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漂亮国,吴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紧锣密鼓宣传,凡妮莎安排的十分妥当,各大主流媒体几乎都将吴言采访了个遍。
在这里,《流浪地球》这部百分百来自东方的电影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当吴言回到国内,国内的宣传团队也都已经完成了宣传任务。
国内,所有前期铺垫的热度与期待,终于迎来了最终的爆发点——电影首映日。
这一天,全国各大城市的影院人潮涌动,远超寻常节假日。
尤其是傍晚时分,等待观看《流浪地球》的观众队伍从影厅内一直蜿蜒排到走廊,甚至延伸至影院大厅。
许多热门场次提前数日就已售罄,一票难求。影院经理们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乐开了花,紧急增开凌晨甚至清晨的“幽灵场”,依然迅速满座。
巨大的《流浪地球》海报前,挤满了合影的观众。行星发动机喷薄的等离子光柱、冰封的城市奇观、吴金身穿宇航服的坚毅身影、屈楚萧和赵今麦在末日冰原上的回眸……
这些画面早已通过预告片和宣传物料深入人心,此刻更激起了观众无限的观影欲望。
“等了整整一年了!终于上映了!”
“听说特效炸裂,堪比好莱坞顶级制作!”
“我是吴金铁粉,必须支持!”
“票真难抢,幸好提前一周就买了!”
检票口处,类似的交谈声、兴奋的议论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节日的狂欢气氛。
影厅内,灯光渐暗,龙标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出现,随即是星瀚传媒、派拉蒙等联合出品的标志。
当银幕上开始呈现冰封的上海浦东、巨大的行星发动机远景时,原本还有些细微声响的影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巨大的空间站缓缓旋转,背景是深邃的星空和那颗熟悉的蓝色星球。吴金饰演的刘培强与毛子宇航员的对话,既幽默又暗含离愁。
地下城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刘启与韩朵朵的“小聪明”,迅速将观众拉入这个既奇幻又真实的世界。
然后,危机爆发。
地球停止转动,发动机逐一熄火,木星的引力如巨手般攫住这颗流浪的星球,全球气温骤降,冰霾席卷地表……巨大的灾难感通过顶尖的视听语言,铺天盖地地压向每一位观众。
“我滴个妈呀……这画面……”有观众忍不住低声惊呼,随即又赶紧捂住嘴,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当吴京驾驶着空间站毅然撞向木星氢爆区,那句“前进三!”和“儿子,抬头,就能看到爸爸”通过通讯器传来时,影厅里响起了清晰的抽泣声。
当刘启最后时刻点燃发动机,全球饱和式救援成功,蓝色光柱再次刺破云霄,联合政府最高指挥官用苍老而坚定的声音说出“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时,掌声,不由自主地、雷鸣般的掌声,在多个影厅内同时爆发!
灯光亮起,字幕滚动,许多观众仍坐在座位上,意犹未尽,脸上带着震撼、感动和兴奋交织的复杂表情。
“太牛逼了!!”一个年轻人猛地站起来,激动地对着同伴喊道,“这真的是国产电影?我他妈吹爆!”
“看哭了真的,刘培强太伟大了……”
“特效绝对国际一流!一点不糊弄!”
“故事也讲得好,不是无脑炫技!”
“那个‘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居然一点都不尬,反而成了泪点!”
“余州重工那些大机器太帅了!原来都是真的!”
人群涌出影厅,几乎所有人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剧情、特效、演技。
社交媒体上,首波观影反馈以爆炸般的速度席卷网络。
“#流浪地球#年度最强!不!是国产科幻元年!!”
“看完《流浪地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中国电影人真的做到了!”
“吹爆吴京!吹爆吴言导演!吹爆所有演员和幕后团队!”
“温馨提示:观影请备好纸巾,IMAX效果更佳!”
真正的口碑发酵,从这一刻起,才真正开始如山呼海啸般袭来。
首映次日,各大电影评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专业影评人和资深影迷的长篇评论开始陆续出炉。
著名影评人“电子骑士”在豆瓣上给出了五星评价,他的长评标题是:《硬核浪漫,中国科幻的脊梁就此挺起!》
“……《流浪地球》的成功,绝非偶然。它首先建立在一种难能可贵的‘工业自觉’之上。吴言导演及其团队,用近乎偏执的工匠精神,搭建起了足以媲美好莱坞A级制作的视觉奇观体系。
从行星发动机的宏伟壮丽,到地下城的生活细节,从冰封城市的凄美废墟,到木星危机的压迫感,每一帧画面都在告诉观众:我们是用心的,我们是专业的……
但更令人击节赞叹的是,这部电影在拥有冰冷‘硬核’科技外壳的同时,包裹着一颗无比温暖且极具东方文化内核的‘心’。
‘带着家去流浪’,这个核心设定本身就充满了中国人对故土、对家园的深厚情感。影片没有推崇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强调了‘饱和式救援’,是无数无名者的前赴后继,是集体力量与牺牲精神的胜利。
刘培强的牺牲是悲壮的,但推动地球逃离木星的是全球发动机的同时点燃,是无数个‘刘培强’和‘王磊’的选择……
吴京的表演沉稳有力,赋予了刘培强铁汉柔情的深度。屈楚萧和赵今麦两位年轻演员的表现令人惊喜,毫无生涩感,完美承载了影片的‘希望’主题。
李雪建老师虽然戏份不多,但寥寥数语,举重若轻,道出了人类文明的坚韧与抉择……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