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补充道:“可直接驱逐会打草惊蛇。不如明面上继续接纳‘留学生’,但严格筛选,只教些粗浅技艺;暗地里派密探跟踪,摸清他们的潜伏网络,再一网打尽。同时,让南洋舰队进驻琉球,封锁日本与大陆的私商通道。”
皇帝点头:“就这么办。传旨南洋行省,严查日本入境人员,凡涉及军工、格物的学堂、工坊,一概不许日本人进入;让水师提督郑海,率‘镇海’舰队进驻长崎外海,名为通商,实为施压。”
釜底抽薪:技术封锁与情报反制
江南的蒸汽机车厂里,一个名叫“松平”的日本工匠正假装擦拭机器,偷偷用炭笔在衣角画着齿轮结构。他没注意到,身后的大明监工早已通过密探得知其身份,正不动声色地记录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台是淘汰的旧机器,让他画去,”监工对身边的技师说,“真家伙都在密室里,钥匙只有咱们的人有。”
与此同时,泉州港的海关正对日本商船进行“特别检查”。凡是运往日本的书籍,涉及技术、军事的一律扣留;所谓的“僧人”,要核对寺庙的备案文书,稍有可疑就驱逐出境。一个试图携带《炮术图解》的日本商人,被当场揭穿身份——他竟是睦仁天皇的亲卫。
更狠的是情报反制。大明密探伪装成“反天皇势力”,向日本潜伏者提供假情报:故意错画的蒸汽机图纸、虚假的舰队布防、掺了错误数据的数学公式。据说,日本工匠按“秘方”造出的蒸汽机,点火就炸,白白浪费了大量煤炭。
“让他们学,学些没用的东西,”南洋总督在给京师的奏报里说,“等他们发现费时费力学的都是废品,锐气自然就泄了。”
欧陆前哨的军事准备
多瑙河沿岸的明军大营里,一场跨洲军演正在进行。来自西域行省的骑兵、埃及行省的炮兵、希腊盟军的步兵,在蒸汽战车的掩护下演练协同作战。赵武站在指挥塔上,看着沙盘上从巴尔干到中欧的路线:“铁路修到维也纳城下时,就是咱们进军欧洲的信号。”
营地的军械库内,新造的“迅雷炮”正在试射。这种结合了欧洲炮管与大明火药的武器,射程比传统火炮远两倍,炮弹里的“开花弹”能炸开成百上千的钢珠,威力惊人。炮兵统领笑着说:“这是用奥斯曼的青铜、欧洲的铁矿、大明的技术造的——专治各种不服。”
为了适应欧洲战场,明军还组建了“雇佣兵团”,吸纳塞尔维亚、希腊的勇士,按大明军制训练,配发迅雷铳和蒸汽动力的侦察车。一个曾反抗奥斯曼的塞尔维亚首领,如今已是明军百夫长,他对士兵们说:“跟着大明打仗,不仅有军饷,还能帮家乡修铁路——这才是值得卖命的事。”
京师的双线布局
万历皇帝在御书房看着两份奏报:一份是欧亚非行省的治理总结,上面写着“税银翻倍,流民归乡,学堂增至百所”;另一份是对日防范的进展,标注着“扣压可疑人员三百,截获假情报十余份”。
“西边要稳,东边要狠,”皇帝对林远、沈括说,“欧洲那边,先用文化、贸易让他们依赖咱们,时机成熟再用兵;日本那边,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明年开春,就派郑海舰队直抵长崎,逼他们签下‘臣服条约’。”
林远指着地图上连接欧亚非的铁路网:“这条大动脉一旦贯通,咱们的兵、粮、武器就能源源不断运往任何战场。日本小小岛国,欧洲零散诸国,根本不是对手。”
沈括补充道:“臣已让人在江南赶造二十艘新式蒸汽战舰,专门适合在日本近海作战。等舰队一成,配合陆上的威慑,不愁日本不低头。”
御书房外,夕阳正为新落成的“万国馆”镀上金光。这座展示大明及各行省成就的建筑里,既有西域的棉花、非洲的黄金,也有缴获的奥斯曼弯刀、日本武士刀——无声地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顺大明者,共享繁华;逆大明者,仅此下场。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