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苏河的解释,朱元璋只是轻哼一声,并未再追究“欺君”之过。
毕竟一亩地年收三四千斤,已是远超水稻数倍的高产,足以解大明燃眉之急。
他心中清楚,行军打仗时,十万兵马外出征战一月,消耗的粮草就得数百万斤。
要凑齐这么多粮食,以往需征调无数百姓的田产收成。
从前,寻常百姓家中,若年收粮五百斤,需向朝廷缴纳百斤有余,这还不算其他苛捐杂税。
如今有了红薯,百姓收成翻了三倍,即便赋税也按比例提升三倍,他们也不会心疼。
毕竟一亩地能收三四千斤红薯,普通农户哪怕只有两亩地,一年也能收六七千斤。
就算上交一千多斤赋税,手里剩下的粮食,也足够一家人安稳度日了。
当然,苏河也清楚,百姓不可能只种红薯、不吃大米。
这般计算,不过是想说明:
未来大明百姓,再不会为“吃不饱饭”发愁了。
此时傅友德出列,声言此事对大明军需影响深远,语气笃定地说道:
“陛下,有此高产粮食,往后我大明将士出征,再无需为后勤粮草担忧!这红薯,简直是天赐神物啊!”
其余武将也纷纷上前道贺,朝堂之上一派欢腾。
见此情形,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再也藏不住,索性放声大笑:
“哈哈哈!诸位爱卿,咱们虽有高产粮食相助,却也不可骄傲自满,更不能轻视敌人!只有等我大明将士踏平所有不服之辈,将他们的尸骸踩在脚下时,才能名正言顺地大肆庆祝!”
他转头看向朱标与朱棣,语气带着几分期许:
“标儿、棣儿,父皇瞧着,大明的春天,快要到了。眼下气候正好,咱们让百姓即刻播种红薯,待你们日后出征时,粮草供给便再也无需担心了!”
说罢,他伸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看向长子的眼神里,满是赞许。
朱标当即躬身领命,朗声道:
“还请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辜负父皇与母后的期许,率领大明将士,斩杀后金余孽,踏平朝鲜王的土地!”
“陛下三思!”
朱标话音刚落,冯胜便忍不住出列劝谏:
“朝鲜王朝自大明开国以来,便有归附之意,欲为我大明藩属。如今我朝若突然发兵征讨,恐会落人口实,让周边诸国非议啊!”
这层顾虑,冯胜早已放在心中,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进言,如今朱标主动提及伐朝,他便立刻站了出来。
周围官员闻言,也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藩属”的规矩。
所谓藩国,便是小国君主向强国俯首称臣,即便强国的一品官员,身份也比藩国君主尊贵几分。
在场武将中,唯有常茂认同冯胜的看法。
毕竟他年纪尚轻,对征伐的顾虑更多些。
然而,苏河接下来的一番话,却直接打破了众人的犹豫。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