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东南亚海域,海盗正闹得凶。他们仗着小船灵活,抢了商船就往群岛里钻,水师的大船追不上。“翔鹰号”到来后,情况变了——飞舟上的士兵带着望远镜,从空中能看清海盗的藏身处,再用信号弹指引水师围堵。
第一次实战,“翔鹰号”发现了躲在婆罗洲红树林里的海盗船。士兵先投下烟雾弹标记位置,再让水师的蒸汽小艇顺着标记包抄,一举抓获了三十多名海盗。水师将军摸着飞舟的机翼说:“这东西比信鸽快,比了望塔看得远,海盗再想藏,难了!”
林远收到战报,让李匠头改进飞舟:“加个吊篮,能装人侦察;再配两杆火枪,遇到小股海盗能直接打。”他知道,飞舟现在还飞不远,但对付近海海盗,已经够用了——这是军事应用的第一步,以后能做的,还多着呢。
对欧的试探:贸易先行,摸清虚实
郑明按林远的嘱咐,派商队带着钢器、丝绸,前往威尼斯和热那亚。商队首领是“大明译馆”的西语高材生,会说拉丁语,一路用两洲通宝买通关节,不仅摸清了欧洲的物价,还记下了各国的兵力分布——比如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有多少艘船,法国的工坊能炼多少钢。
带回的情报里,最让林远在意的是“欧洲正在争夺美洲殖民地”。“由于大明在美洲的发展,挤压可他们在美洲的扩张,他们只能互相抢对方的资源,咱正好在这边稳扎营,”他对石星说,“等他们打得两败俱伤,咱再用钢器、粮食和他们谈——那时,规矩就得按咱的来。”
商队还带回了欧洲的书籍,其中一本讲“地心说”的,被林远转给了“飞研棚”:“让工匠们看看,欧洲人对天地的理解,和咱不一样——但飞不飞得起来,不看学说,看蒸汽够不够力。”
远谋的新篇:从据点到网络的延伸
塞浦路斯的商栈越来越热闹,不仅有欧洲商人,还有奥斯曼帝国的使者。他们想和大明“共分地中海贸易”,郑明答:“可以,但得用两洲通宝结算,商路安全由大明水师负责。”使者犹豫了——他们的舰队,打不过装着连珠炮的“通欧号”。
东南亚的海盗少了,南洋的商路更通畅了。“翔鹰号”的消息传到非洲,宣慰司的士兵们都盼着“飞舟啥时来非洲”——他们觉得,有这东西,追狮子都没问题。李匠头则在琢磨“飞舟怎么过海”,他想给飞舟装“可折叠机翼”,让水师的船能带着它远航。
林远的《大明扩张全景图》上,地中海的塞浦路斯被画成了红色,旁边用虚线连向非洲和两洲。他知道,这个据点现在还小,但用不了多久,就会像非洲宣慰司和南洋商栈一样,长出根须,再连成网。
“通欧号”的姊妹船“达欧号”下水了,这次载着的,有农官(想试试地中海能不能种两洲麦),有医生(建“明式医馆”),还有教师(教当地人说汉语)。郑明站在甲板上,望着越来越近的欧洲海岸,突然想起林远的话:“征服土地,不如征服生计——让他们觉得,离了大明,日子就过不下去。”
江南的“飞研棚”里,工匠们正在给飞舟装新的蒸汽机;塞浦路斯的工坊里,钢锤声敲打着地中海的晨光;东南亚的海面上,“翔鹰号”的螺旋桨转得正欢——大明的触角,正借着蒸汽和钢铁的力量,伸向更遥远的世界。而地中海的风,已经带着新的气息,吹向了欧洲腹地。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