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时担任吏,虚情假意地与长安的宫商大贾田甲、鱼翁叔等人关系密切。
及至官达九卿的职位,收纳和交结全国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虽然并不赞许对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现出敬慕之情。
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不断往上爬,公孙弘没有觉得张汤这样做有什么错,只是认为以张汤的智慧本可以为天下正言,为天下正法,成为一朝忠直之臣。
然而,张汤选择了抄捷径,用智谋拒绝劝谏,用狡诈掩饰错误,专注于巧佞之语和辩数之辞,只知一味迎合君主心意。
陛下不喜欢的,他就趁机诋毁,陛下喜欢的,他就极力赞誉。
还有,张汤喜欢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内心怀着奸诈以左右君主,对外则倚仗苛吏来树立威望。
在上君当国以后,张汤得以进身三公,担当御史大夫,上君委以重任,赏赐不停,三日一赏,五日一大赏,虽然不及两位大司马大将军,也不及他这个大汉丞相,但除此之外,大汉数张汤最贵。
作为昔日恩师,公孙弘不止一次劝告张汤,过去的罪孽,阻挡了张汤所有再进一步的可能,别再奢望丞相大位,能在麒麟阁中留名,便是己身尽头。
安心做事,用心做事,实事求是,其他的,交给天命。
张汤不。
能揽的权,一点都不放,哪怕没有那个能力,也绝不交给其他人。
即便误事误国。
作为大汉丞相,公孙弘有责任叫停这一切。
况且,张汤从上君这所得到的,远远超过了所付出的,现在,对张汤权力加以限制,为国为民,张汤又什么可恨的?
中外两朝,不止张汤一人如此,包括他公孙弘在内,所有朝臣,得到大于付出,但不自知,以飞快地速度晋升到能力极限的位置,止足不前,然后,许多朝臣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认为受到了打压,心生怨怼。
因为上君之用人,一直像在堆放柴火,总是后来者居上。
那些位朝臣眼见资历不比自己、功劳不及自己……很多地方都不如自己的人,就因为能力出众,转眼便成了自己的上官,巨大的心里差有些接受不能,浑然忘了,自己的晋升速度也超过一群老资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两朝老臣、三朝老臣,甚至是四朝老臣。
论资排辈,渭水里的王八才该是文武之首。
朝廷如此,军方也如此,不到二十岁的大汉大司马大将军,如果不是霍去病在河西之战杀了十多万匈奴人,宝剑锋芒盖华夏,那些军方将校早就沸反盈天了。
君不见陛下执政时期,卫青的大将军之位饱受李广等老将的质疑。
朝廷,有他在压着,军方,有卫青、霍去病在压着,那些面对能力不足谈能力,面对资历不足谈资历的官吏才没有太过放肆。
但是,公孙弘觉得自己下世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朝廷又是青黄不接的情况,要把以后大汉可能出现的祸患、动乱尽可能扼杀在萌芽中。
刘据望着公孙弘,看到那双混沌眼睛中的孤独和慰籍,心中一突,“老相国?”
“上君,臣的时间不多了。”
公孙弘轻轻一个动作,呼吸便会加重,隐约间,能感受到他话都在吃力,赤诚道:“在陛下退位前,上君的敌人,只有陛下一人,上君即位之后,上君的敌人,是所有想以权谋私、持富欺民的人,上君,为了大汉,为了万民,不要心软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