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穿越>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第213章 联合研究的第一块基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3章 联合研究的第一块基石(1 / 2)

公元2057年,地球,新长安,“昆仑之心”基地深层综合研究院。

《地球-星盟-黑塔帝国关于共同应对高维威胁及宇宙异常现象战略合作框架》的墨迹未干,但那股弥漫在三大文明高层间的、混合着猜忌、试探与必要妥协的凝重气氛,已然被一种更为务实、也更为紧迫的基调所取代。

框架协议只是勾勒出了宏伟的蓝图,而真正艰难的部分——将蓝图变为现实——才刚刚开始。

“昆仑之心”基地,这座深藏于地壳之下、凝聚了地球文明最尖端智慧与力量的堡垒,迎来了它建成以来最为特殊,也最为关键的时期。

基地内部,原本就紧张有序的科研氛围,如今更是如同被压缩到了极致。空气中仿佛流淌着无形的电流,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金属和臭氧的冰冷气息,混合着来自不同文明的、细微而奇特的生命信息素——那是星盟代表与黑塔帝国代表团成员抵达后,基地生态循环系统正在努力适应的证明。

在零号空间外围指挥中心,李艳博士站在焕然一新的主控台前。控制台经过紧急扩容,集成了来自星盟的能量流可视化界面和黑塔帝国的多维几何建模系统,使得整个控制界面看起来更加复杂,也更具信息深度。

她依旧穿着那身纤尘不染的白色研究员制服,长发一丝不苟地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眸。只是,此刻这双眼眸下方,浓重的乌青愈发明显,如同泼墨渲染,昭示着连续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惫。然而,她的精神状态却如同绷紧的弓弦,高度集中,没有丝毫松懈。

她的身旁,王海峰教授正激动地与几位新面孔交流着。

一位是来自星盟能量文明的科学家,其形态如同一团温和跃动的炽白光团,被称为“光语者”伊克斯。他没有固定的五官,但光团的明暗和波动频率清晰地表达着他的情绪和思考。

另一位则是黑塔帝国最高科学院的资深院士,托雷斯·铁砧博士。他是一位典型的帝国学者,身材高大,穿着帝国制式的深灰色学者长袍,领口绣着代表帝国科学院的金色齿轮与星轨徽记。

他面容古板,眼神却锐利如解剖刀,下颌留着精心修剪过的短须,说话时习惯性地用手指捻动胡须。

“伊克斯阁下,您看这里,”王海峰指着全息屏幕上一条代表“灵弦”背景噪声中那种特殊“规则回响”的平滑曲线,声音因兴奋而有些沙哑,

“这种稳定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波动,其能量层级低到近乎虚无,却又无处不在。我们怀疑它与‘静默弦顶’的存在,甚至与高维力量的某些基础规则有关。”

伊克斯的光团微微波动,发出一种类似风铃般清脆、但又直接作用于意识的合成音:“王博士,您的数据非常……引人深思。

在‘纯光之海’,我们观测到能量在维度跃迁时,总会残留一种无法完全消除的‘基底谐波’,其频率特征与您捕捉到的这种‘回响’有微弱的相似性,但远没有如此……纯粹和稳定。它更像是一种……背景设定,而非能量活动的副产品。”

托雷斯院士凑近屏幕,他那双锐利的眼睛仔细审视着曲线的每一个细微起伏,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胡须,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哼,帝国古老档案馆的‘禁忌星图’部门,曾记录过一些来自宇宙边缘的、无法解释的规则性时空涟漪报告,年代久远,数据模糊,一直被视作观测误差或远古超新星遗迹的干扰。

现在看来……”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帝国学者特有的、不愿轻易承认未知的骄傲,“或许并非空穴来风。如果能结合帝国档案馆的星图数据,进行大规模跨时空关联分析,或许能定位到这种‘回响’的源头,或者至少确定其影响范围。”

“枢机”静立在一旁,暗蓝色的传感器光芒稳定地闪烁着。他的金属躯壳连接着更多、更粗的数据光缆,此刻正作为三方数据格式转换和初步融合的枢纽。

“根据初步协议,地球方面提供‘灵弦’原始观测数据和‘静默弦顶’初步模型;星盟方面提供高维能量感知与维度常数相关理论;帝国方面提供相关历史星图及宇宙学观测记录。数据融合与交叉验证工作已启动,预计首个联合分析模型将在七十二小时后生成。”

孔方佳元帅的全息投影悬浮在主控台侧上方。他并未像往常一样身着笔挺的元帅常服,而是一身玄黑色的作战常服,更显得身形精干,目光如炬。

他静静地聆听着科学家们的交流,没有插话,但深邃的目光扫过每一个数据流,每一个讨论的细节,仿佛在脑海中构建着远比眼前屏幕更宏大的战略图景。

他知道,科学上的突破是一切的基础,而促成这种突破的环境,需要他来营造和维护。

“艳子,”孔方佳的声音通过加密信道传来,平稳而清晰,“联合研究刚刚起步,摩擦和分歧在所难免。我需要你确保研究核心方向的聚焦,避免陷入无谓的理论争执或技术路线的门户之见。”

李艳微微颔首,目光依旧紧盯着屏幕:“明白,佳哥。目前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理解威胁,找到应对之法。伊克斯阁下对能量本质的理解远超我们,托雷斯院士的历史数据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维度参考。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在推动认知边界。”

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关于资源分配和下一步实验优先级的争论,确实存在。”

正如李艳所言,在随后召开的第一次三方联合研究核心团队会议上,分歧立刻显现出来。

会议地点设在零号空间指挥中心旁新开辟的联合会议室。环形会议桌呈现出优雅的银灰色,地球、星盟、黑塔帝国的徽记并列投影在桌面中央,缓缓旋转。

与会者除了李艳、王海峰、“枢机”、伊克斯、托雷斯外,还有星盟灵能文明的凯洛斯·织网者(通过高保真全息投影出席),以及黑塔帝国军部的一位技术中将。

李艳作为东道主和项目总协调人,首先介绍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瓶颈:“……综上所述,我们在‘灵弦’基础理论、‘静默弦顶’特性分析以及高维意识防御技术(‘守护者-V型’)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距离理解本质、尤其是找到应对‘静默弦顶’扩张的方法,还相差甚远。下一步,我们需要决定优先攻关方向,并分配现有的计算资源和实验权限。”

托雷斯院士首先发言,他习惯性地用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语气带着帝国特有的效率至上风格:“我认为,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解析‘静默弦顶’的物理构成和扩张机制!

它的存在违背了质能守恒,其扩张趋势更是直接威胁到宇宙结构的稳定!这应该是最高优先级!我建议,动用三方最强的计算资源,对‘彼岸’基地传回的所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尝试构建其扩张的预测模型。

甚至可以……考虑派遣一支敢死队,对‘静默弦顶’边缘进行近距离探测!”他说到最后,眼中闪过一丝近乎狂热的探索欲,但也带着帝国军人般的决绝。

“近距离探测?托雷斯院士,您这是让我们的勇士去送死!”伊克斯的光团亮度骤然提升,波动变得有些急促,表达出强烈的反对情绪,

“在没有足够防护和理解的前提下,靠近那种由‘死寂灵弦’构成的未知结构,风险无法估量!很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我坚决反对!”他的合成音也带上了一丝尖锐,

“我们应该优先完善‘维度护盾’技术!只有拥有了在异常时空环境下自保的能力,才能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星盟在能量护盾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结合地球的‘灵弦’模型和帝国的材料学,完全有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护盾技术的再次跃升!”

凯洛斯·织网者的投影微微晃动,他太阳穴的能量导管闪烁着睿智的幽蓝光芒,意念平和但坚定地介入:“两位,无论是盲目探测还是单纯防御,都忽略了意识层面的根本威胁。

高维‘收割者’的力量核心在于意识操控和精神冲击。‘静默弦顶’虽然表现出物理层面的‘死寂’,但其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庞大的意识实体?我们不得而知。

我建议,优先深化‘定向灵弦滤波’技术和意识防护研究。保护研究者的心智安全,是一切的前提。灵能文明愿意提供我们最先进的集体意识屏障技术原理,用于强化联合团队的意识防火墙。”

王海峰听着三方的争论,急得抓耳挠腮,忍不住插话:“哎呀!都重要!都关键!可资源是有限的啊!‘昆仑之心’的超算阵列就算加上星盟和帝国支援的模块,并行处理这些大型项目也会捉襟见肘!零号空间的实验档期更是排得满满的!”

“枢机”冷静地调出了一份资源需求与预期收益分析报告,投射到中央屏幕:“根据初步测算,

托雷斯院士的‘静默弦顶’深度解析项目,需要占用百分之四十五的计算资源和至少一次零号空间的高强度实验权限,预期成果不确定性高,风险极大。

伊克斯阁下的‘维度护盾’强化项目,需要百分之三十的计算资源和多次中等强度实验,技术路径相对清晰,预期可提升现有舰队生存能力。

凯洛斯议员的意识防护升级项目,需要百分之二十的计算资源和部分灵能实验室权限,风险较低,对保障科研团队效率至关重要。剩余资源用于日常维护和基础研究。”

数据一目了然,但选择依然艰难。三方代表各执一词,会议陷入了僵局。托雷斯坚持威胁认知优先,伊克斯强调生存能力为本,凯洛斯则着眼于研究基础的稳固。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较量,不同文明的思维方式和优先级在此刻激烈碰撞。

李艳没有急于表态,她仔细聆听着每一位的发言,观察着他们的神态和细微动作。

托雷斯紧握的拳头显示出他的急切与不容置疑;伊克斯光团的剧烈波动反映了他对鲁莽行动的反感;凯洛斯平稳的意念下是对未知意识风险的深深忧虑。她深知,强行裁决只会埋下更大的分歧种子。

这时,孔方佳的意念通过加密链路,直接传入李艳的脑海,只有简短的几个字:“求同存异,寻找交叉点。”

李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她轻轻敲了敲桌面,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诸位,”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权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生存,并揭开真相。这三个方向并非完全割裂,而是相辅相成的。”

她操作控制台,调出了“静默弦顶”的“灵弦”死寂图谱和“守护者-V型”滤波器的原理图。“看,‘静默弦顶’区域的‘灵弦’呈现出绝对规则和死寂的特性。这本身,就是一种极端的‘灵弦’状态。

研究它,是否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灵弦’滤波算法,更好地识别和过滤异常‘灵弦’波动?这直接关联到意识防护。”

接着,她又调出了“潜行者-II型”护盾的边界感知单元数据。“而‘维度护盾’的强化,依赖于对时空结构更精细的感知。‘静默弦顶’作为一个巨大的时空异常体,其边界正是研究维度张力、空间褶皱的绝佳样本。理解它的边界特性,无疑能推动护盾技术的进步。”

她目光扫过三位代表:“我提议,我们成立一个联合项目组,但不强行合并三个方向。而是设立一个共同的核心数据池和分析平台,所有研究方向共享基础数据。首先进行一个为期四周的‘基线研究’阶段。”

她详细阐述她的构想:

“第一阶段,资源平均分配,三个方向同步进行,但侧重点不同:

‘静默弦顶’解析组(托雷斯院士主要负责):专注于利用现有数据,构建其引力场、空间曲率和‘灵弦’死寂区域的精细模型,暂不提出近距离探测方案,而是通过模型推演其扩张可能对周边时空产生的影响。

‘维度护盾’强化组(伊克斯阁下主要负责):基于‘静默弦顶’模型提供的极端时空参数,和星盟的能量场控制技术,优化护盾的边界感知算法,进行模拟测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