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只觉模糊,待他轻轻转动调节旋钮,光线透过镜片折射,小草叶片上的绒毛瞬间清晰起来。
那绒毛根根分明,像是初春刚抽芽的柳枝。
更有细小的虫豸在绒毛间缓缓蠕动,仿佛一个全新的天地在他眼前展开。
这一刻,朱标只觉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眼眶。
他想起洪武年间的困境:
去年应天府爆发痢疾,太医府用尽汤药也止不住疫情,最终还是靠苏河提点的“煮沸饮水”之法才控制住。
宫中皇子公主夭折率极高,他的二弟朱樉之子便是去年染了天花夭折,皇后马氏为此伤怀了许久。
显微镜的出现,岂止是揭开微观世界的面纱,更是为大明的医学打开了一扇新门!
他深知苏河曾言,后世医学分三大类:
中医、早期西医与现代医学。
中医便是如今太医院奉行的法子,取天地草木矿石入药,虽有疗效,却难察病灶根源。
而早期西医多是放血、草药偏方之流,虽敢尝试新法,却多似江湖方士行径,难登大雅。
唯有现代医学,以人体解剖为基,凭仪器探查微观病灶,才是真正的“循证施治”。
苏河能懂这些,全因前世经历。
他曾在军中任教官,麾下有位弟子是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子,二人相熟后常探讨医理。
苏河本就好学,久而久之,便将这些理论记了三四成,论起医理来倒也头头是道。
只是实操水准仍停留在乡野郎中的层面。
可即便如此,这些知识也足以让朱标看到大明医学的未来。
只是眼下,除了太医院几位老御医与潜心研究本草的五弟朱橚,满朝上下多是思想迂腐之辈。
他们总说“肉眼未见之物便是虚妄”,对苏河提及的“细菌”“细胞”嗤之以鼻,便是让他们学些基础医理,也多是阳奉阴违。
如今显微镜现世,虽仅能放大三十倍,离观察细胞还差二十倍的距离,但朱标知道,这第一步一旦踏出,大明走向科学的路便再也挡不住了。
“苏河兄……我实在不知该如何谢你。”
朱标直起身时,眼眶已泛红,泪水不自觉地滑落。
朱雄英见父王落泪,顿时慌了,拉着他的衣角小声道:“父王,是不是雄英做错事惹您生气了?您别哭好不好?”
朱标连忙收敛情绪,半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
“父王不是生气,是开心。有了这显微镜,往后你皇爷爷、皇奶奶生病,你五叔便能靠它找到病根,做出更好的药。便是你将来的弟弟妹妹,也不会轻易夭折了。”
“那是不是有了显微镜,皇爷爷和皇奶奶就不会死了?”
朱雄英眨着懵懂的眼睛问道。
苏河在一旁笑道:
“傻孩子,显微镜能帮咱们做出好药,让皇爷爷皇奶奶活得更长久,等你长大娶妻生子,他们还能看着你的孩子长大呢。”
朱雄英瞬间明白了,眼神变得格外坚定:
“我知道了!往后我要做神药,让皇爷爷皇奶奶不生病,能陪雄英好久好久!”
这话让朱标先是一喜,随即又皱起眉头。
朱雄英是皇长孙,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若是一心扑在医理上,岂不是“不务正业”?
老朱家自太祖起兵以来,便重继承人的文武双全,他自己便是自幼习经史、练骑射,若长孙耽于旁技,恐被朝臣非议,更会让父皇忧心。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