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船厂的船坞里,第一艘专为远海设计的“越洋级”蒸汽舰“通欧号”下水了。舰身比“靖倭号”更长,装着两洲最新的三胀式蒸汽机,续航能直达地中海。林远站在码头,看着舰首撞角上的“明”字,对舰长说:“从非洲到地中海,是大明往西的最后一道坎——跨过去,就能看到欧洲的海岸。”
“通欧号”的蒸汽轮机在苏伊士地峡边缘低鸣时,郑明(已调任“西洋经略使”)正用望远镜盯着塞浦路斯岛的海岸线。利马索尔港的塔楼隐约可见,却挂着威尼斯的旗帜——锦衣卫的密报说得没错,当地领主刚把港口特许权卖给了威尼斯商人,年租三千金币。“想租地?没那么容易。”郑明摩挲着腰间的硫磺钢短刀,对副官说,“得让他们知道,大明的钢,比威尼斯的金币硬。”
塞浦路斯的角力:钢炮与算计的交锋
首回合的“会面”选在利马索尔港的商会大厅。威尼斯商人代表乔瓦尼傲慢地晃着金币袋:“领主已经答应我们,这里的贸易由威尼斯垄断。大明的船,还是回红海去吧。”郑明没说话,只让随从解开一个木箱——里面是二十柄硫磺钢短刀,刀刃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乔瓦尼先生见过能削穿三层铁甲的刀吗?”郑明拿起一柄,随手劈向厅角的铁制烛台,切口齐得像用尺量过。乔瓦尼的脸色变了——威尼斯的炼钢炉,炼不出这样的钢。郑明又让人展开一幅海图:“威尼斯的船能载多少钢?我们的‘通欧号’,一次能运五千柄这样的刀,足够装备一个王国的军队。”
领主拉伊蒙多躲在屏风后偷看,手心全是汗。他既想要威尼斯的金币,又眼馋大明的钢器——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就在对岸,若能得到这样的钢刀,塞浦路斯的防御会牢不可破。郑明看穿了他的心思,让人送了两柄钢刀到领主府,附了张纸条:“租港边十里地,每年五百两白银,另赠钢刀百柄,且大明水师可协防奥斯曼。”
威尼斯人察觉到了危险,当晚派人烧毁了大明商队的临时货栈。郑明早有防备,让“通欧号”的水兵埋伏在附近,当场抓获了五个纵火者。第二天,他押着人去见领主,故意提高了声音:“有人不想让大明在塞浦路斯落脚啊——若是领主护不住我们,那协防奥斯曼的事,怕是也办不成了。”
拉伊蒙多彻底慌了。奥斯曼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威尼斯人只会做生意,哪会真的帮他打仗?他当场撕毁与威尼斯的契约,对郑明说:“港边的地,大明尽管用!钢刀……还请大人多送些。”乔瓦尼气得发抖,却不敢发作——“通欧号”的炮口正对着港口,那黑洞洞的炮口比任何威胁都管用。
据点的“殖民地”底色:明抢与暗控的平衡
郑明没把事做绝。他允许威尼斯商人在划定区域内继续交易,却定下了新规矩:“需用两洲通宝结算,且每笔交易抽成一成,作为‘防务费’。”乔瓦尼咬牙答应了——大明的钢器太抢手,就算抽成,依旧有利可图。
军港的建设暗藏心机。工匠们用钢筋混凝土筑墙时,特意把地基打深了三丈,墙体内嵌着钢条,表面却用当地石材伪装,看着像座普通堡垒,实则能抵御重炮轰击。炮楼里的连珠炮能覆盖整个港口,却只露出半截炮管,让人看不出真实射程。郑明对工匠说:“要让他们觉得咱在‘借地’,实则这地儿,进了咱的门,就别想再让咱走。”
商栈的运作更巧妙。汉人移民在这里开起了铁匠铺、绸缎庄,用两洲的技术生产当地人离不开的商品。塞浦路斯的农民想买钢犁,必须用粮食来换;手工业者想换丝绸,得拿羊毛来抵——不知不觉中,当地的经济命脉就被攥在了大明手里。有个老牧民叹着气说:“以前靠威尼斯的镜子,现在离了大明的钢犁,地都种不成了。”
飞舟的军事初用:追剿海盗的利器
江南“飞研棚”的“蒸汽飞舟”终于能稳定飞行了。这代飞舟长三丈,机翼用轻质钢和丝绸混合打造,蒸汽机带动螺旋桨,能飞两里地,离地两丈高。林远给它起名“翔鹰号”,首批造了三艘,全送到了东南亚的“南洋卫戍军”。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