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 第307章 参园蓝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7章 参园蓝图(1 / 2)

林场表彰大会的掌声和那一百元奖金带来的涟漪渐渐在草北屯平息下去,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但曹大林心里清楚,那笔钱和物资,就像是给合作社这架马车加注的一箱好油,是为了跑更远的路。光靠狩猎和传统的耕种,草北屯很难有更大的发展,山林里的东西,取之有度,用之有竭,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明白。

这些天,他怀里那本从黑瞎子沟蜜洞里得来的《养蜂日志》都快被翻烂了,里面除了治蜂螨的古法,更让他心心念念的,是夹在书页里的一张发黄的地图草图,上面用毛笔勾勒着简易的山形,标注着几处疑似适合栽种人参的背阴坡地,旁边还有小字注着“土质”、“水源”、“林相”等字样。这显然是赵把头或者更早的老辈赶山人留下的心血。

一个念头,如同春天冻土下顽强钻出的草芽,在他心里越来越清晰——搞园参种植。

他把这个想法先跟合作社的几个核心人物透了气。在曹德海家那间被烟熏得发黑的东屋里,炕桌上摊着那张发黄的地图和曹大林自己根据回忆和勘察重新绘制的、更详细的草北屯周边地形图。

“搞园参?”曹德海吧嗒着烟袋,浑浊的老眼盯着地图,半晌没说话。吴炮手蹲在炕沿上,用一块鹿皮擦拭着他的老铳枪机,眉头拧着。老会计扶了扶眼镜,手指在算盘上无意识地拨动着,似乎在计算着成本和收益。刘二愣子则瞪大眼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对,园参。”曹大林用手指点着地图上几处被他用红铅笔圈出来的地方,“咱们这长白山余脉,气候、土质,都跟人参的老家抚松那边差不多。老辈人不是没想过,可那时候单门独户,没本钱,也没技术,搞不起来。现在咱们有合作社,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他详细解释着:“我打听过了,抚松那边现在搞园参,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林下参,模仿野山参的生长环境,把参籽撒到合适的林子里,让它自然生长,周期长,起码十几年,但品质好,价格高。另一种是池床参,找平地或者缓坡,人工做参床,搭棚遮荫,施肥管理,三五年就能收,产量大,但价格不如林下参。”

曹大林又拿出几张他托人从县里科技站找来的、模糊不清的园参种植技术资料复印件,还有几本相关的书籍:“这是抚松那边的经验。咱们可以两条腿走路。西沟那片老椴树林下,腐殖土厚,透水性好,可以先试着撒些参籽,搞林下参,这是长远买卖。合作社院子后面那片向阳的缓坡地,土质也不错,可以开辟出来做池床参,争取早点见效益。”

曹德海终于磕了磕烟袋锅,开口了,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审慎:“大林啊,这想法,听着是挺好。可你想过没有,这种参,不是种苞米。投入大!参籽就得花钱买好的吧?做参床,搭荫棚,得用多少木料、苇席?还得专门有人伺候,施肥、除草、防病……这都得要钱、要工!周期还长,林下参得等多少年?池床参也得三五年!这期间光投入,不见回头钱,合作社这点家底,经得起这么折腾吗?万一要是闹个病虫害,或者年头不好,可就血本无归了!”

吴炮手也闷声闷气地接话:“是啊,大林。咱山里人,还是守着打猎、种地实在。参那玩意,金贵,咱没弄过,心里没底。”

老会计拨了一下算盘珠子,叹了口气:“按大林说的这初步盘算,光是前期投入,买参籽、置办材料,少说也得大几百块。合作社账上那点钱,加上林场刚奖励的,也就刚够填这个窟窿,万一有个闪失……”

刘二愣子听着这些,刚才那点兴奋劲儿也没了,嘟囔道:“就是,有那钱,多买几条好枪,多打点猎物,不更实在?”

曹大林耐心地听着,他知道这些顾虑都是实实在在的。他等大家都说完了,才缓缓开口:

“德海叔,吴炮,老会计,你们说的都在理。搞园参,是有风险,投入大,周期长。”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可咱们不能只看眼前。打猎,山里的东西越打越少,越打越精。种地,咱们这山地,产量就那样。合作社要发展,大伙儿要过更好的日子,光靠老路子不行。参,是宝贝,只要种成了,那就是咱草北屯的一个金饭碗!”

他拿起那张发黄的老地图:“赵把头他们那辈人就琢磨过这事,说明咱们这地方,有这条件!抚松那边能搞成,咱们为啥不能?技术可以学,经验可以摸索。风险是有,可干啥没风险?打猎没风险吗?去年冬天围孤猪,愣子差点把命搭上!”

刘二愣子缩了缩脖子,不吭声了。

“至于钱,”曹大林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合作社账上的钱,不能全砸进去。我的想法是,合作社出一部分,再发动社员自愿入股,凑一部分。我曹大林,带头!我把我们家分到的那五亩好田,还有我住的这老宅子的房契,都押上!算是我的入股!亏了,先亏我曹大林一家!”

这话如同平地惊雷,把屋里所有人都震住了!

押上全部身家!五亩好田,那是庄稼人的命根子!老宅子,那是祖辈传下来的窝!

曹德海猛地抬起头,看着曹大林,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吴炮手停下了擦枪的动作,老会计的手指僵在算盘上。刘二愣子张大了嘴巴,能塞进一个鸡蛋。

屋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炕桌底下火盆里炭火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过了好一会儿,曹德海才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有些沙哑:“大林……你……你这可是把身家性命都押上了啊!”

曹大林神色平静,眼神却异常坚定:“德海叔,我是咱草北屯的支书,是合作社的带头人。我不敢冒险,不敢承担责任,怎么带着大伙儿往前走?我相信,只要咱们心齐,肯下力气,这园参,一定能搞成!”

他又看向老会计:“老会计,您受累,拟个章程。合作社出资金占大头,社员自愿入股,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不愿意入股的,绝不强迫,合作社该给的工分一分不少。”

会议在一种极其凝重而又暗流涌动的气氛中结束了。

第二天,曹大林要在草北屯搞园参种植的消息,就像一颗炸雷,在屯子里炸开了锅。合作社院子里,晒谷场上,井台边,家家户户的炕头上,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大多数村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然后是犹豫和观望。

“种参?咱这土坷垃能长出那金疙瘩?”

“听着是挺美,可投那么多钱,得多少年才能见着回头钱啊?”

“曹支书把他家地和房子都押上了?这是玩儿命啊!”

“万一赔了咋整?合作社那点家底不得赔光了?”

各种担忧、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赵福来更是如同嗅到腥味的猫,立刻活跃起来,四处散布消极言论:

“瞎折腾!纯属瞎折腾!拿着大伙儿的血汗钱去打水漂!”

“他曹大林自己想出风头,别拉着全屯人跟着倒霉!”

“有那闲钱,不如把屯里的路修修,或者直接分给各家各户实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