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第一批愿意加入的人多了十几个。他们带来了家里剩下的工具,甚至有些还能用的木料。
沈清璃教几个妇人熬药汤,用来缓解劳作者的酸痛。她用玉笛残片引导灵力,让药效更快渗透。虽然每次只能维持片刻,但足够让人多干半个时辰。
故人把记名碑挪到了棚屋群中间。每新增一人,他就带着那人去刻名字。有些人不会写字,他就帮着画个标记。
有个少年刻完名字后站着没走。
“这碑以后会怎么样?”他问。
“留下。”故人说,“就算房子塌了,碑还在。”
少年点点头,笑了下,跑回去干活了。
第三天中午,六座棚屋完工。剩下的四座也在搭建中。人们开始分工,有人管火,有人运料,有人照顾病弱。
但问题很快浮现。
木材用完了。能找到的都搬来了。石料也不够,只能勉强砌墙基。铁钉、绳索、防水布,一样都没有。
几个老匠人聚在一起商量,最后摇头散开。
“没工具,后面没法建。”一人说。
叶凌霄听见了,没说话。他站在最高的废墟上,望着山谷出口。那里依旧没有动静。
傍晚,那只通灵鸟回来了。
它落在叶凌霄肩上,翅膀微颤。腿上的布条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小片青色布条,用细线系着。
叶凌霄取下布条展开。上面没有字,只有一个简单的符号,像是交错的榫头。
他知道这是回应。
匠门收到了消息,愿意支援。
但他也知道,他们不会立刻赶来。路途艰险,必须准备周全。
“他们要来了。”他对沈清璃说。
沈清璃看着那片青布,轻轻点头。
“等他们来之前,我们还得撑住。”
“嗯。”
她转身走向棚屋区。几个孩子正围着一块大石板,用碎陶片拼图案。他们拼的是房子,有窗,有门,还有屋顶的烟囱。
一个女孩抬头喊:“沈姐姐!你看我们拼的!”
沈清璃走过去,蹲下来看。
“很好。”她说,“将来就照这个样子盖。”
孩子们笑了。
故人坐在记名碑旁,手里拿着一块新捡的炭石。他低头看着刚刻完的名字,指腹抚过那一道道痕迹。
太阳落山前,最后一座棚屋的顶盖合上了。
叶凌霄把那片青布条系在星陨刃的刀柄上。风吹过来,布条轻轻晃动。
他站在七座棚屋前,看着人们生火做饭,孩子在空地奔跑,伤员躺在干草堆上闭眼休息。
沈清璃走过来,站到他身边。
“接下来怎么办?”她问。
“等。”叶凌霄说,“然后继续。”
她没再问。
故人缓缓站起身,走到他们中间。他看了一眼刀柄上的布条,又看向远处的山路。
没有人说话。
风把布条吹得更响了些。
叶凌霄抬起左手,握紧了刀柄。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