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城的春雨,洗去了冬日的尘埃,也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变革。幽辽总督府内,赵宸铺开一张巨大的宣纸,墨离正用狼毫笔在纸上勾勒着新的官府架构图,笔下的墨迹随着他的讲解渐渐成形。
“旧制的弊端,诸位都看在眼里。”赵宸指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公文,“幽州的户籍要送到辽东审核,辽西的军械申领要经幽州批复,一道文书往返动辄半月,效率太低。若遇战事或灾情,根本来不及应对。”
自整合幽辽以来,三地行政体系杂乱的问题日益凸显:幽州沿用汉室旧制,设刺史、太守、县令三级;辽西保留部落联盟的残余,大事需酋长会商;辽东则是豪族与新官混杂,政令时常冲突。魏平曾抱怨:“调一支军队支援辽西,竟要盖七个衙门的印,等印盖完,敌人早跑了。”
改革势在必行。赵宸借鉴格物院“分工协作”的理念,结合古籍中记载的隋唐官制(他穿越前的历史知识),提出了“三省六曹”的新架构。
“三省”为决策核心:
中书省:由陈默总领,负责起草政令、审核奏章、协调各部门。下设“典籍房”(保管文书)、“议事厅”(召集官员讨论)、“译书馆”(翻译胡汉文书),相当于政令的“大脑”。
门下省:由幽州士族代表张衡主持,掌政令复核、监察百官、驳回不当决策。其下的“御史台”拥有弹劾权,哪怕是魏平这样的亲信,若有过失也可弹劾——赵宸特意强调:“御史台只对制度负责,不对个人负责。”
尚书省:作为执行中枢,由赵宸亲自兼任尚书令,下辖六曹,分管具体事务,是政令的“手脚”。
“六曹”分管具体政务:
吏曹:管理官员任免、考绩、升迁,推行“考选制”,每月发布“官员政绩榜”,优劣一目了然。
户曹:掌户籍、田赋、仓储,推广“鱼鳞图册”(详细记录土地形状、面积、owner的地籍簿),严禁隐瞒土地。
兵曹:负责军队编制、训练、军械,将幽辽军队统一整编为“幽北军”(骑兵)、“辽东军”(火器)、“蓟城卫”(禁军),各司其职。
刑曹:掌司法、狱讼,依据新修订的《幽辽律》断案,在各地设“公堂”,允许百姓旁听,杜绝暗箱操作。
工曹:管理工坊、基建、水利,由墨离的学生主持,下辖“营造司”(建城修路)、“工坊署”(监管铁器、火器生产)、“水利局”(兴修水渠)。
礼曹:负责教育、祭祀、外交,推广学宫教育,规范胡汉礼仪,同时管理与曹操、高句丽的外交事务。
改革推行之初,阻力不小。
幽州老吏抱怨:“新规矩太繁琐,写一份公文要分三栏,注明‘事由、依据、预期效果’,哪有以前签个名省事?”
辽西酋长们对“兵曹”接管军权不满,蹋顿之子暗中串联:“汉人要夺我们的刀,绝不能答应!”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