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零一章 国家的难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一章 国家的难题(1 / 2)

醉话是不能轻信的,尤其是陈平的醉话,就算是不是醉话,这人的话都不能轻信。

信了陈平的话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冯劫觉得陈平的话只能信三分,再一想又觉得不对……最多信其中一分。

新帝的第一年,关中人口增至八十万,关中依旧是人口最多,而中原各县的人口还未有太大的起色。

关中之所以会有八十万人口,也是因为关中是皇帝脚下,这里有最好的夫子,最好书舍,而且每年的入仕考试都在关中。

都当今皇帝为回报当年丞相李斯的教导之恩,想要将丞相请来关中,皇帝想要他的老师养老。

但丞相屡屡拒绝了,希望皇帝能够将心力都用在国事。

这桩美谈已传遍了咸阳。

人们都知道当今皇帝是丞相李斯教出来。

有人觉得这与丞相李斯无关,当初受过丞相贬黜的官吏都觉得,皇帝之所以会如此,是因皇帝本就是个十分有孝心的人,是天下年轻人的榜样。

周青臣很久没来咸阳城了,他是当初入秦的齐鲁博士之一。

当年的泰山之行后,周青臣游历天下数年,再回咸阳却见咸阳已经换了一个皇帝。

在咸阳城门前禀报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在将士们的领路下,周秦城来到了咸阳宫内,在章台宫内,拜见新帝。

临近冬至,扶苏第一年皇帝生涯就要结束了,再看跪拜在地的周青臣,低声道:“不用跪拜行礼,起来吧。”

周青臣缓缓站起身,目光看向这位年轻的皇帝,新帝穿着一身黑色的衣袍,未戴发冠,眉宇间带着锐意,就像是个年轻的嬴政。

“臣听天下人所言,人们都新帝贤明,有人心如此,臣为皇帝贺。”

“朕才当了一年的皇帝,所做之事无非就是裁撤兵马,放将士们归乡而已,还为朕贺,你不脸红吗?”

周青臣又道:“臣肺腑之言。”

“不必肺腑之言,朕也没想把你的心肝挖出来,对你的肺腑没兴趣。”

“是……”

周青臣愣是结巴了片刻。

扶苏手中拿着一卷书正看着,身侧的暖炉还在烧着,又道:“至今,关中人口也才八十万人,其中壮年劳力最多四十万,但中原各郡县人口依旧凋零,哪怕朕裁撤了兵马,可依旧没有起色,这问题能解决吗?”

周青臣沉默了。

扶苏又道:“赋税的问题了有十年了,中原各地赋税困重,又有大量荒地没有耕种,与之人口问题两害相加,有办法解吗?”

周青臣又低下头。

扶苏道:“关中人口确实鼎盛,但这都是从中原各地流动而来,关中与函谷关以东的发展天差地别,人口不均,发展不均,官吏不够用,六国旧地依旧凋零。”

言至此处,章台宫的大殿又恢复了安静。

“也不要朕有多么贤明,我们实事求是地来看,这个国家还有这么多问题需要解决。”

周青臣行礼道:“臣失言。”

扶苏搁下手中的书卷,又道:“你游历天下,可有收获?”

周青臣递上一卷书,又道:“臣去过南方,在臣看来南方并没有那么差。”

田安将这卷书拿过,而后放在了皇帝的面前。

周青臣的书依旧是竹简,这天下不管怎么变,还是有人依旧用竹简。

周青臣就是这样的人,扶苏在桌案上推开竹简,仔细看着。

这一次,他主要去的是南方。

秦军南下之后,打开了五岭的隔绝,让南北有了交流。

但这并不够,南北需要长期往来,就需要有道路,在周青臣的讲述中他发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做梅岭。

梅岭山势险峻,听是因那里种满了梅花树而闻名。

周青臣所言的这条路通过梅岭,实则就是梅关古道。

而后,在后面所写的内容中,还有另外一条路,直通湘江,这条路就是潇贺古道,在当年六国商客南来北往的过程中,南海的犀牛角与犀牛皮都是从那里运出来的。

而现在这条路就在屠雎的手中,并且秦军占据了这条古道的各个要道口。

扶苏不止一次想要将赵佗与屠雎找回来。

但如今时机还未到,官吏对南方的渗透依旧不够。

陈平总是会用人心中最低劣的本性去揣测别人,他的计谋可以用,但不能用太多次,否则就会坏了秦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生产与面貌。

秦的官吏应该是务实且善于合作,实事求是的。

扶苏希望秦的官吏都是如此,他们就算是不像丞相李斯那样,也应该像司马欣那样任劳任怨。

扶苏的目光看着周青臣,不得不他的想法很前卫,开发梅关与潇贺古道确实很值得。

可远见且前卫的目光,不一定是适应当今的环境,东北还能开发呢,但你有多少人力物力?

扶苏将这卷书收了起来,又道:“现在回来有什么打算吗?”

“臣想留在关中,将这些年所见所闻写下来。”

“去潼关的太学府吧。”

“是。”

扶苏吩咐道:“以前你是秦的博士,学识自然不用多,先去太学府任职学士,往后你若还有另有打算,再与朕。”

“臣领命。”

等周青臣走了之后,扶苏饮下一口茶水。

偶尔有冷风从大殿一侧的窗户吹入,章台宫大殿内的编钟已很久没有敲响了,自皇帝登基以来,就再没有用编钟奏乐。

扶苏回想着周青臣书上所写的话,南方有岭南盐年产五百万石,粮食亩产一石五。

就算是在长沙郡,火耕水耨的种田亩产也就一石。

周青臣离开章台宫的一个时辰后,扶苏也走到章台宫殿前,这片土地实在是太大了,有的地方富庶,也有的地方很贫瘠。

但土地是最诚实的,种出的粮食也最实在的。

南方盐与粮食也都是真实存在的,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瑰宝,这里的瑰宝会养育一代代人。

即便是现在,扶苏也对将来充满底气。

就算如今的国家还有很多问题,甚至很多问题是从周天子时期留存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即便是两千年的帝制王朝都解不开的矛盾,但这片土地上的瑰宝依旧会给人们底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