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七年四月,朱棣于应天府召集大明宗室开了一场会议,意在以土地置换等方式解决大明朝宗室养猪的问题。
这一场会议在后世被称为大明朝踏入日不落帝国的转折点,因为这一场会议正式奠定了明朝向外扩张的基调。
这不同于此前大明几次的对外战争,在之前,大明的对外战争都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是一种有目的的扩张。
而这一场会议之后,大明对外的战争大多是无序的,没有明确目的,也没有纲领,甚至没有明确的战争对象,大明对外的唯一目标,就是殖民,无限度向整个世界殖民。
这一场会议极大调动了大明宗室的积极性,也成功掀起了一场海外探索的热潮,最终使大明百姓开始对海外升起了向往,开始探索一片片无人之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时伴随着宗室会议之后,朱棣接着就开展起了皇家革新发展委员会扩大会议。
皇家革新发展委员会,算是大明朝变法开端,但也仅仅只是开端,自从两年前进行过最后一场会议之后,委员会就陷入了停滞之中。
由是在朱高燨的提议下,委员会应该要进入正式发展阶段,开始吸纳外部会员,用以扩大委员会的影响力。
因为随着变法的进行,现在大明朝的革新进入了一个过渡阶段,首先,当年划定的三个区域,此时经过发展,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分化。
其中,广州府因为最靠近琼州,所以发展速度最快,但因为没有专人坐镇,所以缺乏变革的精神。
而松江府距离琼州较远,可距离京城较近,在朱瞻基和杨溥的相继坐镇之下,创造性的开办了商业区,如今隐隐已经成了大明朝的对外货物流转中心。
与二府相比,顺天府的发展最为缓慢,除开无人坐镇、距离较远之外,地方官员不能体会革新精神,也是急需改变的点。
所以,要想继续推行变法,就要扩大变法区域,加大变法力度,从体制上改变眼下缓慢的发展态势。
而除了三府的发展之外,大明朝的思想已经和经济出现不匹配的状况,这是因为,虽然变法已经进行了许久,可大明的官员却还是原本那些官员。
以朱高炽为首进行的教育改革几乎宣告了失败,尽管中途被朱棣强行扭转,可教育上的改变却微乎其微。
要想彻底转变这种状态,就需要让琼州强行干预,大规模的引进来自琼州偏向于实干的新思想,随后大力推进,扭转当前大明朝士子以四书五经为标准的旧思想。
思想革新自然是一场漫长的工作,其中艰难远比直接照搬工厂要来得复杂,朱高燨自也不指望短期内能改变。
但思想问题,不改不行,当前委员会中,能宣扬新思想的人,除了他和朱棣、朱瞻基之外,几乎无人能胜任。
所以吸纳更具备新思想的人进入委员会,是当前继续推进教育变革的重中之重,势在必行。
抛开经济与教育因素之后,当下大明朝还出现了很多种矛盾,包括但不限于商人与农民的矛盾、旧经济体与新经济体的矛盾、新政与旧政的矛盾、官僚和制度的矛盾。
这一些都在拖累着大明的经济发展,明明是为了变法图强,可很多时候政策下达到地方,却成了贪官污吏敛财的借口。
对于这种问题,别说朱棣,就连朱高燨都头疼,毕竟,这些矛盾之中,有些矛盾并不是大明朝特有,实则在华夏传承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矛盾在历史上都显现过。
比如宋朝就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明朝同样也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这两次萌芽都无疾而终?
归根究底,就是因为这些萌芽,需要对抗的是上千年的陈腐观念和官僚体制,两者几乎是绑定的关系。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