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且隋> 第275章 骗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5章 骗子(1 / 2)

黎明,如同一位迟疑的访客,终究还是撩开了笼罩大兴城的黑暗面纱。

只是这晨光,并非带来希望的金辉,而是一片沉郁的、铅灰色的天光,映照着城头凝固的血迹、焦黑的痕迹,以及城外那无边无际、如同蝗虫般再次逼近的联军阵列。

休战一日的约定,随着太阳的升起,已然到期。

反隋联军的大营,在经历了一夜的骚动与不安后,终于再次沸腾起来。

无数士兵从营帐中涌出,在军官的呼喝声中整队列阵,刀枪如林,旌旗蔽空。

攻城器械——那些高大的云梯、坚固的撞车、以及无数扛着简易飞梯的死士——被再次推向前线。

战鼓声由疏至密,最终连成一片压抑的雷鸣,敲打在每一个守城者的心上,也敲打在那些心怀鬼胎的反王心头。

然而,与昨日那不顾一切的疯狂攻势相比,今日联军的气势,明显弱了不止一筹。

士兵们前进的脚步带着迟疑,目光不时瞟向那寂静得有些过分的城头,尤其是景曜门方向。

杨广未死的震撼,那场血腥酷烈的城头刑典,以及太上皇临终前那番直刺灵魂的质问,如同无形的梦魇,依旧缠绕着许多人。

更重要的是,那面在晨光中依旧飘扬的隋字大旗,以及旗下隐约可见的守卫身影,都在无声地提醒他们——那个男人,可能还活着,或者,他的意志,仍在守护着这座城池。

李渊立马于中军帅旗之下,面色阴沉如水。

他身侧的李密,眉头紧锁,捻着胡须的手指透露着内心的不宁。

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罗艺等人,也都面色凝重,远远眺望着城墙,竟无一人率先下令发动总攻。

“唐公,魏王,”窦建德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粗粝的沙哑:

“这城……静得有些反常啊。按说经过昨日,守军士气应受打击,为何今日不见丝毫慌乱?杨广若真已垂死或已死,杨子灿凭什么还能如此镇定?”

王世充阴恻恻地接口:

“莫不是……真有埋伏?或是那杨子灿,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后手?”

李密深吸一口气,强自压下心中的不安,沉声道: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杨子灿惯用奇谋,此必是疑兵之计,意在拖延时间,动摇我军心!当一鼓作气,破此空城!”

话虽如此,但他自己心中也无十分把握。

杨广的“死而复生”已经完全打乱了他的算计,让他对任何超出预期的情况都充满了警惕。

就在这数十万大军踌躇不前、气氛诡异之际,大兴城北面诸门,尤其是承受主要压力的景曜门,竟然在一阵沉闷的“嘎吱”声中,缓缓地、堂而皇之地……洞开了!

没有守军冲杀而出,也没有箭矢如雨落下。

城门之后,露出的并非是严阵以待的隋军战阵,而是空荡荡、寂静无声的城门甬道,以及其后更显幽深的坊街,仿佛一张巨兽沉默张开的嘴,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

这一下,联军阵前顿时一片哗然!

开门献降?

不可能!

以杨子灿的性格和昨日展现的狠辣,绝无可能不战而降!

空城计?

这未免也太明目张胆,太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里了!

陷阱!

这一定是陷阱!

几乎所有联军将领,包括李渊、李密在内,脑海中都瞬间闪过这个念头。

就在联军上下惊疑不定,进退维谷之时,景曜门城楼之上,出现了几个人影。

为首者,正是身披白色锦袍、外罩银色山文甲的魏王杨子灿。

他并未戴盔,长发以一根简单的玉簪束起,面容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闲适,与城下剑拔弩张的数十万大军形成了极其荒谬的对比。

他身侧,左边是铁甲染尘、须发戟张、怒目圆睁如金刚般的阴世师;右边则是面容枯槁、却腰杆挺直、神色肃穆如古松的骨仪。

这一白袍、一黑甲、一老臣的组合,立于洞开的城门之上,构成了一幅足以让任何兵家谋士都感到困惑不解的诡异画面。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杨子灿的身后,竟不知何时摆下了一张古琴。

在晨光之中远远看去,琴身黝黑,似有岁月沉淀之光芒。

只见杨子灿缓步走到琴案之后,从容坐下,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琴弦。

“铮——”

一声清越的琴音,突兀地响起,竟然奇异地压过了战场隐约的喧嚣,清晰地传入了距离较近的联军士卒耳中。

所有人为之一愣。

弹琴?

在这大军压境、城门洞开的生死关头,魏王杨子灿,竟然要在城头弹琴?!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杨子灿已然信手拨弦,一段苍凉、悠远、带着看透世事沧桑意味的曲调,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

这曲子并非时下流行的任何宫廷雅乐或民间俗调,其旋律古朴而大气,仿佛自历史长河的源头而来。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琴声响起的同时,杨子灿开口了。

他并非吟唱,而是以一种独特的、带着某种韵律的腔调,朗声诵唱。

而在他身后,整整一百名身着素服、经过特殊训练的“赞者”,同时运足中气,将他的声音放大、同步传颂出去,确保连联军后阵都能隐约听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苍凉的词句,配合着悠远的琴音,瞬间将一种宏大的历史感泼洒在战场之上。

那奔腾不息的长江,那被浪花卷走的无数英雄豪杰……

“是非成败转头空。”

昨日帝王,今日枯骨;昨日叛臣,明日或许亦是黄土一杯。是非恩怨,成败得失,在时间的洪流面前,何其短暂,何其虚幻!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江山永固,夕阳常红,而争夺这江山的人,却已换了一代又一代。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那江边的白发渔夫、樵夫,早已看惯了秋月春风,看惯了世事变幻,他们的淡然,反衬出眼前这数十万人的厮杀,是何等的执迷与可笑。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或许他日相逢,只需一壶浊酒,便可笑谈今日这关乎天下归属的生死大战……

一词唱罢,琴音袅袅,渐次消散。

城上城下,陷入了一片死寂。

无论是城头那些同样不明所以、却严格执行命令的守军,还是城下那数十万原本杀气腾腾的联军将士,都被这突如其来、意境超脱却又带着几分睥睨与嘲弄的琴歌给弄懵了。

曲,是前所未闻的好曲,磅礴而苍凉。

词,是振聋发聩的好词,透彻而空灵。

但这意境……这分明是站在历史长河的彼岸,俯瞰当下芸芸众生,带着一种超然的、甚至有些“小看天下英雄”的意味!

仿佛在说,你们今日在此打生打死,争权夺利,在浩瀚的历史面前,不过是又一场可供后人笑谈的闹剧罢了!

李渊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感觉自己的雄心壮志,连同这数十万大军,都被这首词无情地嘲笑了。

李密眉头锁得更紧,他试图从中解读出杨子灿的深意,是故作镇定?是心理战术?还是……真的有什么依仗,让他能如此超然物外?

其他反王,亦是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应对。进兵?怕中埋伏。

退兵?颜面何存,士气何存?

“装神弄鬼!”

李渊终于按捺不住,厉声喝道:“杨子灿小儿!休要故弄玄虚!速速出城受死!”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

就在联军主力被杨子灿的琴歌所慑,进退失据之际,位于联军侧翼,一直保持沉默、旗帜并不十分显眼的娘子军阵营中,突然冲出一支精锐骑兵!

人数不多,仅千余人,但动作迅捷如风,目标明确——直奔那洞开的、毫无守卫的金光门(西门)而去!

为首一将,身披赤色斗篷,青丝飞扬,英姿飒爽,不是平阳公主李秀宁,更是何人?!

“三妹!你做什么?!”

李建成在其本阵中看得分明,惊得几乎从马上跳起来,失声惊呼。

李渊、李密等人也是大吃一惊,完全没料到李秀宁会在此刻,如此果决,甚至可说是鲁莽地,率先冲入那明显透着诡异的大兴城!

李秀宁对身后的惊呼和联军各方的反应,充耳不闻。

她的目光锐利如刀,紧紧锁定着洞开的金光门。

杨子灿的空城计,或许能唬住父兄和其他反王,但唬不住她!

她深知杨子灿的布局绝不会如此简单,这洞开的城门背后,必然是更大的图谋。

但正因为如此,这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趁所有人犹豫不决,杨子灿注意力被正面吸引时,抢先入城,直扑她的真正目标:

醴泉坊永安渠码头下的《氏族志》底本!至于城内的风险……她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麾下“鬼面军”的能力。风险与机遇并存,她李秀宁,从来都不是畏首畏尾之人!

千余骑兵,如同赤色的利箭,在联军各部惊愕目光的注视下,毫不犹豫地射入了金光门那幽深的甬道,瞬间被城市的阴影所吞噬……

这一下,联军阵营彻底炸开了锅!

李秀宁进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