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6章 朝廷规制(1 / 2)

朱慈烺颁布旨意,对文化殿与武英殿进行重新修缮,以此作为内阁与军机处的办公场所,自此,大明的军令与政令皆由此处传向全国。

坐落于奉天殿左侧的武英殿,配备了凝道殿与焕章殿这两个东西配殿,左右廊房共计六十三间,现今已转变为军机处的办公地点。

各位军机大臣及军机参赞均享有独立的书房以处理公务,此外,还设有膳食堂与休息室,而主殿则作为朱慈烺的办公地点及会议室。

朱慈烺总觉得置身高处、一群人于下方站立议事的模式颇为别扭,故而采用后世会议室的布局方式进行设计。

在即位前,便责令御用监打造两张长方形会议桌以及配套的椅子,作为大明最高的行政机构,自然不可显得简陋。

恰巧御用监尚存有一批顶级木材原料,这些木材是当年原定于运往北京城,献给天启帝的,还没开始运输,天启帝便驾崩了,于是闲置在南京御用监。

朱慈烺即刻批准将其投入使用,并拨足了所需银两,御用监加班加点地工作,分别制作出一张金丝楠木与黄花梨木的大长桌。

这两张桌子做工精致细腻,细节之处雕刻得栩栩如生,楠木桌放置于武英殿,而黄花梨木桌则安置在文华殿。

武英殿上由朱慈烺所写的“武德昭彰”四个大字,军机处众人议事之时,皇帝坐于中间,众臣按照级别分坐两侧。

武英殿上方悬挂着由朱慈烺亲笔题写的“武德昭彰”四个大字,气势恢宏,此外,还设立了秘书司,全权负责武英殿的各项后勤管理工作。

而内阁所在的右侧文华殿也做了相同的配置,文华殿会议室的匾额上则是方岳贡题写的“文渊洽熙”四个大字。

对于朱慈烺这样安排,也没人有异议,这些天来众臣逐渐熟悉了这位大明新君的脾气秉性。

皇帝似乎很不习惯自己坐着而别人站着议事的场景,因此在议事时,总是会赐予众人座位。

朱慈烺之所以做出这些改变,就是要彻底改变朝廷原本的朝会制度,换成更为高效的方式来处理朝政。

原本的朝会,分为大朝会、朔望朝和常朝,大朝会为礼仪性朝会,正旦、冬至和皇帝生日举行,或者皇帝登基、大婚、册封皇后、太子时在奉天殿举行。

朔望朝同样是礼节性朝会,每月初一、十五举行,百官公服在奉天殿向皇帝行礼,同样不处理具体政务。

朝廷政务都是在常朝时处理,分为早朝和午朝,早朝在奉天门前举行,也就是所谓的御门听政,这是讨论全国政务的核心会议。

早朝官员所奏之事,一般都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午朝则是作为早朝的补充,主要作为早朝的补充,主要探讨全国的军情要务,所奏之事,要简洁明了一些。

朱慈烺登基之后,首要变革之一便是推行七天工作制,古代中国早有七曜之概念,而此时欧洲的七天周期观念也已广为流传,并随着天主教的传入进入中国。

朱慈烺未采用西方的说法,而是以古代七曜为基础,制定了每七天为一个周期的工作制度,前五天为工作日,后两天则用于休沐,此制度自中央开始推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