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流浪地球》是一部完成度极高、视效震撼、情感浓烈的科幻史诗。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它为中国科幻电影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也注入了无比强大的信心。它值得所有的赞誉!”
这篇评论迅速获得了数万点赞和数千转发,被公认为说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
与此同时,在微博、搜弧等平台,无数“自来水”观众自发地撰写小作文,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和发现的细节。
“科普一下《流浪地球》里的科学设定:洛希极限、重核聚变、离子光束……其实大部分都有理论依据,不是瞎编!”
“细节狂魔!注意看地下城教室里的黑板报,还有电视里播放的新闻内容,信息量巨大!”
“余州重工的‘泰山’起重机和‘开拓者’盾构机露脸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工科生直接热泪盈眶,这才是大国重器的排面!”
“二刷完毕,发现了更多伏笔和细节,导演叙事节奏太牛了!”
这些真实、热烈、充满细节的讨论,形成了强大的口碑浪潮,持续推动着电影的热度。
许多原本还在观望的观众,被这几乎“零差评”的态势所吸引,纷纷加入购票大军。
电影圈内的专业人士也坐不住了。
著名导演陈思成在微博上发文:“看了《流浪地球》,心潮澎湃!恭喜吴言导演和全体主创!中国电影需要这样的开拓者和实干家,为中国科幻电影打开了一扇大门,照亮了前路!向你们致敬!”
演员徐争在朋友圈感叹:“彻底被打服了!从制作到叙事到表演,全方位无短板的优秀!吴京兄弟又一次证明了你的眼光和魄力!吴言导演未来可期!中国电影加油!”
甚至一些资深的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也通过采访表达了赞赏。谢非导演表示:“《流浪地球》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人的想象力和执行力。它将宏大的世界观与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表达结合得非常好,非常不容易。”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一位教授在学术论坛上评论道:“《流浪地球》的文化意义远超其电影本身。它成功地输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叙事的、基于集体主义和家园情怀的价值观,并且用全球化的视听语言进行了包装,这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信号。”
这些来自业内同行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进一步夯实了《流浪地球》的“神作”地位,将其从一部火爆的商业大片,提升到了行业标杆和文化现象的高度。
巨大的口碑效应直接反馈到了票房上。
首日票房出炉:4.2亿人民币!打破了国产电影首日票房纪录!
次日,周六,单日票房不降反升,狂收5.1亿!
周日,再收4.8亿!
首周末三天,《流浪地球》豪取14.1亿人民币!毫无悬念地登顶周票房冠军,并且打破了多项票房纪录!
院线方的排片占比也随之节节攀升,从首日的35%一路飙升到第二周的45%以上,很多影院甚至出现了全天候排映《流浪地球》的盛况。
一股强劲的“流浪地球”旋风,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激起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狂潮。
大街小巷,线上线下,人们都在谈论着这部电影,谈论着行星发动机,谈论着希望。
......
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市场之外,同样是一副盛况。
起初,海外市场的排片率并不算极高,尤其是在非华人聚居区的普通影院。
对于大多数西方普通观众而言,这是一部来自中国的、名不见经传的科幻大片,主演中除了吴京在国际动作片领域略有薄名外,其他主创在西方大众层面的认知度有限。
很多院线方抱着试水的心态,给予了中等偏下的开画银幕数。
然而,这种局面,在电影正式上映后,以惊人的速度开始逆转。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附近的一家高端影院。晚上八点的黄金场次,IMAX厅内上座率约有七成,其中不乏东方面孔,但更多的还是本地观众。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是出于对科幻类型的热爱,或许是受到了一些前期专业影评的吸引,或许只是单纯找个大片消遣。
灯光暗下,电影开始。
起初,影厅内还能听到细微的交谈声和零食包装的窸窣声。但当冰封的上海浦东全景以极其细腻和震撼的视角呈现时,一阵低低的、统一的惊叹声“Ohlàlà...”(哦啦啦……)在影厅中蔓延开来。
随着剧情推进,那种不同于好莱坞科幻的独特美学和宏大设定,牢牢抓住了所有观众的注意力。
当巨大的行星发动机以仰视角度展现其压迫性的体量时,有观众张大了嘴巴。
当“饱和式救援”的概念被提出,无数救援车辆奔赴不同目的地时,有资深科幻迷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
当刘培强与俄罗斯宇航员马卡洛夫在空间站外艰难前行,回忆起海草舞和伏特加时,影厅里响起了会意的轻笑声,这种跨越文化的幽默和战友情谊引发了共鸣。
而当最后的高潮来临,刘培强带着三十万吨燃料毅然驶向木星,说出那句“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时,许多观众的眼眶湿润了。
那种为家园、为子孙后代牺牲一切的决绝,那种东方文化中特有的集体英雄主义情怀,穿透了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击中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字幕升起,灯光亮起。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不是礼节性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赞誉。观众们没有立刻离场,而是兴奋地互相讨论着。
“Icroyable!(太不可思议了!)”一位法国中年男子对同伴激动地说,“这视觉效果!这故事构想!它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真的是中国电影?”
“Lesetitdel'eseble,c'esttrèsdifféretdeHollywood...(其中的集体主义感觉,和好莱坞非常不同……)”他的同伴若有所思地回应,“但非常感人,非常强大!”
几个年轻人则忙着在手机上看评分:“Allocié上评分已经冲到4.5星(满分5星)了!快,看看明天还有什么场次,我得带我女朋友再来一遍!”
类似的场景,在伦敦、柏林、罗马、悉尼、多伦多、东京……全球无数个影厅里同时上演着。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