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城的粮仓外,新收割的两洲抗旱稻堆成了小山。德川家康站在稻堆前,手里摩挲着那把硫磺钢短刀,对石川数正说:“丰臣的钢炉还在冒烟,可大阪城的粮价,已经涨了三成。”他让人把新稻分发给家臣,“让他们知道,跟着我,有饭吃,有好刀用。”
丰臣的困局:钢炉与粮仓的双重压力
大阪城的炼钢厂里,工匠们第第十五次倒出废钢。炉渣里混着没熔化的铁粒,像丰臣秀吉此刻的心情——焦躁又无奈。葡萄牙商人送来的硫磺越来越少,就算送来,炼出的钢也脆得像陶土,他不知道,这些硫磺早被大明探子动了手脚。
“再炼不出钢,就把你们都扔进淀川!”丰臣秀吉的怒吼在工坊里回荡。可工匠们只能磕头,说“大明的钢里像藏着鬼神,学不来”。更让他头疼的是粮荒,今年日本各地闹旱灾,大阪城的粮仓见了底,派去买粮的人传回消息:“江户城的粮价平稳,德川家好像不缺粮。”
丰臣秀吉让人去江户“借粮”,德川家康只给了十担陈米,附了封信:“今年收成不好,自家都不够吃——听说大明的两洲有抗旱稻,丰臣大人不妨去求一求?”这话戳中了丰臣的痛处,他把信撕得粉碎:“德川家康!你等着!”
德川的暗劲:钢刀与稻种的扩散
德川家康没闲着。他让人把大明送来的硫磺钢短刀,分发给最得力的家臣,刀柄上的大明纹样被磨掉,换成德川家的三叶葵纹——“就当是咱自己炼的钢”。家臣们拿着刀操练,刀光闪得晃眼,比丰臣家的铁刀强太多。
两洲的抗旱稻在江户城外推广开来。德川家康让人把种植图谱刻在木牌上,插在田埂边,农民们跟着学,秋收起的稻子堆满了仓库。有个老农捧着稻穗,对儿子说:“这稻子比神佛还灵,得好好种——听说这是大明送来的,咱得记着好。”
石川数正按德川的意思,悄悄联络对丰臣不满的大名。他不说“反丰臣”,只说“德川大人有粮有钢,跟着他,不受气”。越前国的大名池田辉政第一个响应,说“愿与江户城互通有无”——其实是想换德川家的钢刀和稻种。
京师的冷眼:坐观其斗的算计
林远在工部收到锦衣卫的密报,上面画着丰臣与德川的势力范围:德川已拉拢了五个大名,丰臣的亲信只剩三个。他笑着对石星说:“火候快到了。”石星看着密报上“江户城流通两洲通宝”的条目,“这钱背面刻着日文,用着用着,日本百姓就认大明的规矩了。”
沈一贯的账本上,记着“日本来的铜器少了三成”,但“朝鲜的铜、两洲的银,补上了缺口”。他对林远说:“丰臣的人买不到硫磺,只能用铜换,咱趁机压低铜价,等于用日本的铜,造大明的炮。”
万历皇帝问林远:“要不要再加把火?”林远答:“不用。让他们自己斗——丰臣急了会先动手,德川有大明的钢和粮,输不了。等他们两败俱伤,咱再派‘靖倭号’去‘调停’,名正言顺。”
辽东的屏障:互市与巡逻的静默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