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下种时,朱标便知晓,苏河会以鸟粪、稻草、枯植并诸般禽畜粪便相混,经发酵制成那名为“化肥”之物。
他虽不解复合肥、氮肥、磷肥、钾肥究竟是何名目,却也明白,此物能让作物得足养分,待到丰收时节,定是硕果满枝、仓廪可期。
如今听闻红薯收成未及预期,一股失望之情不禁从心底悄然升起。
“太子不必如此失落。”
苏河执壶给自己斟了杯酒,自斟自饮间缓缓开口:
“先前我便说过,如今这红薯幼苗,还是未经改良的原始种苗,本就产量有限。若没有化肥助力,一亩地能有五百斤收成,已是烧高香。除非大明朝能出个逆天人物,把红薯种苗改造成产量王,否则想让一亩地收六千斤以上,那真是想都别想。”
这话出口,周遭几人都不禁默然。
原来时代的局限,竟离他们如此之近。
“苏大人,难道我大明如今,当真没法培育出亩产千斤的红薯苗么?”
陶成道虽对农事一窍不通,却仍忍不住追问,语气里满是期盼。
苏河斜睨了他们一眼,最终摇了摇头,断了众人的念想:
“或许将来有戏,但绝不是现在。我对育种这事儿,也就知道个‘嫁接’的法子,至于那些什么细胞研究、重新培育新种,我可一窍不通。”
他心中暗叹。
他所在的年代,国家为了让百姓吃上更好的蔬果谷物,专门设了“农科院”那样的机构,里头的科学家们耗上成百上千个日夜,才培育出那些看似寻常的良种。
就说西瓜,如今人能吃到汁水饱满、甘甜可口的,背后都是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的成果。
可眼下的大明,既无设备,又无技术,想搞育种研究,根本是无米之炊。
见众人仍是一脸失落,苏河便打断了他们的沉思:
“我说太子,你也别唉声叹气的。这红薯就算亩产只有一千斤,也比现在大明种的水稻多好几倍了,足够让百姓们不饿肚子。况且这东西耐储存,保存得当的话,放一年都坏不了。无非是没达到心里的预期,犯不着这么消沉。”
人呐,终究是复杂的。
患得患失这毛病,十个人里倒有九个半会犯。
苏河暗自庆幸自己看得开,不然这会儿怕是也跟朱标一样,陷进牛角尖里了。
经他这么一点拨,朱标、陶成道几人对视一眼,细想之下,倒也觉得有理。
红薯本就是为了缓解饥荒,如今这个产量,已然能解决大问题,何必再苛求更多?
有时候见好就收,反而能让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苏兄所言极是,方才是我失了分寸,陷入执念了。”
朱标站起身,对着苏河拱手行礼:
“既然事情已然说清,明日我便在腾龙阁,与父皇及诸位将军等候苏兄。”
“放心,我必不缺席。”苏河颔首应下。
一旁的陶成道也连忙起身,拱手道:
“苏大人,多谢今日款待!小人回去之后,定不负诸位所托,潜心研发更好的火箭,为大明效力!”
“老陶,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就好。”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