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军眨了眨眼,看看爹,又看看娘,把肉分成了两半,一半夹给谢文东,一半夹给张彩霞:“那我们一起吃,这样爹有力气干活,娘有力气缝衣服,我有力气读书。”
夫妻俩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谢文东拿起筷子,把肉吃了下去,肉香在嘴里散开,带着儿子的心意,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张彩霞也慢慢嚼着肉,眼里含着泪,却笑得很开心。
晚饭过后,天彻底黑了。张彩霞收拾碗筷,谢文东坐在炕沿上,看着念军在灯下写作业。孩子握着铅笔,一笔一划地写着,小眉头皱着,格外认真。张彩霞端着一盆热水过来,放在谢文东脚边:“泡泡脚,暖和暖和。”
谢文东脱掉鞋子,把脚伸进热水里,一股暖流顺着脚底往上涌,驱散了一天的疲惫。张彩霞坐在他旁边,一边纳鞋底,一边看着念军,轻声说:“你说,念军这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不?”
“肯定能,”谢文东看着儿子的背影,语气坚定,“比我有出息。”
“我就怕他像你,太血性,将来吃亏。”张彩霞叹了口气,手里的针线顿了顿,“你忘了你年轻的时候?为了帮战友出头,跟人打架,差点被处分;后来回了村,又为了村里的地,跟邻村的人闹矛盾,被人告到县里,还是周先生帮忙说情才没事。”
谢文东沉默了。他怎么会忘?那些往事,像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挥之不去。他想起在部队的日子,那时候他是班长,班里有个新兵被老兵欺负,他二话不说就跟老兵打了起来,结果两人都受了伤,他还被关了三天禁闭。指导员找他谈话,说他“有血性,但不懂变通”。那时候他不明白,觉得保护战友是应该的,可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才知道有时候,血性反而会成为拖累。
“我知道你担心,”谢文东握住张彩霞的手,“但念军比我聪明,有周先生教他,他会懂分寸的。”
张彩霞点了点头,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她想起白天去村口洗衣服的时候,和村里的几个女人聊天的情景。
当时她刚把衣服放进盆里,隔壁的王婶就凑了过来,笑着说:“彩霞,听说念军得了奖状?真是好福气,养了这么个好儿子。”
“是啊,刚得了‘三好学生’,可把他爹高兴坏了。”张彩霞脸上带着笑,心里美滋滋的。
旁边的李嫂也跟着说:“念军这孩子,看着就机灵,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当干部,到时候你们老两口就能享福了。”
“可别这么说,孩子还小,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一定呢。”张彩霞嘴上谦虚,心里却忍不住期盼起来。
王婶叹了口气:“说起来,还是你们家文东有本事,又是劳模,又是功臣,念军跟着他,肯定差不了。不像我家那小子,整天就知道调皮捣蛋,上次还把邻居家的鸡给撵丢了,气得我打了他一顿。”
李嫂也说:“可不是嘛,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不过念军不一样,我上次去学校送东西,看见他在帮老师擦黑板,还帮同学捡铅笔,懂事得很。”
“就是不知道将来长大了,会不会还这么懂事。”旁边一直没说话的赵大娘突然开口,“你看村里的狗蛋,小时候也听话,长大了就跟人学坏,偷鸡摸狗的,被抓进去好几次。”
张彩霞心里咯噔一下,刚升起的喜悦淡了几分。她知道赵大娘说的是实话,村里确实有几个孩子,小时候挺乖,长大了却走上了歪路。她忍不住想,念军会不会也这样?他现在讲义气,可要是将来被人利用,那可怎么办?
“彩霞,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王婶看出她的不对劲,问道。
“没什么,可能是有点冷。”张彩霞勉强笑了笑,赶紧低下头洗衣服,不再说话。
想到这里,张彩霞看向谢文东,轻声说:“白天我在村口洗衣服,跟王婶她们聊天,赵大娘说,有些孩子小时候乖,长大了就变了。你说,念军会不会……”
“别瞎想,”谢文东打断她的话,“念军不是那样的孩子。我们好好教他,他不会走歪路的。”
话虽这么说,可谢文东心里也没底。他想起自己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没人教他怎么做人,他是在摸爬滚打中长大的,走了不少弯路。现在他有了念军,他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想让他走一条平坦的路,可孩子的成长,哪里能完全由大人掌控?
念军写完作业,揉了揉眼睛,跑到谢文东身边:“爹,我写完了,你帮我看看对不对?”
谢文东接过作业本,仔细看了起来。字写得工工整整,题目也都做对了。他摸了摸念军的头:“写得真好,比爹小时候强多了。”
念军笑了起来,爬到炕上,钻进被窝里:“爹,你给我讲个故事吧,就讲你在部队里的故事。”
谢文东看了看张彩霞,张彩霞点了点头。他坐在炕边,开始给念军讲故事:“那时候爹在部队,每天要训练,跑步、打枪、扔手榴弹……有一次,我们去山里拉练,遇到了暴雨,山路特别滑,有个战友不小心摔了一跤,腿受伤了。爹就背着他,走了十几里山路,才回到营地……”
念军听得津津有味,眼睛瞪得大大的:“爹,你真厉害!我长大了也要去部队,当解放军,保卫国家!”
谢文东心里一动,想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他想起自己在部队里的那些日子,有荣耀,也有伤痛。他希望儿子有出息,却又怕他像自己一样,经历太多风雨。
张彩霞坐在旁边,听着谢文东讲故事,看着念军兴奋的样子,眼里满是温柔。她想起自己小时候,母亲也经常给她讲故事,讲那些贤良淑德的女子,讲那些相夫教子的道理。那时候她不懂,只觉得故事好听,直到她嫁给了谢文东,有了念军,才明白母亲的用心。她希望念军能成为一个正直、勇敢的人,也希望他能平安、快乐地长大。
夜深了,念军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谢文东和张彩霞坐在炕边,看着儿子的睡颜,久久没有说话。窗外的风还在刮,呜呜地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墙上的三张奖状,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红光。那是这个家的骄傲,也是这个家的希望。可这份希望背后,藏着多少担忧和期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谢文东轻轻握住张彩霞的手,低声说:“不管将来怎么样,我们都会陪着念军,看着他长大。”
张彩霞点了点头,靠在他的肩膀上。黑暗中,她的眼睛亮晶晶的,里面映着墙上的奖状,也映着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在她内心深处,那个疑问却如同夜空中的明月一般,愈发清晰可见。她不禁思考着,念军的成长之路是否真的会像这墙上的奖状一样,一路鲜红,一帆风顺呢?
念军的骨子里似乎流淌着与谢文东相似的“血性”,这股力量究竟会成为他未来的铠甲,护佑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还是会成为他前行道路上的羁绊,使他在人生的岔路口迷失方向,走上一条充满未知与风险的道路呢?
这个在冬夜里捧着奖状雀跃的孩子,宛如一颗初升的朝阳,充满着无限的活力与希望。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他终将在岁月的磨砺中逐渐长大。那么,当他长大成人后,他手中的“奖状”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或许,它会在风雨的洗礼中褪色,失去原有的光彩;或许,它会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渐渐被人遗忘;亦或许,它会在念军的努力下,变得更加耀眼夺目,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座丰碑。
无论如何,这个疑问始终萦绕在她心头,让她对念军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担忧。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