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武侠>鹿鼎记之四十二章经秘闻> 第563章 农艺薪火传四海,商路繁花映九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3章 农艺薪火传四海,商路繁花映九州(1 / 2)

平阳府的盛夏裹挟着热烈的生机,通和集市的青石板路被阳光晒得发烫,万宝楼前的石榴花谢了春红,结出了青涩的果实;城南的试验田里,姜伯带来的神农秘种已收割完毕,新粮入仓的香气飘遍了半个城池。陈文瀚刚在农艺学院听完姜伯讲授的“节气与耕种”课程,便见周文斌拿着一份来自京城的公文,脚步匆匆走来,脸上带着难掩的喜色。

“陈帮主,朝廷下旨了!”周文斌展开公文,声音洪亮,“皇上听闻平阳府推广神农秘种成功,百姓粮食丰收,特将平阳府定为‘天下农艺示范地’,还让咱们组建‘农艺巡讲队’,前往各地传授种植技术,同时将秘种推广到全国!”

陈文瀚接过公文,指尖划过“农艺示范地”几个朱批大字,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从姜伯带着秘种来到平阳府,到众人克服蝗灾、改良农具,再到如今的丰收,每一步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这不仅是平阳府的荣誉,更是天下百姓的福祉。”他抬头望向农艺学院的方向,“姜伯、钱掌柜他们得知这个消息,定会非常高兴。”

消息传到农艺学院,姜伯正带着几名农户调试新改良的播种机——这是钱掌柜结合西洋的齿轮技术与中原的耧车制成的,一次能播三行种子,还能精准控制播种深度,比人工播种效率提高了三倍。“好!好!”姜伯握着播种机的木柄,激动得手都在抖,“先祖要是知道,他的种粮心法能传遍天下,定会非常欣慰!”

钱掌柜也笑着说:“咱们的巡讲队不仅要带技术,还要带种子、带农具,让各地百姓既能学到方法,又能立刻用上好种好工具,这样才能真正帮到他们。”

组建巡讲队的消息传出后,平阳府的农户们纷纷报名。有经验丰富的老农户,有擅长制作农具的工匠,还有熟悉秘种特性的年轻人。最终,陈文瀚挑选了三十人组成巡讲队,由姜伯担任队长,钱掌柜负责技术指导,还特意让卡文迪加入——他熟悉西洋农艺,能为各地提供更多元的种植方案。

出发前,沈知微为巡讲队准备了充足的物资:装满秘种的粮袋、拆解好的播种机与滴灌竹管、详细的种植手册,还有钱掌柜配制的驱虫粉。“你们此去,不仅是传授技术,更是代表平阳府传递心意。”沈知微握着姜伯的手,“若遇到困难,可随时联络各地官府与丐帮分舵,他们会全力支持。”

巡讲队第一站前往北方的干旱地区。这里土地贫瘠,常年缺水,百姓们靠天吃饭,每年粮食产量不足两石。当巡讲队带着秘种与播种机抵达时,当地百姓起初还带着怀疑——他们种了一辈子地,从未见过能在旱地里高产的粮食。

“乡亲们,俺们不是来骗你们的!”姜伯走到田埂上,拿起一把旱稻种,“这是神农谷的秘种,去年在平阳府的旱地里,一亩地收了六石米!今天俺们就现场播种,等秋收了,你们就知道这种子的好处了!”

说着,姜伯与巡讲队的成员们一起,在干裂的土地上开垦出试验田,用新播种机播下旱稻种,又用滴灌竹管引来附近的河水,进行精准灌溉。当地百姓围在田埂上,有的小声议论,有的则蹲在一旁观察,眼中满是好奇。

卡文迪则带着几名西洋农师,为百姓们讲解土壤改良的方法:“将草木灰、腐熟的秸秆与土壤混合,既能增加肥力,又能保水保墒,就算遇到干旱,种子也能发芽生长。”他还现场演示了如何用西洋的土壤检测仪,测量土壤的湿度与肥力,引得百姓们连连惊叹。

接下来的日子,巡讲队在北方各地忙碌着。他们帮助百姓开垦荒地、播种秘种、搭建滴灌系统,还举办了多场农艺讲座,从浸种、育苗到施肥、收割,手把手地教百姓们种植技术。姜伯的古稀之年,却比年轻人还有干劲,每天天不亮就下田,直到天黑才休息;钱掌柜则忙着为百姓们修理农具,改良当地的犁铧,让它们更适合秘种种植。

一个月后,巡讲队离开北方时,当地的试验田已冒出嫩绿的秧苗。百姓们拉着他们的手,依依不舍地说:“多谢你们带来的好种子、好技术!等秋收了,俺们一定把最好的新米送到平阳府!”

巡讲队的第二站是南方的洪涝地区。这里雨水充沛,却时常遭遇洪水,庄稼经常被淹,百姓们苦不堪言。姜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推广耐涝的“高产粟”,并指导百姓们在田埂上搭建防洪堤,在农田里挖排水渠。

“这高产粟耐涝性强,就算被水淹了三天,只要及时排水,还能继续生长。”姜伯站在刚播种的农田里,对百姓们说,“咱们再在田埂外搭一道矮堤,洪水来了能挡一挡;田里挖几条排水渠,积水能尽快排出去,这样就能减少损失。”

钱掌柜则改良了当地的插秧机,在底部加装了防滑轮,就算在泥泞的田里也能灵活移动;同时,他还教百姓们制作“水上育苗床”——用竹子搭建浮床,在上面培育秧苗,就算遇到洪水,秧苗也不会被冲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