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同人>四合院:五二开局的漫漫人生路> 第204章 了解情况和实地考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章 了解情况和实地考察(1 / 2)

“小乙,别愣着了。”石毅转身,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沉稳,“按我刚才说的,先去把还能找回来的衙役找来,再请几位熟悉本地地理、掌故的老人到后衙花厅……嗯,就到那间稍微干净点的厢房吧。本官要问话。”

“是,大人!”赵小乙见县令大人如此镇定,也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连忙爬起来,小跑着去办事了。

石毅回到所谓的后宅“花厅”,其实也就是一间稍微宽敞些、有张旧茶几和几把椅子的房间。

他坐在主位上,闭上眼睛,一边缓解着身体的虚弱和头痛,一边飞速地整理着思绪。

当前首要矛盾,是生存和发展。移花宫的威胁并不是很严重,虽然移花宫行事霸道,但终究不会滥杀无辜,而盐碱地和民生问题必须解决的,要不然是不但发展不起来,县城的人也是越来越少。

所以要先解决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吃饱发,再考虑建设。至于移花宫则是做做样子就行。

关于盐碱地,他脑海中浮现出几种适合当前技术水平的改良思路:

一就是水利工程洗盐,开挖排水沟,引河水灌溉,通过水将土壤深层的盐分溶解,再通过排水沟将盐水排走。关键是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二,种植耐盐植物改良土壤,寻找一些能够在一定盐碱度下生长,并且能改善土壤结构的植物。

比如田菁、碱蓬等。这些植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部分盐分,其根系和残体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通透性。

三.大量使用农家肥、绿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中和碱性。或者从附近山上运来非盐碱的土壤,覆盖在盐碱地上,但这工程量也很大,需要的人很多,最关键的是,石毅没那么多钱和粮,没办法进行。

四.化学改良,比如施用石膏,与土壤中的钠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不易溶解的硫酸钠,随水排走。

但这需要找到石膏矿,并且需要一定的化工知识来提纯和应用,目前条件不太成熟。

相比之下,第一条和第二条结合,可能是现阶段最可行的,但都需要启动资金和劳动力。

另一个思路,是利用现有的资源——那条碱水河。

河水含盐量高,是否可以尝试晒盐?大宋盐法严厉,但边境地区管理相对松弛,如果是以官府的名义,小规模试验,或许有操作空间。

盐是暴利行业,如果能成功,将是平安县快速积累资金的最好途径。但风险也极大,一旦被上面查知,或是被盐枭盯上,都是大祸。

此外,还有那条河里的苦涩鱼虾,或许可以研究一下加工方法,去苦增鲜,做成能交换的商品。

还有背靠的石头山,有没有可能蕴含矿产?比如石灰石?煤炭?甚至……石膏?

千头万绪,都需要实地勘察和深入了解后才能决策。

就在石毅沉思之际,赵小乙带着两个人回来了。

一个是穿着同样破旧皂隶服、身材干瘦、面色愁苦的中年汉子,名叫李福,是原先三个衙役中唯一还在县衙附近晃荡的,平时就在码头打零工。

另一个则是须发皆白、拄着拐杖、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是县城里年纪辈分最大的老者,姓孙,大家都叫他孙老丈。

“大人,李福找来了,王衙役去了邻县帮工,一时回不来。孙老丈请来了。”赵小乙禀报道。

石毅睁开眼,目光平和地看向二人:“李福,孙老丈,不必多礼,坐吧。

本官初来乍到,又大病初愈,对平安县诸多事宜不甚了解,今日请二位来,是想详细听听本县的情况,尤其是这土地、河流、山林,以及周边的人物风情。”

李福显得有些拘谨,不敢坐实。

孙老丈倒是见过些世面,颤巍巍地坐下,叹了口气:“县令大人想问什么,老朽知无不言。只是咱们这平安县……唉,就是个苦窝子啊。”

石毅先从最基本的问题问起:“孙老丈,这平安县的土地,盐碱化如此严重,是从古至今便如此吗?可曾有过收成尚可的年景?”

孙老丈回忆道:“回大人,倒也不是一直这样。

老朽小时候听祖辈说,百十年前,这里虽然也靠河,但土地没这么咸,还能种些高粱、豆子,收成虽不算好,但勉强糊口。

后来不知怎的,河水变得越来越咸,地也跟着越来越碱,庄稼就种不活了。

有人说,是上游什么地方改了河道,或者是地龙翻身,把地底的盐卤子翻上来了。”

石毅点点头,这符合地质变化的规律。他又问:“那条河,除了咸,还有什么特点?水量四季变化如何?河里的鱼虾,为何苦涩?”

李福插话道:“大人,那河叫苦水河。水量倒还算稳定,春夏雨多时涨些,秋冬枯些。

鱼虾不少,但肉是苦的,不好吃,穷人家没办法才捞来充饥,吃多了还拉肚子。听说是因为水里有种特别的苦味,去了鳞和内脏也去不掉。”

“苦味……”石毅若有所思。除了氯化钠,盐碱水中通常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等,这些会带来苦味。如果能想办法分离提纯,或许……

他继续询问:“县城背靠的这座山,可有什么出产?有没有发现过特别的石头?比如,一种白色的,比较软的石头?或者能烧的黑色石头?”

孙老丈和李福都摇头。孙老丈说:“那就是个石头山,除了些耐碱的杂树和灌木,没什么出产。白色的软石头?没见过。黑石头倒是偶尔能捡到些,但不经烧,烟还大。”

石毅估计那可能是一些劣质的煤炭或者炭质页岩,有总比没有好。

接着,他问到了关键问题:“关于南边的大明和移花宫,以及北边……听说附近还有个黑风林,是怎么回事?”

提到移花宫,孙老丈和李福脸上都露出惧色。

孙老丈压低了声音:“大人,那移花宫可惹不得啊!宫里都是女罗刹,武功高得没边,听说她们宫主能飞天遁地哩!

咱们县的人,平时打死都不敢往南边秀玉谷那边去,生怕冲撞了。至于黑风林……”

李福接过话头,声音带着恐惧:“黑风林在县城西北二十多里外,那地方邪性!

林子密,路难走,听说里面有毒瘴气,还有吃人的狼群。

最主要的是,好像有一股土匪盘踞在那儿,具体多少人不清楚,但偶尔有落单的客商在那里失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