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马特贝的炒股人生> 第457章 美元逼100!美联储死扛利率,背后竟是这盘全球杀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7章 美元逼100!美联储死扛利率,背后竟是这盘全球杀局?(2 / 2)

美国现在企业债的量能对美国金融系统形成冲击么?

截至2025年7月,美国企业债规模达12万亿美元,其中高收益债占比20.8%(约2.5万亿美元)。

2025年到期债务达9102亿美元,为2016年以来峰值,2026年更将升至1.24万亿美元。企业债再融资成本因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4.25%-4.50%)而飙升。投资级企业债收益率超5%,高收益债收益率突破8%。

高违约风险行业集中在依赖海外供应链的零售(如Michael's、Staples)、能源及通信领域。2025年4月关税政策后,美国垃圾债新发行市场陷入停滞,仅1笔高收益债发行,杠杆贷款项目零新增。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持有超70%的企业债。银行不仅直接持有企业债,还通过贷款和衍生品间接暴露。

当前美国企业债市场已处于“高风险-高脆弱性”状态,其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可能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违约潮引发机构抛售→企业债价格暴跌→金融机构资产减值→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紧缩。

流动性危机传导至股市→股票质押融资平仓→股市暴跌→财富效应逆转→消费萎缩。

美元流动性收紧与全球去美元化→外资减持美债和企业债→美元贬值压力→通胀螺旋。

马特贝在思考这个问题:美联储不敢降息,最终还是以国债的高利率为企业债做支撑,如果降息,企业债的崩溃更快,整体都会出问题,对吧?

这是美联储当前政策困境的核心矛盾——高利率对企业债市场的影响存在“双刃剑”效应,而降息的风险并非简单的“加速崩溃”,而是可能触发市场对“经济衰退+信用风险共振”的恐慌,其传导路径比直观感受更复杂。

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当前4.25%-4.50%),客观上通过国债利率的“锚定效应”暂时稳住了企业债市场的“相对价值”,但这种“支撑”并非主动设计,而是资本流动的被动结果:高利率对企业债的“支撑”是被动且脆弱的,本质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无奈。

若此时降息,美债收益率下行可能引发资本“逐利出逃”——资金可能流向股票、新兴市场等高收益资产,导致企业债(尤其是高收益债)需求萎缩,价格下跌(利率与价格反向),这是市场担心的“资本流出冲击”。

但这种“支撑”的代价是企业债的“再融资成本”持续高企。若以当前5%以上的利率续作,利息成本将飙升50%-150%,长期会加剧企业现金流压力,埋下违约隐患。因此,高利率是“饮鸩止渴”,并非主动“支撑”,而是通胀目标下的无奈选择。

所以,降息的风险不在“利率本身”,而在“市场预期的连锁反应”。

若美联储降息,理论上应缓解企业债的再融资压力(利率下降直接降低新发债成本),但当前市场环境下,降息可能触发更危险的传导:

“降息=经济衰退”的预期强化

资本流动的“逆转恐慌”

高收益债的“信心崩塌”

无论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还是降息,企业债市场的根本矛盾——“高规模+高到期+高利率敏感性”并未解决。

总量上,12万亿美元企业债中,2.5万亿美元高收益债的“利息覆盖倍数”(EBITDA/利息)已降至1.8倍(警戒线为2倍),意味着近半数高收益债企业的现金流已难以覆盖利息。

维持高利率:延缓资本流出,但加速企业“付息压力→盈利恶化→违约”的进程(类似“温水煮青蛙”)。降息:可能短期缓解付息压力,但加速市场对信用风险的定价(类似“捅破泡沫”)。

企业债市场的最终考验,其实是美国经济能否在高利率环境下维持增长(从而提升企业偿债能力),这才是比政策选择更根本的变量。

美债和美国企业债利息高企对企业运营的冲击确实正在逐步显现,且极有可能在下半年的三季报、年报中集中体现。下半年财报(三季报、年报)将集中反映冲击,三季报是“第一块试金石”

太口渴了,先沏壶茶,马特贝大概理解了美联储不敢动的核心问题,关键看美元指数,美国如果真的熬到拖垮其他经济体,全球资本进一步持续流入美国,最终即使美股崩盘了,资本不能及时撤出,肉就烂在锅里了?

资本流动的本质是逐利避险,而非被动滞留。若美股崩盘伴随企业债危机,资本撤离的速度和规模将远超市场预期,美元指数可能在短期内剧烈波动后进入长期贬值通道。

再观察吧,下半年确实会更精彩,——这么写可以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