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九十七章 皇帝的不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七章 皇帝的不满(1 / 2)

直到天色入夜,才将今天的粮食收完,田地里还有大片的麦子没收,看来明天还要搬两天。

曹参回到县府,当即坐下来揉着脚。

萧何入夜后过了两个时辰才回来。

三人坐在一起用着饭食,一边说着近来的事。

曹参狼吞虎咽吃着面,他一边道:“渭北就该种麦子,今年的麦子长得多好。”

萧何吃着面没有多言。

刘肥道:“我前些天见到右相见王夫子了。”

曹参喝下一口羊汤,询问道:“右相去你们太学府了?”

刘肥颔首,道:“嗯,听说皇帝对支教很不满,王夫子今年加多了支教名额。”

闻言,曹参看了看萧何的神色。

要是在寻常时候,曹参还会高谈阔论一番,但在萧何面前,他是不敢多言的。

萧何夹了一块羊肉放入刘肥的碗中,又道:“吃。”

刘肥点着头,继续吃着饼与羊肉。

但刘肥知道,萧何一定是清楚皇帝与太学府的不满来自何处,但要是直接说出来,这就不像萧何叔了。

夜里,刘肥与曹参叔用凉水洗了个澡,就早早睡下了,因今天又是奔波忙碌的一天。

渭北与渭南的情形一样,田地实在是太大了,一天时间根本收不完粮食。

各县的仓吏会将田赋交给乡里,而后交给郡仓,并且除去两成的损耗之后,这才会转入各地的粮仓。

直到八月的下旬,关中各县的田地都已收完,每当这个时候也是张苍最忙碌的时节,现如今张苍是少府令,在他麾下还有十余个文吏一起盘算着各家的赋税

今年依旧没有频阳县的赋税,因当初皇帝将整个频阳县的食邑都给了频阳公,因此能在频阳收来的赋税是少之又少的。

但到了最后,频阳县的赋税总会一斗不差的送入咸阳。

说是食邑但王家接受了封赏,却依旧交满每年的赋税,这是皇帝家与频阳的默契,这种默契是已持续了很多年。

当年,王翦从楚地归来之后,就一直是这样的。

关中各县的赋税刚收拾好,河西走廊与陇西的赋税也送到了。

张苍站起来松了松腰背,又坐下来继续盘算着账,他时而直一会儿腰,在旁人眼中如此劳碌的少府令以后肯定会落下旧病的。

说来也是,这丞相府的众人也都这么想的,国事这般忙碌,别说张苍了,谁又比谁好到哪儿去。

在丞相府,张苍平时是比较沉默的,与程邈一样在这里几乎没有朋友,也不会插手别人的事。

张苍的本领很高超,听闻当初就与还是公子的皇帝共同算出了二十四节气,也就是现在各县常用的节气。

张苍可以连续算一下午的账,都不带糊涂的,而且依旧算的很清楚。

换作寻常人,看了半天的账目,多半早已糊涂的不知自己算到哪里,但张苍不会。

紧接着楚地南郡,蜀中老关山,三川郡的洛邑,一卷卷的赋税送入咸阳。

当张苍算完了今天的赋税账目,当天就要送去给皇帝。

这就是张苍近来一天的忙碌,自从皇帝重新划分了九卿的职权范围,大秦的储备与盐铁物资储备,也都在张苍的职责内。

这些都是要储备起来的,将来一旦有变,这就是底气。

今天的军屯每顷两石赋税,免去损耗之后,留存的还不少,赋税方面又一次体现了屯田制的低成本与高回报。

离开咸阳宫,张苍准备买些吃食就回家,买饼时又听到几个刚从丞相府下值的文吏在讨论支教的事。

有人说支教这种事吃力不讨好,皇帝还要让太学府加派支教夫子,这其实大可不必。

张苍买了饼就走了,没有参与他们的议论,因他觉得这些文吏的想法错了,他们觉得支教一事,高成本低回报。

但对张苍而言,能够通过支教彻底完成书同文,并且一统理念,教化世人,这其实成本很低,且回报很高。

秦一统天下之后,教化六国之民有多难可想而知,若是不用战争,不用大肆抓捕,以及不用施加酷刑,而是通过支教完成这种教化,这几乎是天下最好的事。

皇帝即位之后,再也没有说过改税了。

正想着,张苍走到家门口时,就见到了一个不想见到的人,此人就是陈平。

这人每一次来,都没有好事。

陈平笑着行礼道:“张府令。”

张苍推开家门,迈步走入,又道:“何事?”

陈平跟上脚步,也跟着走入宅邸中,而后顺手关上了门,低声道:“在下近来查证到一些事,觉得蹊跷便来询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