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言情>都重生了谁还当世界首富啊> 第398章 迅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8章 迅雷?(1 / 2)

陈天见马画藤答应得干脆,脸上却仍残留着一丝不自然。

他略作沉吟,语重心长地开口:“画藤,你的算计很精明。”

“用最小的成本博取最大的收益,这本就是商人的本能,无可厚非。”

马画藤没有接话,他知道陈总的话还有后半句。

“但橙天走到今天,已经不能仅仅只是一个‘商人’了。”

陈天目光突然变得锐利:“企业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收割者了。”

“五十亿,看似是在漫无目的四处撒钱,实则是在‘养鱼’。

早期投入,雪中送炭,换来的是生死与共的羁绊和绝对的控股权。

等它们长成大树时,你再去强谈‘投资’,那就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了,况且它们随时可以找到别的‘锦’。

格局要打开,我们看的不是省下眼前这几亿几十亿。

而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代表华夏创新力量的血脉深处,烙印的是我橙天的基因。”

马画藤心神剧震。

他瞬间明白了陈天的野心。

陈总要的不是几个成功的投资项目,而是要构建一个以橙天为核心的、庞大的产业生态联盟。

那些被早期投资绑定、在橙天规则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将来都会成为这个帝国最忠诚也最坚固的藩屏。

“我明白了,陈总。”

马画藤深吸一口气,之前的疑虑一扫而空:“我立刻去办,保证这家投资公司会成为您手中最锋利的剑。”

“不是剑,”陈天微微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笑容:“是播种机。”

一周后,“橙天资本”悄然成立。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

刚刚在CC游戏平台中脱颖而出、获得首页强推的一个独立游戏小工作室,收到了一封来自“橙天资本”的邀请函。

工作室的创始团队收到邮件后,激动得难以自抑。

他们深知,在当下的华夏,能够搭上橙天这条线意味着什么!

资金、流量、平台……这些曾经困扰他们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从此,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产品打磨。

正因如此,即便邀请函中明确要求,接受投资至少需要出让三分之一以上的股份。

他们依然无法拒绝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个年代,国内的资本运作才刚刚开始与国际接轨。

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当时国内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还存在明显差距。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国内尚未培育出具有相当规模的风险投资机构。

没有足够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就无法形成成熟的投资市场。

以硅谷和中关村为例:

在硅谷,创业者只要拿出一份像样的项目书,无论最终能否融资成功,至少有机会见到多位投资人,向他们一步步阐述自己的愿景。

也就是所谓的“画大饼”,努力争取对方的认可。

而在国内,互联网创业者若想融资,几乎找不到专业的投资渠道。

当前国内正规的风险投资机构,基本上都是海外资本设立的分支,例如红杉华夏就是其中之一。

而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天使投资人,在这个时期也几乎不存在。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互联网行业投资人,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充足的资本、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懂得放权、不干预企业日常运营。

当前国内的富裕阶层,大多是从实体经济中搏杀出来的传统商人。

他们或许资金雄厚,但往往既不了解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也难以摆脱传统制造业那种事必躬亲的管理思维。

这些人往往只满足“资金充足”这一项条件。

他们对互联网的理解极为有限,毫不夸张地说,其中一些人可能连打字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理解行业逻辑了。

若互联网企业接受这类投资,很可能会面临外行指导内行的困境,日常运营备受掣肘。

更重要的是,这些传统投资者难以理解互联网行业“先抢占市场、后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

很可能无法忍受早期阶段的战略性亏损,在远未等到长线回报时便已失去耐心,甚至迁怒于创业者。

至于银行体系,更不可能向高风险、轻资产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提供贷款。

在这样的融资环境下,国内互联网创业者想要获得资金支持可谓难如登天。

这也解释了为何国内早期的互联网巨头,在融资时清一色选择的都是海外资本。

然而,海外资本岂是那么容易获得的?

当前的互联网创业者中,大半从未踏出国门,人生地不熟却要远渡重洋去硅谷争取天使投资,无异于痴人说梦。

绝大多数创业者只能被动等待海外资本的关注,这又陷入了一个残酷的死循环:

没有资本支持,产品难以打磨、规模无法扩张。

而没有可见的增长轨迹,又根本进入不了海外资本的视野。

家底厚实的团队或许还能勉强支撑,而出身普通的创业者,往往在曙光来临之前就已弹尽粮绝。

如今,转机终于出现!

“橙天资本”的成立,标志着第一家完全符合所有条件的本土投资机构站上了历史舞台。

它并非海外背景,而是根植于本土。

它不仅宣布了五十亿的专项基金,更承诺提供橙天系的全方位资源扶持。

这对国内无数在困境中挣扎的互联网创业者而言,无疑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无论是规模仅数亿的民间小基金,还是已在华布局的海外资本,在华夏本土都难以与“橙天资本”相提并论。

或许某些机构资金更为雄厚,但它们无法提供橙天在国内市场的庞大生态资源。

而对绝大多数初创企业而言,他们需要的本就不是天文数字般的投资,几百万元就足以支撑他们度过最关键的初创期。

在这样的比较之下,海外资本面对橙天,已然毫无优势可言。

况且,若论资金实力,陈天自有其底气。

其他互联网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陈天却能轻松取得授信。

央妈外汇储备固然有限,但以华夏币形式向陈天提供几十亿、上百亿的贷款完全不在话下。

资金对陈天而言从来不是问题,真正的挑战在于:

如何从海量的商业计划书中筛选出真正值得投资的项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