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第284章 文治武功:欧陆根基与东瀛暗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4章 文治武功:欧陆根基与东瀛暗流(1 / 2)

多瑙河畔的“欧陆前哨行省”官署,正举行一场特殊的入学典礼。来自巴尔干、希腊、安纳托利亚的百名少年,穿着崭新的明式校服,对着孔子画像行拜师礼。行省学监徐光启站在台上,用拉丁语和希腊语双语讲授《论语》:“‘有教无类’,不分你们是塞尔维亚人、希腊人还是阿拉伯人,进了这学堂,都是大明的学子。”

台下,一个塞尔维亚少年摸着课本上的汉字,眼神里满是好奇。他的父亲曾是奥斯曼的士兵,如今在行省的蒸汽工厂当工匠,特意让儿子来学“能让人吃饱饭的学问”。这场景,正发生在大明新占的欧亚非土地上——用学堂代替堡垒,用课本消解敌意,成了巩固统治的核心策略。

清除暗流:铁腕整肃与民心归向

安纳托利亚行省的山区,一队明军正押解着被俘的“复兴党”成员——这是奥斯曼残余势力组建的秘密组织,妄图用暗杀、纵火破坏行省治理。行省总督李彦站在绞刑架前,看着名单上的名字,对围观的百姓说:“这些人昨晚烧毁了蒸汽轧棉厂,让两百个家庭没了生计。大明的土地上,谁砸百姓的饭碗,就砸谁的脑袋。”

绞刑架旁,摆着被烧毁的机器残骸,旁边则是行省发放的救济粮。一个曾在工厂做工的阿拉伯青年指着“复兴党”成员怒吼:“我们好不容易有了活计,你们却要毁掉它!该杀!”

类似的整肃也在非洲的沙漠边缘进行。一支试图勾结欧洲势力的部落武装,被埃及行省的骑兵围歼在绿洲。总督李默让人将缴获的书信公之于众——信里,欧洲贵族承诺给部落首领“黄金与爵位”,条件是破坏大明的铁路。

“谁想当欧洲人的傀儡,就是与全非洲的百姓为敌,”李默在处决叛徒时宣称,“行省给你们修水渠、教耕种,不是让你们当白眼狼的。”

铁腕之下,民心越发稳固。在巴尔干,塞尔维亚的农民主动向明军举报潜藏的奥斯曼残余;在北非,阿拉伯部落送来欧洲间谍的首级;连曾敌视大明的希腊贵族,都开始让子弟学习汉语——他们发现,跟着大明不仅安全,更能过上好日子。

文化深耕:多语学堂与典章同化

安纳托利亚行省的印刷厂里,蒸汽印刷机正日夜不停地运转。三种文字的课本从这里运往各地学堂:汉语版的《格物入门》教物理化学,希腊语版的《农政全书》讲耕作技术,阿拉伯语版的《大明律》则明确了行省的规矩。

“不是要他们忘了祖宗,是要他们明白,大明的学问能让日子更好,”学监徐友对教员们说,“比如这蒸汽机原理,用希腊语讲透了,他们才能更好地操作机器;这税法条文,用阿拉伯语写清楚了,他们才知道为何要交税。”

在行省的“译经局”,大明学者与当地智者合作,将《论语》《荷马史诗》《古兰经》中的向善思想摘录汇编,出版了《万国善言》——书中没有宗教对立,只有“爱人如己”“勤劳致富”的共通道理。一个奥斯曼前学者捧着这本书,感慨道:“以前我们总说自己的教义最正确,现在才发现,好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更深远的影响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行省发行的明币上,除了龙纹,还印着希腊神话的橄榄枝、阿拉伯的新月图案;官方文书的抬头,并列写着汉语、当地语和拉丁语;甚至连婚丧嫁娶,都允许保留本地习俗,只是流程要在行省备案——这种“求同存异”的策略,让不同族群渐渐有了“大明人”的认同。

东瀛异动:潜伏者与反制之策

就在欧亚非的治理渐入佳境时,一封来自南洋行省的密报送到了京师:日本天皇愚仁正秘密派遣“遣明留学生”,伪装成商人、僧人,潜入大明本土及各行省,目标是学习蒸汽技术、军事谋略,甚至试图进入学堂、工坊担任教职。

“这些日本人学东西快得很,”密报里写道,“在江南的纺织厂里,已有日本工匠混入学徒,偷偷绘制蒸汽机图纸;在泉州的水师学堂,有僧人伪装的‘留学生’,总打听战舰的布防。”

万历皇帝在御书房拍了桌子:“倭寇之患未除,现在又来这套!林远,你怎么看?”

林远展开日本地图,指着九州、四国的位置:“日本列岛资源匮乏,天皇想借学习大明技术来壮大,迟早是心腹大患。现在他们羽翼未丰,正好借机敲打——先断他们的技术来源,再陈兵沿海,逼他们臣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