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言情>都重生了谁还当世界首富啊> 第389章 轰动全球的谷歌签约仪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9章 轰动全球的谷歌签约仪式(1 / 2)

目送谷歌一行人离去。

陈天表面不动声色,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胸腔里此刻翻涌着怎样的澎湃。

用一个刚刚注册的“皮包公司”,竟然真的撬动了谷歌40%的股份。

这件事放在二十年后的梦里,他都不敢想得如此大胆。

可如今,它正切切实实地在眼前发生。

回头看去,他高调创立必应,摆出要与谷歌决一死战的姿态,实则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亲自下场做搜索引擎。

原因再简单不过:搜索引擎是互联网领域少数具有高技术壁垒的业务。

如果真那么容易做,陈天早就亲自布局,当初又何必大费周章地去找李严宏,既出资又引流地扶持百度?

千禧年之前没有做,现在入场只会更难。

即便他手中的资源已远非创业初期可比。

如今谷歌与百度已在搜索领域构筑起严密的专利高墙,陈天若想自研引擎,首先就得想办法绕开这些专利。

绕开专利或许不难,但如何保证绕开之后,还能做得比这两家更优秀、更先进?

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更何况,时间也不站在陈天这边。

若耗费三五年才勉强推出产品,那时的国内外市场,恐怕早已被谷歌和百度彻底瓜分完毕。

陈天没有那么多时间。

此时此刻,能以这样的方式在谷歌占据一席之地,对他而言,已是当下最优的棋局。

......

中关村,百度总部。

李彦宏摔碎了今天的第二只茶杯。

“他利用了我们!”

他对着匆匆赶来的高管们低吼道:“他拿着我们的技术授权,一转身就把它当成筹码,去投资我们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

他原本最期待的局面,是陈天与谷歌全面开战。

那将为百度争取到一段宝贵的发展窗口。

只要陈天能牵制住谷歌,百度就有机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

可现在,陈天竟与谷歌握手言和。

谷歌失去了牵制,必将调转矛头,给百度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高管们屏息垂首,无人敢在这时触怒李彦宏。

李彦宏背对着众人,望向窗外中关村的车水马龙。

“我们太需要时间了,”他缓缓说道:“以至于把希望寄托在一个顶级猎手身上,这是我的巨大失误。”

“现在幻想结束了。

谷歌不会再被陈天分散精力,他们甚至会联手将全部火力对准我们。”

“这意味着……”他停顿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说:“我们不能再按照原来的节奏走了。”

一位负责技术的高管鼓起勇气问道:“Robi,您的意思是?”

“收缩所有非核心战线的投入,包括那些看起来美好但短期内无法形成壁垒的项目。”

李彦宏命令道:“从明天起,所有资源向引擎研发部门倾斜,我们要在六个月内,让超链分析技术完成迭代。”

“是。”

......

此时,距离谷歌接受陈天入股的决定,已经过去了一夜。

这一消息并未被刻意封锁,很快便在华尔街与硅谷传开,引发了广泛讨论。

然而,不同群体对此事的看法却截然不同。

硅谷的创业者们目睹谷歌的遭遇,心中不免涌起一股愤懑。

明眼人都看得出,谷歌此次“引资”更像是在某种压力下的无奈妥协。

而对于美国普通民众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收购令他们震惊不已。

他们难以相信,谷歌的抗风险能力竟如此脆弱。

更惊讶于陈天对美国互联网行业已具备如此深远,甚至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力。

在一些持“白人至上”观念的红脖子群体中,谷歌此举被视作彻底失败。

他们将股份近半出让给一个华人,在他们看来无异于卖国贼。

“谷歌是不是脑袋被门夹了?市场前景明明一片大好,为何要在起步阶段就让出这么大比例的股份?”

尽管也有人理解谷歌所面临的威胁,但即便如此,他们认为谷歌也不该如此迅速地滑跪。

好歹挣扎抗争一下啊?这姿态实在有失米国企业的尊严和体面。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外界对谷歌这一决定普遍表示不解,资本市场对谷歌的前景预期却几乎在一夜之间由阴转晴。

资本从不在意、也无须在意谷歌的股权结构如何变动。

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变动之后谷歌未来的成长性与盈利能力。

在它们看来,谷歌不仅借此摆脱了一个重量级竞争对手的威胁,稳住了全球搜索引擎的龙头地位。

更将从陈天那里获得大量资源注入,前景相比从前反而更加明朗。

无论陈天最终持有谷歌多少股份,资本市场都已将谷歌的未来展望由“担忧”转为“看好”。

受此影响,多家金融机构迅速启动对谷歌的重新评估,调整对其估值与前景的预期。

在他们看来,谷歌眼下最珍贵的不再是技术专利或固定资产,而是陈天本身。

他所代表的资源与战略价值,已成为谷歌最核心的资产。

市场普遍预期,一旦这笔投资落地,谷歌很可能在年内顺势启动上市进程,借助这一重大利好,完成资本化的关键一跃。

在众多资本眼里,谷歌错了这么久,终于在这件事上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美国保守派红脖子的眼中,陈天却宛如来自东方的“掠夺者”,正在系统性“收割”美国优质科技企业。

部分激进者甚至走上街头,高举警惕“陈天”的标语,试图唤醒民众与政府的警惕防范。

但陈天前不久在收购苹果部分业务时采取的“让利于民”策略,为他在美国公众心中积累了良好的形象。

尽管抗议声浪不时出现,应者却寥寥无几,反而招致不少普通民众的反感。

“这些红脖子又在发什么疯?陈天给美国、给谷歌带来了资金与资源,有什么不好?他们才是阻碍美国进步的绊脚石!”。

资本市场的预期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

就在消息得到证实的当天,多家与陈天有过交际的风投机构便向他表示愿意提供资金支持。

甚至有传言称,美国多家大型机构正在抢夺谷歌IPO未来的承销,这是谷歌此前梦寐以求的待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