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淋卤灶!\"海花爹激动得声音发颤,\"俺太爷那辈用过!\"众人按图索骥,拿牡蛎壳砌灶,用海蓬子当柴火。熬出的盐雪白如砂糖,入口还有淡淡回甘。
销路大开时,县盐业公司却找上门:\"私盐犯法!马上停产!\"带队干部指着文件敲桌子,\"必须统一购销!\"
曹大林不慌不忙捧出盐罐:\"同志尝尝,这盐可治大脖子病。\"又指指盐田边的深井,\"俺们这是矿盐卤水,有采矿证的。\"
干部将信将疑尝了口,突然瞪大眼睛:\"这味道...像俺娘当年买的疗养盐!\"原来这盐场曾是伪满时期的疗养盐基地,专供东北高层。
风波过后,曹大林却关了熬盐灶:\"太费柴火,不是长久计。\"他带人勘测旧水道,发现条被淤泥堵塞的地下河:\"引淡水冲盐田,能自然脱苦!\"
清淤时挖出个密封的陶缸,里头满是用油纸包着的盐种。海花爹认出缸上的鱼纹:\"是俺祖上的镇场盐!老话说,有好盐种才有好收成!\"
新法子果然灵验。淡水冲刷过的盐田析出雪花般的盐晶,在夕阳下泛着淡粉色。林为民检测发现含天然矿物质:\"这盐拿去化验,够评国家地理标志!\"
包装时春桃出了个好主意:\"用柞树叶当衬纸!防潮还有清香!\"姑娘们把盐装进缝着蓝印花布的小袋,每袋插根海带标——山海牌精盐就这样诞生了。
首车盐发出那日,老鳖再次现身。它缓缓爬过盐田,背甲上沾满盐晶,在月光下像移动的雪山。爬过处留下道深深的盐痕,曹大林捧起尝了尝,竟比人工盐还鲜甜。
\"是龟甲盐!\"海花爹扑通跪倒,\"老辈人说百年一现,能辟邪治病!\"
曹大林却把龟甲盐小心收集起来,混进新收的盐种:\"让好味道传下去。\"他望着月光下的盐田,忽然对周卫东说,\"咱这盐场,将来要出能直接吃的沐浴盐。\"
夜深时,他在盐田边点了堆篝火。火光映着结晶的盐垛,恍若长白山的雪岭。怀中的盐种袋微微发热,仿佛藏着山海交融的魂魄。
而那道盐痕延伸的方向,正指向草北屯的万家灯火。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