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出口,苏河也有些自责。
当初他手头事情太多,图纸只能画个大概,每个部件拆分出来,剩下的就全交给于友祥他们,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毕竟朱元璋交给他的差事实在繁杂。
既要当太子儿子的老师,又要训练兵士,还要琢磨新物件,他哪有那么多精力?
只能挑出于友祥、陶成道这些有天赋的人帮忙。
却没料到于友祥会因为追求完美,把“做成了雏形”当成“没做成”,拖到现在才闹出这乌龙。
“苏兄的意思是,蒸汽机还能往大了做?哪怕跟马车一般大也可以?”朱标眼前一亮,连忙追问。
苏河当即点头,又抛出一个问题:“太子,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火车’么?”
“自然记得!”朱标脱口而出,“你说那是靠蒸汽机烧煤驱动,能拉动几万斤重量的运输工具。”
“正是如此。”苏河接过话头,看向于友祥,“火车的蒸汽机,本就跟马车差不多大,为了提高效率,有些火车还装了好几个炉子,就是为了持续烧火、提升动力。老于,现在你明白了吧?”
于友祥这才如梦初醒,脸上的愧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激动:
“苏大人,小人懂了!先前是我钻了牛角尖,竟没想到蒸汽机还能往大了造!今晚我就回去让人把尺寸放大三倍,最多十五日,新的蒸汽机定能出现在工部!”
“先做出来再说,别忙着保证。”
苏河摆了摆手,又叮嘱道:
“脑子活络点,多跟老陶学学。”
说罢,他便示意几人可以离开了。
陶成道走的时候却有些坐立难安。
苏河让自己的顶头上司跟自己学,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么?
反观于友祥,满脑子都是“先有后优”的思路,压根没把这话放在心上。
……
次日,苏河因要去腾龙阁议事,难得睡了个懒觉,直到日头快到正中才起身。
此时距午时还有约莫一个时辰,在侍女的伺候下,他慢悠悠地洗漱完毕。
望着无需自己动手就能打理妥当的日子,不禁感叹:
“都半年了,还是没适应王爷的生活。看来以前苦日子过惯了,连享清福都觉得不自在。”
感慨过后,苏河负着手走到客堂。
这里早已生了热炉取暖。
他脱下厚重的棉服,用过早餐,换上一身正式的衣衫,便动身前往皇城。
从蓬莱府到皇城的马车不过一炷香的功夫。
刚到入口,就见朱标与朱棣早已等候在那里。
苏河下车时,一眼就瞥见了朱棣脸上的包扎痕迹,不由得打趣:
“哎呦,永乐,你这脸是咋了?咋还带伤了?”
朱棣尴尬地挠了挠头,避开了话题:
“苏大哥,这事儿说来话长,日后再跟你细说。父皇和我岳父他们都在里面等着呢,你快进去吧。”
“苏兄,咱们里边说话。”朱标适时伸出手,邀请苏河入内。
在两人的引领下,苏河很快走进了腾龙阁。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