,却透着股利落劲儿。

“陈帮主,给你介绍下,这位是新上任的平阳府县丞,沈知微沈大人。”周文斌笑着引荐,“沈大人可是科举出身,之前在江南任职时,就以断案公正、体恤百姓闻名,这次特意调来平阳府,就是为了帮咱们处理民生琐事。”

沈知微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声音温和却有力:“陈帮主不必多礼,下官此次前来,并非为了官场应酬,而是听闻平阳府商路繁华,百姓生计虽稳,却仍有不少邻里纠纷、商铺争执待解。下官想着,若能与丐帮携手,定能更快为百姓排忧解难。”

陈文瀚见他言谈恳切,不似一般官员那般摆架子,心中好感顿生:“沈大人有心了。平阳府百姓多靠通商为生,邻里间常因地界、水源起争执,商铺也偶有价格、货源纠纷。若沈大人不嫌弃,咱们可在通和集市旁设个‘便民断事点’,方便百姓随时申诉。”

沈知微当即应下,次日便带着两名书吏,在通和集市的便民巷搭起了简易棚子。棚子外挂着块木牌,写着“平阳府县丞沈知微,每日辰时断案,午时收档”,下方还添了行小字——“无论官民,皆可申诉,分文不取”。

消息传开,百姓们起初还带着观望,直到第三日清晨,城西的张老栓与李老根因宅基地边界争执不下,闹到了断事点。张老栓说李老根占了自家三尺地,李老根却称地界是祖传的,双方吵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

沈知微却不慌不忙,先让两人各自画地界图,又让人取来当年的地契,再带着书吏与两名百姓代表,亲自去城西丈量。他蹲在地上,用木尺一寸寸量,又对照地契上的标记,最终发现是早年洪水冲垮了地界碑,导致两人对边界认知有误。

“张老哥,李老哥,”沈知微将两人拉到一起,指着丈量结果,“地契上写得明白,你们两家的边界在老槐树以东五尺,如今李老哥的院墙确实多占了一尺,但也是因地界碑冲毁所致,并非有意为之。依下官之见,李老哥将院墙后移一尺,张老哥也不必再追究过往,咱们都是邻里,和气生财才是正理。”

两人本就不是不讲理的人,听沈知微说得条理清晰,又看丈量结果公正,当即握手言和。张老栓还主动提出,要帮李老根一起拆院墙,李老根也说要请张老栓喝顿酒,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转眼就变得热络起来。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都知道新来的县丞是个办实事的“芝麻官”,断事点前很快排起了长队。有商贩申诉同行恶意压价,有农户哭诉地主多收租子,还有孩童丢了家禽来求助,沈知微都一一接待,从不嫌烦。

一日上午,通和集市的粮商王掌柜与赵掌柜闹到了断事点。王掌柜说赵掌柜从西域进的粮食掺了沙土,坑害百姓;赵掌柜却辩称粮食是伊思玛仪的商队直供的,绝无掺假,是王掌柜嫉妒自己生意好,故意找茬。

沈知微先让两人取来粮食样本,又让人找来筛子,将粮食细细筛过——果然筛出了少量沙土。赵掌柜顿时慌了神,连说自己不知情。沈知微却没急着定罪,反而让人去请伊思玛仪来问话。

伊思玛仪赶来后,看到筛出的沙土,当即道歉:“是我们商队的疏忽!运输途中遇到风沙,部分粮食袋破了口,才混入了沙土。我们愿意赔偿所有掺假的粮食,再给百姓们每人送一袋新米,弥补过错。”

沈知微见状,便对两人说:“赵掌柜虽不知情,但作为粮商,进货时未查验仔细,也有责任;王掌柜发现问题及时申诉,是为百姓着想,但不该当众指责,伤了同行和气。依下官之见,赵掌柜与伊思玛仪先生共同赔偿百姓损失,王掌柜也与赵掌柜握手言和,以后共同监督粮食质量,如何?”

两人都无异议,王掌柜还主动提出,要与赵掌柜一起制定“平阳府粮商公约”,确保粮食质量。此事过后,百姓们更信任沈知微,连西域商队的人遇到纠纷,都愿意来断事点找他评理。

可没过多久,沈知微却遇到了个棘手的案子。城南的盐商刘万财,仗着自己与州府的官员有交情,垄断了平阳府的盐市,不仅将盐价抬高了三成,还在盐里掺盐硝,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有个叫王小二的百姓,买了刘万财的盐,吃了后全家腹泻,闹到断事点,却被刘万财派来的家丁威胁,说再敢告状,就砸了他家的铺子。

沈知微听闻此事,当即让人去传刘万财。可刘万财根本没把这个“芝麻官”放在眼里,不仅不来,还让人带话:“一个小小的县丞,也敢管我的事?识相的就别多管闲事,不然让你卷铺盖走人!”

书吏们都劝沈知微别硬碰硬,刘万财后台硬,惹不起。可沈知微却摇摇头:“下官虽只是个芝麻官,却握着百姓给的权力,若连百姓的死活都不管,那这个官还有什么意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