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三十首?其十一?潘黄门岳述哀
江淹
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美人归重泉,凄怆无终毕。
殡宫已肃清,松柏转萧瑟。
俯仰未能弭,寻念非但一。
抚衿悼寂寞,恍然若有失。
明月入绮窗,仿佛想蕙质。
销忧非萱草,永怀寄梦寐。
梦寐复冥冥,何由觌尔形。
我惭北海术,尔无帝女灵。
驾言出远山,徘徊泣松铭。
雨绝无还云,华落岂留英。
日月方代序,寝兴何时平。
《杂体诗三十首·其十一潘黄门岳述哀》赏析
这首诗是江淹模拟潘岳哀悼亡妻之作,以细腻笔触、丰富意象和真挚情感,生动展现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悼念,艺术感染力强,体现潘岳悼亡诗的风格特色。
一、主题思想
1.伤逝之痛:诗开篇以“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描绘时光匆匆,为全诗奠定悲伤基调,引出“美人归重泉,凄怆无终毕”,直言妻子离世,诗人悲痛无尽,这种伤逝之痛贯穿全诗。
2.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俯仰未能弭,寻念非但一”表达诗人无论做何事都无法消除对妻子思念,思念之情无处不在。“明月入绮窗,仿佛想蕙质”通过明月照入窗户,引发对妻子美好品质的联想,进一步体现思念深度,妻子的形象时刻萦绕心头。
3.生死相隔的无奈:“我惭北海术,尔无帝女灵”借典故表明诗人遗憾自己没有能让妻子复生的法术,妻子也无法像神话中帝女那样显灵,深刻表达面对生死相隔的无奈,凸显痛苦之深。
二、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殡宫已肃清,松柏转萧瑟”描绘殡宫的清冷和松柏的萧瑟,营造凄凉氛围,烘托诗人内心悲伤。“雨绝无还云,华落岂留英”以雨云不再返回、花落无法留英,象征妻子离世不可复生,强化生死相隔的哀伤。
2.细节描写与心理刻画:“抚衿悼寂寞,恍然若有失”通过“抚衿”这一细节动作,生动展现诗人因妻子离世的孤独寂寞,“恍然若有失”细腻刻画内心若有所失的状态,使读者感同身受。“梦寐复冥冥,何由觌尔形”描绘梦中也难见妻子,深入刻画思念至极又无法相见的痛苦心理。
3.用典增韵:“我惭北海术,尔无帝女灵”运用典故,增加诗歌文化底蕴,丰富内涵。北海术指传说中能起死回生之术,帝女灵指神话中帝女死后显灵,典故使用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体现生死相隔无奈的同时,增添悲剧色彩。
解析
1.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解析:“青春”指代春天,“素秋”代表秋天,这两个词点明了季节的更迭。“速天机”和“驰白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和秋天比作匆匆赶路的行者,“速”和“驰”生动地表现出时光像在天机中快速穿梭、如白日般疾驰而过,让人来不及挽留。诗人以这种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开篇,营造出一种紧迫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为下文妻子的离世及自己无尽的哀伤埋下伏笔,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2.美人归重泉,凄怆无终毕
-解析:“美人”在这里指诗人的妻子,“归重泉”意味着妻子去世,长眠于地下。“重泉”一词加深了死亡的沉重感和神秘感,象征着阴阳相隔的遥远与不可逾越。“凄怆无终毕”则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这种因妻子离世而产生的哀伤没有尽头,永远伴随着他,奠定了全诗哀伤的情感基调,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失去爱人后的巨大痛苦。
3.殡宫已肃清,松柏转萧瑟
-解析:“殡宫”即停放灵柩或埋葬死者的地方,“肃清”描绘出殡宫在葬礼结束后那种清冷、寂静的氛围,没有了葬礼时的喧嚣,只剩下一片死寂,暗示着生命的消逝和离去后的空寂。“松柏”在传统文化中常与墓地相伴,象征着永恒和悼念。“转萧瑟”形象地写出了松柏在秋风中枝叶摇曳,发出瑟瑟声响,给人一种凄凉、萧瑟之感。这两句通过对殡宫和松柏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且悲伤的环境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4.俯仰未能弭,寻念非但一
-解析:“俯仰”本指低头和抬头,这里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俯一仰之间。“弭”有消除、停止之意。“寻念”即思念、追念。诗人说自己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中,都无法消除对妻子的思念,而且这种思念并非单一的、偶尔的,而是无时无刻、方方面面的。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思念之情如影随形,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他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无法摆脱,进一步深化了哀伤的主题。
5.抚衿悼寂寞,恍然若有失
-解析:“抚衿”是一个细节动作,诗人不自觉地抚摸着衣襟,这个动作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和落寞。“悼寂寞”直接点明他在悼念妻子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如今形单影只的寂寞处境。“恍然若有失”则细腻地描绘出诗人的神情和心理状态,他仿佛突然之间丢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内心充满了空虚和迷茫。这个“失”不仅仅是失去了妻子,更是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情感的寄托,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因妻子离世而产生的精神恍惚和内心的痛苦煎熬。
6.明月入绮窗,仿佛想蕙质
-解析:“明月入绮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明月透过华丽的窗户照进屋内。在古诗词中,明月常常被用来寄托相思之情。此时,明月的清冷光辉洒在屋内,引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仿佛想蕙质”,“蕙质”本意是蕙兰的性质,常用来比喻女子的高洁品质和美丽姿容。诗人在月光的映照下,恍惚间仿佛又看到了妻子那如蕙兰般美好的品质和身影,将对妻子的思念具象化,借明月这一意象,将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表达出诗人对妻子深深的眷恋和怀念。
7.销忧非萱草,永怀寄梦寐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