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升官(2 / 2)

哼,说到底,那些朝臣不过就是咽不下永宁寺的那口气罢了。

府尹写了折子上奏,表彰蔺拾渊的同时,也夸了一番自己用人得当。

皇后听说后,凤心大悦,要升蔺拾渊的品级。

“让一个将军做兵马司指挥使,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皇后跟太后娘娘也说了这件事,说永宁寺的那些亡魂可以安息了。

连皇后娘娘和太后都关注到了此事,说解除了京城的匪徒之患,蔺拾渊有大功。

皇帝下了旨,蔺拾渊调任兵部郎中。

这旨意下得随意,惊到了很多人,也有人表示不觉得奇怪。

当初皇帝就有心要留蔺拾渊一命,要不然也不会叫他游街受审。

如今文武百官多在混日子,尸位素餐,贪腐成风,很少有干实事的。新帝登基后,一直想做出改变。

只是积弊已久,这些朝臣,大多出自门阀世家,背后关系盘根错节,难以撼动。

如今好不容易来一个干活的,且这般不怕死的勇猛,启用他一点也不用奇怪。

“连京城都乱起来了,你看看那些酒囊饭袋,若他们真干活儿,就不会有那么多流氓盗匪了。”

“干活儿?呵,雀儿山那么远,那山寨建在那么高的地方,他们舍得自己的腿?”

“他们连流匪的老巢在哪里都没搞清楚过。之前说剿匪,就在外面官道上溜达一圈就回来了,我都看见过几次……”

坊间百姓议论纷纷,都认为蔺拾渊这官升的值得。

蔺拾渊是污浊中一股刚烈的旋风。

姚青凌坐茶楼里,没叫开雅间,就坐在大厅里听百姓们讨论。

这些话,是她叫人传着说的。

蔺拾渊从做指挥使,到现如今的兵部郎中,虽然在官阶上只是升了一级,可很多人一辈子就卡在那一级上。

就比如青凌的大伯父,上林苑监丞做了十几年,青凌的父亲战死,他受荫蔽终于往上挪了挪官位。

蔺拾渊升这一级,却只用了一个月。

朝臣中肯定有嫉妒的,要反对他的。

姚青凌在百姓中提高蔺拾渊的威望,让那些防范他,想拉他下来的人忌惮,也为蔺拾渊的下一次升官做群众基础。

她听了会儿,满意而归。

到了晚上,青凌独坐于院子里,她旁边放了一只炭火炉子。

炉子上炖着羊汤,咕嘟咕嘟冒着小泡,浓香四溢。

姚青凌的手上也没闲着。

她手指翻动,正用竹篾扎一只兔子灯。

楼月拿了碗筷过来,看了眼青凌的灯笼,说道:“我都忘了,小姐会做灯笼。”

她想起了什么,看着青凌的目光有些复杂:“小姐,您是不是想念谁了?”

青凌淡淡的笑了下,手上的动作没停下。

“不是心里念着谁就要做灯笼。”

她在西南的时候就会做灯笼。

父亲不打仗的时候,就陪她玩。他亲手给她做京城的小姑娘们喜欢的兔子灯笼,还教她扎风筝。

后来到了京城,只要到了中秋或者元宵节,到处都是卖灯笼的,还有灯王比赛。

只是年少时的青凌在侯府受排挤,不能像姚清绮那些小姐少爷们一样出门。

她自己在院子里扎灯笼,挂在床头自己玩儿。

再后来,她嫁入国公府。

成亲第一年,展行卓陪着姚青凌中秋逛街市,他送了她一只兔子灯。

那只灯笼,姚青凌珍藏了很久,不许人碰坏了。

第二年搬去新府,青凌将那灯笼也带了过去,却被周芷宁“不小心”弄坏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